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情况、问题调查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5-24

袁若兰 李建中 杨幸丽 廖文梅

摘要:  对江西省重点林区靖安、铜鼓等6个县18乡镇进行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调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及现实问题,从政策引导、融资渠道、科技服务、经营主体、基础建设、品牌战略等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发展情况;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 326. 2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0)05 - 0049 - 05

2016年,我国全面停止天保工程区外所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江西、湖北、云南等重点省份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停伐补助试点。江西省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扩面提标”的省份之一,全面进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中央财政对停伐的天然林实行补助试点。江西省天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为66.20%,天然林蓄积占森林蓄积比例为72.77%,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山区农民的生计和林业发展转型问题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作为重点林区的江西省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态环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为了解决林区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于林业发展转型升级。江西省多处山区和丘陵地带,林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林下经济发展成效如何?林下经济的发展受到何种条件约束?是否能在一定程度解决山区农民的生计,从而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亟待得到破解。2018年4月,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江西省重点林区靖安、铜鼓等6个县18乡镇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及现实困境,并提出破解对策建议。

1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 1 自然资源优势

江西省地处亚热带,属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3~19.5 ℃,光照、降雨等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江西省动植物种类丰富、林下作物选择品类多,全省有种子植物约4 000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有120种林下种类被江西省划为可享受补贴的品种。江西省森林面积为1 072万hm2,占国土面积的64.2%,森林类型繁多,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各类森林以及不同的林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林下空间,为不同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适宜的条件。

1. 2 政策引导优势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推动较早,201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倡发展林下经济来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经营效益。2017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重点打造油茶、竹类制品、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六大林下经济的关键性产业,不断加强林下经济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对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林区林农收入增加的效果。

1. 3 支持范围优势

2015年,江西省作为试点省份启动了国家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工作,重点扶持油茶、核桃等油料优秀生产基地,有特色、有品质的经济林和花卉基地也进一步发展。2016年3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把森林中药材、香精香料、森林食品等作为重点发展的林下产业。2016年6月,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省级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方向,包括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开展森林药材、森林食品,以及其他非木质加工原材料种植等。

1. 4 补贴资金优势

2015年,江西省林下经济补贴标准基本在100~500元/亩(1亩=0.067hm2)之间。实施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后,营造乡土珍贵树种补助600元/亩,营造其他树种补助500元/亩。2016年12月,省林业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市场。

1. 5 产业基础优势

江西省作为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自古以来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传统习惯,如中药材药源丰富,全省中药材资源总蕴藏量近1亿kg,包括枳壳(酸橙)、栀子、车前子、吴茱萸、铁皮石斛、杜仲、夏天无、薄荷、草珊瑚等江西省特色药材,种植生产历史悠久,质量功效好,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目前,江西省中药材的林下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作为林下种植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参考。

2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成效

2. 1 林下经济发展初具效益

2012年以来,江西省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江西省林下经济产值达469.53亿元,产值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17.25亿元,增长了86.1%。2017年7月,江西省林下种植业面积达3 609.34万亩,占江西省林地总面积的22.2%,比2012年增加了1 035.94万亩。江西省森林药材种植累计达81.7万亩,总产值56.99亿元。2016年,江西省新增森林药材25.9万亩,同比增长了46.4%。林下养殖业主要品种达30多种。

2. 2 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

目前,江西省已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江西省已初步形成以宜春、新余、赣州为代表的油茶产业,以弋阳、万年、贵溪为代表的雷竹产业,以金溪、吉水、遂川为代表的香精香料产业,以樟树、临川、德兴为代表的森林药材产业,林下经济地域特色初步显现,涌现出一批林下经济品牌。

2. 3 林下经济发展已具有带动地方致富的作用

近年来,江西省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省从事林下经济生产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6 672个,其中,专业大户2 840户、家庭林场248个、农民合作社3 070个、林业企业514家,创造产值98.21亿元,占全年林下经济总产值的20.9%,带动参与林农58.03万人。在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江西省通过租山、入股、劳务、自主经营等形式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达318.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0.45万人,建档贫困人口35.67万人。弋阳县实施“雷竹+脱贫”战略,通过发展雷竹,带动了2 900余户贫困户、1.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在江西省已经通过了多年的发展,不断地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许多成绩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链条规模产业,但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完善解决的问题。

