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桂农科8号’苦瓜的选育

时间:2024-05-24

梁家作 黄如葵 秦健 刘杏连 黄玉辉 陈小凤 黄熊娟 冯诚诚 琚茜茜

摘    要: ‘桂农科8号苦瓜是以自交系‘MC34为母本、自交系‘MC7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杂交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白粉病等特点,从播种到商品瓜始收期的时间为75 d,瓜皮浅绿色,瓜形长棒形,肩平蒂圆,粒条瘤相间,味微苦,瓜长约30.0 cm,横径6.29 cm,瓜肉厚度1.07 cm,平均单瓜质量466 g,667 m2平均总产量3 627.85 kg。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桂农科8号苦瓜。

关键词: 苦瓜; 新品种; ‘桂农科8号; 杂交1代

Abstract: ‘Guinongke No. 8 is a new bitter gourd F1, developed by inbred line MC34 as female parent and inbred line MC71 as male parent. This hybrid is early-mature, high yield and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It takes 75 days from sowing to harvest. The fruit is long club shaped with light green skin, square shoulder, round flower tip.  The fruit skin has wart and tastes with little bitter taste. The fruit is 30.0 cm in length, 6.29 cm in width, 1.07 cm in flesh thickness.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is 466 g, the yield is 3627.85 kg per 667 m2.

Key words: Bitter gourd; New variety; ‘Guinongke No. 8; F1 hybrid

1 育种目标

苦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蔬菜,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入药[1]。苦瓜类型非常丰富,各地市场需求也不一样。因此,选育适合当地市场种植、高产优质的苦瓜品种,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推动苦瓜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杂交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和抗病等性状的有效方法[2]。近年来,苦瓜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选育出了很多品种[3-7],但是符合我国南方市场的苦瓜品种偏少。根据苦瓜生产及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绿肉长身油瓜一统南方苦瓜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珍珠瘤、淡绿色、墨绿色苦瓜品种逐渐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此笔者团队针对产业需求,培育抗病抗逆性强、丰产稳产、商品特色突出,适合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新品种,以满足种植户对苦瓜不同品种的需求。经过多年的选育,育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桂农科8号苦瓜。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选育

2.1.1 母本(‘MC34)选育 2006—2010年,源自广西地方苦瓜品种的高代自交系与泰国野生苦瓜高代自交系的杂交后代,利用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6代回交2代自交筛选而成的优良株系。其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旺盛,春种第1雌花节位15节,商品瓜浅绿色,瓜长圆棒形,直瘤,瓜肩较平,蒂圆;瓜长约31 cm,横径6.5 cm,瓜肉厚度1.3 cm,单瓜质量500~800 g,味微苦,肉质爽滑,抗白粉病。春、秋季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2、62 d,整年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平均时间为72 d。

2.1.2 父本(‘MC71)选育 2006—2010年,源自我国台湾‘美华,经自交分离后再经病圃6代自交筛选而成的优良株系。其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旺盛,春种第1雌花节位22节,商品瓜白绿色,瓜短棒形,粒瘤,瓜长约19 cm,横径7.3 cm,瓜肉厚度1.3 cm,单瓜质量350~500 g,味苦,肉质脆。春、秋季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6、68 d,整年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平均时间为77 d。

2.2 选育过程

2013年根据育种目标进行组合选配,共配制45个组合,并对这些组合进行观察和筛选,發现‘MC34×MC71组合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4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确定该组合(即‘桂农科8号)的商品瓜形状、丰产性、早熟性及抗白粉病符合育种目标。2015年进行苦瓜新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较好,并于2016年8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桂农科8号苦瓜,审定编号:桂审蔬2016009号。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4年春、秋季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共进行2茬品种比较试验,土壤为肥沃的沙壤土,小区面积81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春季和秋季种植667 m2密度分别为2 000株、600株,对照品种为‘白沙1405苦瓜。在品种比较试验中,‘桂农科8号苦瓜比对照偏短,但是瓜横径较对照长,瓜肉厚度较对照厚,瓜皮色和瓜瘤类型一致。2014年春季和秋季‘桂农科8号苦瓜667 m2前期产量分别为2 000.5、1 892.7 kg,比对照分别增产22.50%、17.98%;667 m2总产量分别为3 726.3、3 633.2 kg,比对照分别增产17.84%、18.83%(表1)。说明‘桂农科8号苦瓜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大。

