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建省茄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24

姜涛 申艳红 林碧英

摘    要: 茄子的栽培和生产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蔬菜产业之一。然而,福建茄子的生产也面临着设施栽培少、嫁接苗比例低、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福建省茄子产业的发展,针对福建省茄子栽培和生产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茄子; 福建;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茄子是中国乃至亚洲餐桌上的重要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大。其栽培特点是喜温暖[1-2],忌冷凉,怕霜冻。福建省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适合茄果类等喜温蔬菜的发展。福建省地域广阔,南北跨越了近5个纬度,且地形、地势差异大,虽然省内各地均处于同一气候带上,但温度上南缘与北端、沿海和内陆、高山与谷地之间差异明显。造成了福建省茄子的栽培形式多种多样,产量和产值也不尽相同。同时,福建省茄子的生产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根据福建省茄子生产栽培状况,找出茄子产业的短板和不足,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推动福建省茄子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福建省茄子周年供应;促进福建省茄子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1 福建省茄子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茄子栽培分布广泛,但分布不均

茄子在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均有栽培(图1)。2015年福建省茄子的栽培面积共计25 175 hm2;其中南平市茄子栽培面积最大,5 015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面积的20%;三明市次之,茄子栽培面积为3 800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面积的15%;接下来是福州市3 280 hm2(13%)、宁德市3 110 hm2(12%)、漳州市2 760 hm2(11%)、泉州市2 290 hm2(9%)、龙岩市2 230 hm2(9%)、厦门市 1 870 hm2(8%)和莆田市820 hm2(3%)。茄子栽培1 hm2产量达到45 t,甚至更高。总体上设施高于露地,嫁接高于自根,但栽培面积地域性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厦门为福建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茄子栽培面积却超过了面积第二小的莆田市一倍多,接近龙岩和泉州两市,且以设施栽培茄子居多;所以,南平的露地茄子栽培;厦门的设施茄子栽培在福建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茄子栽培主导品种形成,规模优势显现

福建省栽培的茄子品种较为丰富。商品品种20余个以及部分农家品种。由于栽培传统和食用习惯等原因,规模栽培的茄子品种多为长茄类型,且以紫长型茄子居多,品种间杂分布于各地市且有一定的地域性(图2)。农友长茄系列,9 970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40%;闽茄系列,7 680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30%;福茄系列,5 050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20%;其他品种,2 475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10%。农友系列茄子为紫长型,产量高,品质优,所以农友长茄系列一直是福建省特别是厦门一带规模化种植的主栽品种。

1.3 茄子嫁接栽培得以部分推广应用

嫁接栽培是提升茄子质量重要手段,可以促使茄子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性、增加产量、延长采收期,利于实现周年供应。黄萎病和枯萎病茄子的重要土传病害,曾经给福建的茄子产业造成过一些损失。近年来茄子抗性砧木(‘托鲁巴姆‘赤茄)在生产上的运用,使土传病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3-5]。嫁接方法一般采用劈接和套管法。接后保湿遮阴3 d,以后在早晚时段逐渐增加光照,10 d左右即可愈合[6]。茄子嫁接苗从播种到移栽需要90~100 d,而普通茄苗仅需 60 d左右。另外,茄子嫁接苗价格高,一般每株0.8元,在保证前期产量和成活率的情况下,667 m2需要嫁接苗1 400 株左右,成本为1 120元,即使考虑到后期植株高大易郁闭的情况进行稀植,667 m2需要栽植700株,嫁接茄苗成本也要560元;普通茄苗的价格是每株0.3元,667 m2成本为420元;而一般茄子种子价格是60元左右每包,1包3.5 g约含种子1 000粒,考虑到出苗率和成苗率, 667 m2需要2包茄种。基于嫁接技术复杂、成本高和育苗时间长的原因,茄子嫁接育苗在福建省虽然得以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总量仍然偏少。2015年福建省嫁接茄子栽培面积1 505 hm2,占茄子栽培总面积的6%。闽南地区是福建省茄子嫁接栽培的主要区域,栽培面积为1 382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5.5%;闽东地区茄子的嫁接栽培相对面积较小,栽培面积为123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0.5%;其他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重茬不严重、气候偏冷、茄子不能自然越冬等原因,使得茄子的嫁接栽培面积很少。