3. 1 扶持政策系统性、稳定性不足

一是林下种植补贴种类范围受限,具体表现为林下种植补贴的品种范围限定较窄,造成林农林下种植品种单一化,产品销路和价格问题成了一个难题。二是补贴等级划分不细致且等级差异水平低,当前各省份在开展林下种植补贴试点,基本补贴100~600元/亩不等,最高不超过1 000元/亩。由于林下种植成本高低不一,如草珊瑚种植补贴为500元/亩,而种植成本每亩不及500元,黃精种植补贴为600元/亩,其种植成本高于1 000元/亩。三是缺失林业下养殖补贴政策,尽管不同县(市)在激励林农林下养殖有不同的鼓励措施,但是林下养殖一直都未被列入江西省林下经济的补贴范围。四是林业政策缺乏预后性,林业政策具有预后性差的特点,如现行造林补贴出现随着造林面积越多,单位补贴资金反而下降的现象,政策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影响了林农林下经济发展的信心,挫伤林农生产积极性。

3. 2 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与引导机制

一是没有长远性的规划,对于技术方面的指导也较为匮乏,导致林下种植低水平重复。二是缺乏对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特色产业的打造,各地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统筹结合,定位不清,容易形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三是林区乡镇财政收入疲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资金激励乏力,在林下产品的品牌推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3. 3 产品市场化程度极低

一是市场上所拥有的林下经济品种较少,结构单一化。对于高端林产品的发掘较少,绝大多数都集中于林下种植的产品,使得产品价格较低,缺乏竞争能力,收益没有保障,不能实现稳定增收。二是林农种植布局分散,林下种养属于自产自销,种植的多为低成本品种,小面积重复,盲目跟风和效仿,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三是林下经济产品品牌打造不足,产品存在同质化、或差异化不明显,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林下种养质量监管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甚至导致恶性竞争。

3. 4 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

一是林下经济的龙头种养企业数量不足,如铜鼓县从事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只有几家,辐射带动林农的能力十分有限。二是产业链延伸不足,林下经济发展仅仅以初级种养为主,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增收能力十分有限。三是林下经济合作社经营水平低,由于林业发展适度规模支持政策倾斜催生了许多林业合作社,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合作经营。

3. 5 技术支撑力量薄弱

一是林下名贵动植的饲养与种植技术指导缺乏,基层专业技术队伍较少、技术知识更新滞后,缺少林下种养、特别是名贵植动物的种养,对于这类的技术支持太少。林业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生产形式没有太大进步,较其他产业落后很多。二是林下种养品种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种养成本和风险过大,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3. 6 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偏弱

一是大多数林区的区域条件较差,交通状况不好,甚至有水、电等基础建设还不齐全,这都为资源整合开发增加了难度。二是林间沟渠、浇灌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失,而林间沟渠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喷洒、滴漏等林间浇灌设施,是影响发展集约林下经济的重要部分。三是林产品进入市场所需要的成本一高,林区资源优势很难转化到经济优势中去,对林农以及企业发展积极性产生影响。四是市场信息及时性不足,市场上的有效信息较少,产销信息无法及时获知,使生产经营者对于市场的动态不能准确把握,加大了林下经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以及不确定的风险,导致林农对于经济收益信心缺失,影响林农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投入。

3. 7 林农认识水平低,发展资金受限

一是大部分林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林农文化水平低,思想较为保守,加上对林下经济认识不足,对林下经济新的发展项目了解不够,只会一味模仿。二是发展林下经济资金短缺,由于林下补贴政策是先种后补,导致购买苗木等种植培育资金不足;另外,林下中药材种植在3~5年的培育期后才有产出,扩大规模与集约经营都存在筹资困难。三是林权抵押贷款政策难以落实,林业经营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农、企业资金短缺,规模投资受限;四是林农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凡是所遇问题都等着依靠政府帮忙解决,导致林下经济发展较为被动。

