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宽颚铃刺蛾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初探*

时间:2024-05-24

吴佳 黄继育 张爱良 孙路 郝晓东 王嘉芃 潘德寿

摘要:  通過长期系统的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宽颚铃刺蛾在浙江安吉地区1年发生1~2代,以蛹过冬。采取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

关键词:  宽颚铃刺蛾;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 763. 42, S763. 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19)06 - 0044 - 03

宽颚铃刺蛾(Kitanola.eurygnatha),属鳞翅目刺蛾科铃刺蛾属,是竹子上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浙江省安吉县于2012年首次发现。该虫危害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受害严重时,其叶片被吃光,导致毛竹枯死。武春生等2008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虫[ 1 ],但目前尚未对该虫的危害及生活习性进行研究。为此,从2012年开始,本研究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期为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 危害及寄主

1. 1 危 害

宽颚铃刺蛾主要以幼虫取食竹叶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第2年的出笋数量及新竹质量。危害严重时,整株竹子的叶片被取食殆尽,造成整片竹林叶片枯黄或竹子枯死。

1. 2 寄 主

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的结果可知:宽颚铃刺蛾除危害毛竹外,对大部分刚竹属的竹子也有取食现象,如刚竹(Phyllostachys)、雷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等,对矢竹属茶竿竹亚属的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也有取食现象。

2 形态特征

2. 1 成 虫

成虫体灰白色,头、胸黄褐色,上密被白色绒毛。复眼褐色,触角丝状,翅灰褐色,前翅基部白色,外缘及缘毛灰褐色,有灰黑色斑块,下方有一条白色的弧状横斑,头胸及各足密生白色绒毛(图1)。雌成虫体长约10~12 mm,翅展21.0~22.5 mm;雄成虫体长8~10 mm,翅展20.0~21.5 mm。

2. 2 幼 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1.0 mm,体乳白色;老熟幼虫头黄褐色,体为青果形,翠绿色,肉质,长10~16 mm,宽5~7 mm,背无明显刺毛,亚背线浅绿色,明显(图2~ 4)。

2. 3 蛹

茧,卵圆形,长5~8 mm,灰白色,结于竹叶正面、竹叶背面、竹箨内壁及竹根部的杂草及浅土中,有成堆结茧现象(图5)。

2. 4 卵

在野外未采集到该虫的卵,室内饲养亦未能使其成功产卵,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发生规律

宽颚铃刺蛾在浙江省安吉县1年发生2代和1年发生1代混合发生,幼虫于6月底到8月上旬取食,7月中下旬是为害盛期,危害方式是群集危害,将毛竹竹叶取食殆尽后,幼虫会先后群集下竹,转移到另一株竹子上继续危害。7月中下旬,幼虫开始老熟结茧,8月上旬全部老熟,老熟幼虫爬行下竹,于笋箨中或在竹上缀2~3片竹叶结茧,并于茧中化蛹,以蛹过冬。

4 防治方法

4. 1 幼虫期防治

人工清除法 人为摘除有虫竹叶,清除幼虫。

竹腔注射法 每竹注射30%乙酰甲胺磷原液或10%吡虫啉乳油1 ~ 1.5 mL。

高压喷雾 对于集中连片发生、面积较大的竹林,采取高压喷雾50%杀螟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虫口密度,减少损失。

4. 2 成虫期防治

成虫具有趋光性,8月初进入羽化期,可用黑光灯诱集,消灭成虫。

4. 3 抚育管理

连续几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竹林密度大、疏于管理的竹林受宽颚铃刺蛾为害严重。因此,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成熟毛竹,春季留养新竹要适宜,不能留养过多,秋季适当施有机肥,提高毛竹抵抗力,可降低该虫发生概率。

4. 4 保护天敌

宽颚铃刺蛾的天敌资源丰富,如食虫鸟类、蜘蛛、螳螂、蚂蚁及寄生菌等。野外观察发现,竹林内害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时,天敌也会增加。幼虫期的寄生率在30%以上,蛹期的寄生率在20%~30%左右。在危害较轻的竹林,不必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要注意保护天敌。

致谢:特别感谢中国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徐天森研究员、舒金平副研究员在该项工作开展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武春生.  方承莱铃刺蛾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七新种记述(鳞翅目: 刺蛾科)[J].  昆虫学报,  2008,  51(8):  861 -  867.

第1作者简介:  吴佳(1985-),  女,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  潘德寿(1967-),  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9 - 09 - 15

(责任编辑:   李 丹)

Preliminary Study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Kitanola.eurygnatha

WU Ji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arm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ionom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K.eurygnatha, through long-term systematic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feeding observation. This species has one to two generations each year in Anji, Zhejiang province and overwinters as pupa. Methods of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including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amboo forest tending, protection of natural enemies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we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is pest.

Key words Kitanola. eurygnath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ionomies;  Integrated contro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