3.2 区域试验

2015年春季(3—6月)和秋季(8—11月),分别在柳州市、贺州市、玉林市和南宁市进行区域试验,以‘白沙1405为对照。所有试验点,小区面积为40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记录苦瓜产量、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时间、第1雌花节位和调查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区域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表2),在各区域试验点,‘桂农科8号生长势强,早熟、产量高,抗白粉病。4个点的试验结果为:2015年春季,‘桂农科8号667 m2总产量范围为3 586.1~3 684.4 kg,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为14.8%~16.14%;2015年秋季,‘桂农科8号667 m2总产量范围为3 533.1~3 707.8 kg,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为13.78%~14.62%。‘桂农科8号多点试验,平均667 m2总产量为3 627.85 kg。‘桂农科8号‘白沙1405苦瓜的第1雌花节位分别为15~18节、17~22节,春、秋季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平均天数分别为75、80 d,显示‘桂农科8号比‘白沙1405上市时间早。

在区域试验中,调查苦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GB/T 17980.30—2000)[8]。调查结果(表2)表明:‘桂农科8号苦瓜较抗白粉病,白粉病病情指数为8.12%~10.08%,而对照的病情指数为30.18%~34.22%,明显优于对照。

3.3 生产示范

2015年在南宁市五塘镇、武鸣县里建镇、柳州市沙塘镇、玉林市玉州区、贺州八步区、百色田阳县田州镇、贵港等地进行示范推广,总面积已达到225 hm2。‘桂农科8号表现植株长势强,较抗白粉病,平均单瓜质量 450 g,味微苦。‘桂农科8号苦瓜平均667 m2产量为3 556.3 kg,较对照‘白沙1405的3 037.1 kg增产14.6%。

4 品种特征特性

‘桂农科8号为早熟苦瓜品种,从播种期到商品瓜始收期的时间为75 d。植株生长旺盛,分株性强,掌状叶,叶色绿,叶片长14.3 cm,叶宽19.2 cm,茎粗0.5 cm,节间长10 cm,主侧蔓均可结瓜,强雌性,连续结瓜能力强;早熟,第1雌花节位15~18节;瓜皮色浅绿,瓜形长棒形,肩平蒂圆,粒条相间,瓜长约30 cm,瓜横径6.29 cm,瓜肉厚度1.07 cm,平均单瓜质量466 g;味甘苦,肉质爽滑,抗性较强。

5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华南地区春提早露地栽培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上旬保护地营养钵育苗,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定植;秋延后栽培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营养钵育苗,阳光强烈时加盖遮阳网,9月上旬至9月下旬定植。 (2)栽培模式:可根据当地栽培习惯进行定植。采用早熟栽培时,建议采用密植,即:采用双行定植,春季株距35 cm,行距90 cm;秋季株距80 cm,行距90 cm。 (3)搭架整枝:定植后及时浇水,植株主蔓长至0.5 m 时引蔓上架,可采用“A”字架或“Y”字架,并采用密植强整枝技术,即摘除全部侧蔓,及时摘除根部老叶病叶,保证通风良好。(4)肥水管理:追肥以尿素、复合肥、钾肥为主。第1批商品瓜采收后第1次追肥,1 hm2追肥120 kg尿素、复合肥(m氮∶m磷∶m钾=15∶15∶15)150 kg、氯化钾112.5 kg,每次采收后都追同样用量的肥料。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忌大水漫灌,雨后要及时排水。(5)病蟲害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控制,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到药剂,可选用5% 己唑醇微乳剂2 500~3 000 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配合0.2%磷酸二氢钾;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枯萎病,应及时拔除病株,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300 g·L-1苯甲 · 丙环唑乳油和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1 000倍液灌根。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667 m2悬挂30~40块黄板(25 cm×40 cm)。2~4 hm2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结果期利用“好田园”昆虫物理诱黏剂喷在空矿泉水瓶上,1 hm2配置45~60个,以诱杀瓜实蝇成虫。中后期还应注意瓜绢螟等害虫为害。覆盖银黑地膜及采用滴灌方式灌溉可有效防治杂草及减轻病虫害。(6)适时采收:授粉后约20 d左右,此时果实已充分长大,果实表面瘤状明显,即可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  崔竣杰,李波,程蛟文,等. 苦瓜苦味物质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5,42(9): 1707-1718.

[2]  陈小凤,黄如葵,黄玉辉,等.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3): 246-249.

[3]  万新建,缪南生,胡新龙,等苦瓜新品种‘赣苦瓜4号[J]. 园艺学报,2013,40(9): 1855-1856.

[4]  万新建,缪南生,张景云,等.苦瓜新品种‘赣苦瓜7号[J]. 园艺学报,2016,43(10): 2061-2062.

[5]  陈中钐,许端祥,林碧英,等.苦瓜新品种‘佳丰[J]. 园艺学报,2016,43(12): 2495-2496.

[6]  苗明军,常伟,李志,等.苦瓜新品种‘冠春 3 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2014(11): 43-44.

[7]  郑岩松,张华,李向阳,等.耐热苦瓜新品种‘碧丰 3 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8(1): 79-82.

[8]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GB/T 17980.30—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9]  沈镝,李锡香.苦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