4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对策建议

4. 1 稳定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

一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提前了解好当地的市场需求状况、林地资源分布情况、林下经济产品的优势等,然后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前来投资带动林农发展,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前提下,灵活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组合发展。二是创新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制定一些奖励惩罚机制,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纳入考核中,合理地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完善林下补贴政策,林下经济发展的造林补贴要根据投入产出比例进行核算,科学划分补贴等级差异。因地制宜地扩大林下经济的补贴范围,鼓励林农种植一定规模的差异化品种。

4. 2 積极扩大投资融资渠道

随着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日益凸显,应该着重增加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扶持促进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技术推广、林下经济园区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大户的发展。对于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商贸、林业、扶贫等部门符合条件的项目和资金,实行捆绑整合,集中优先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政府贴息政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便利,林农应主动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有效利用林权进行抵押贷款等。三是拉动民间资金投入,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投入林下经济产业,对一些专业合作社、示范户进行奖励支持。充分发挥社会融资的优势,积极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四是根据资源清查的结果,按林地资源丰富程度划分林地生态补偿等级,提高生态补偿标准。通过财政投入、企业碳税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调动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提高林农的林下经济投入水平。

4. 3 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与省级乃至国家级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企业、科研所及有关单位之间建立桥梁,加强科技推广协作,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建立研发基地,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培育乡土特色品种。准确核算新品种的种植投入产出效益,及时把新品种纳入林下经济补贴适当标准范围。三是要吸纳和整合林业专业化技术人员,对于市、县、乡三级都需建立林业技术推广组织。与技术院校签定向培养协议,定向培养林下经济技术服务人才。采用先进的技术,建立一体化的林下产品技术服务链条,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合理保证林下经济有效快速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对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和一些林农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化农民,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技术。

4. 4 培育和壮大各类支农带农的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培育具有一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发展模式,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二是加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吸引各地客商到各县兴办林下经济龙头加工企业,延伸林下经济产品的产业链。政策支持要更加倾向于具有带动林农经营的优质企业,提高林下经济组织水平以及抵御不确定风险的能力,为林农生计问题给予帮助。三是做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继续把现有的林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和吸引优质企业、合作社等定期带头创建专业协会,将林下经济的服务领域扩大到种子的供应、产品的加工等环节,带领林农真正走向市场化。

4. 5 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的林区基础设施是快速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石,必须首先解决林农水、电等设施不全的问题。对林下经济发展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整改,提高基地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流程,降低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增加林农的收入。抓好优良林下经济种苗基地、林下经济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

4. 6 努力加强品牌战略意识

林下经济产品的主要优势是“绿色有机无公害”,这是区别于传统种养业的最大优势。应制定发布林下种植养殖等地方标准,规范林下产品的质量,统一产品标准、包装、注册、营销、宣传。由各业主积极配合,各市县切实做好“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原产地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力争3到5年内培育10个林下经济知名品牌,努力提高林下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5 结论与讨论

5. 1 近年来,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特点,林业产业基础较好,但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需进一步加强完善林下产品的产业链结构。

5.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先进性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对于林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经济产值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新型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能够在提高林农收入的同时降低其风险。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以及基层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提高林下经济的发展质量。

5. 3 江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原先林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但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增强林农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因地区状况存在差异性,在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挖掘出巨大的林下经济发展潜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南生,  张露,  郭春兰,  等.  论江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策略[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1):  125 - 127.

[2] 王小峰,  龙剑英,  肖仁剑.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5):  99 - 100.

[3] 刘晓飞,  欧阳安明,  叶冬萍.  江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  2015(21):  138 - 139.

[4] 支玲,  高晶,  支明,  等.  林下经济发展政府行动与天保区林农响应[J].  林业经济,  2019,  41(3):  108 - 118.

[5] 王云卿.  利用生态公益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研究与探讨[J].   林业科技情报,  2019,  51(3):  124 - 126.

[6] 侯培军.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  27(21):  101.

第1作者简介:  袁若兰(1995-),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通讯作者:  廖文梅(1978-),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 2020 - 05 -  05

(责任编辑:   王 岩)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blems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Jiangxi Province

YUAN Ruol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Jiangxi Nanchang 330045)

Abstract On-site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18 towns and townships in 6 counties including Jing'an and Tonggu in key forest area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ctual problems in the forest area under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6 aspect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and brand strategy.

Key words 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