1.4 茄子栽培模式多样化

福建省的茄子栽培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春栽夏收的露地栽培,二是秋栽冬春早收的设施栽培[7-9],三是再生栽培。2015年露地栽培面积18 260 hm2,占茄子栽培面积的73%。露地栽培多采取高垄、深沟、覆地膜的栽培形式。茄子喜水,但又怕水淹,高垄、深沟的栽培形式利于排水和浇灌。设施栽培主要以塑料大棚为主,设施栽培面积6 890 hm2,占茄子栽培面积的27%。设施栽培根据设施所用材料及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类:(1)镀锌管钢架大棚,4 984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18%。以热镀锌钢管为主要材料搭建,设有侧窗;同时钢管本身韧性好,强度高,可以阻擋较大的风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使用寿命长,一般在15 a以上;(2)竹木结构大棚,1 540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6%。以竹片和木材为主要材料搭建,棚体由中间立柱及纵向骨架构成,建造成本低,但竹木结构大棚机械化程度较低,且使用寿命短,一般为 2~3 a;(3)水泥柱竹片混合大棚,786 hm2,占福建省茄子栽培总面积的 3%。以水泥做基柱,竹片为弯拱搭建而成;能够起到避雨防寒作用,特点是竹片没有直接埋入土中,水泥柱不容易腐烂,使用寿命比竹木为基础柱的大棚稍长。再生栽培又叫更新栽培,是根据茄子植株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将即将结束采收、进入衰老期的植株剪去上部枝条,促其再次萌发新枝并开花结果的一种栽培技术[10-12]。春栽夏收的露地栽培和秋栽冬春早收的设施栽培均可实现再生栽培,但要根据茄子植株生长所处的不同时期和茄子的市场预期价格决定。再生栽培可以大大节省育苗的时间和成本,在生产上有很大的优势。

1.5 茄子病虫害种类多,不同栽培形式差异明显

福建省茄子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较,病害种类较少,病害危害程度相对较轻。立枯病和猝倒病在2种栽培类型的苗期均有出现。灰霉病和菌核病是茄子设施栽培的主要病害,而绵疫病、根腐病、褐纹病、疫病、青枯病和黄萎病是露地茄子的主要病害。设施栽培较露地栽培虫害危害程度也相对较轻,设施栽培主要以蓟马、烟粉虱和红蜘蛛为主,而露地栽培的茄子除了以上几种害虫危害,还受到菜青虫、斜纹夜蛾和斑潜蝇的危害。茄子较其他茄果类蔬菜抗病毒病,尚未发现病毒病。

1.6 茄子生产成本高但效益好

1.6.1 茄子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的生产成本构成 茄子生产成本主要由肥料、农药、种子、薄膜、人工等构成(表1),其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成本的40.9%~53.6%。设施栽培农药使用费用略低于露地栽培,化肥、有机肥和种子的费用一致。茄子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生产成本高,主要是增加了大棚架和薄膜的费用。钢架大棚的使用寿命是15 a以上,竹木和水泥大棚竹架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3 a,综合计算竹木和水泥大棚总成本并不占优;但使用竹木和水泥大棚一次性投入的資金较少,成本分散,可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而钢架大棚则需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种植业者更倾向于建设竹木或水泥大棚。但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水泥大棚和竹木大棚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1.6.2 茄子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的产值和效益 从茄子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单价、产量、产值和效益上来看(表2),都是设施大棚高,露地栽培低。设施栽培中成本竹木大棚最高,产量、产值都是钢架大棚最高,水泥大棚次之,竹木大棚较低,露地栽培最低。其原因有二:一是设施比露地采收上市早,主要采收期在冬春季节,正是北方的蔬菜淡季,大量蔬菜的外调造成茄子的冬春季价格比夏秋季高;二是设施茄子的品相和质量比露地栽培好,产量和价格高。种植茄子虽然产值高,效益好,但农民真正得到的利润却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种植业者因生产量不稳定、技术欠缺等原因无法长期稳定的提供货源,自己又缺乏终端销售渠道,被迫进入批发市场,其相当一部分利润被中间和零售环节获取。造成种植业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 福建省茄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露地栽培品质有待提升

近年来福建茄子生产发展迅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667 m2产量高达5 000 kg以上[13-14]。种植茄子的效益好,净收益高;但仍存在着生产上盲目追求产量、栽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露地栽培面积大,在外观及品质上不及设施栽培茄子。建议扩大设施栽培茄子面积,提高品质。

2.2 资源丰富规模品种单一

福建省现有茄子的规模化主栽品种是农友长茄系列。茄子品种类型为农友长茄系列、闽茄系列和福茄系列等少数几个紫长型的品种类型。有些品种亲本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友长茄,类型相似,基因和遗传背景可能相近。虽然有农家品种和其他品种种植,但规模化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具有独特品质的茄子地方品种,直接影响福建省茄子产业的发展。

2.3 重茬严重病虫危害较多

福建省人均可用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用地矛盾突出。福建省茄子生产乃至整个蔬菜产业的重茬问题严重,特别是沿海和人口密集地区的设施大棚茄子栽培,重茬问题更加突出。茄果类和瓜果类是不耐重茬的蔬菜种类,重茬会造成和加重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各种害虫的世代累积,使得病虫害发生严重,进而造成茄子在品质、产量上受到较大影响。

2.4 低温霜冻威胁茄子生产

福建冬春季气温低、雨水多,冬春季的低温寡照天气是福建地区茄子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15-17]。2013、2016和2018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低温霜冻天气,对福建省的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2016年1月下旬的低温霜冻,给闽东以及闽南的春早收设施茄果类蔬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泉州以北几乎全军覆没,漳州、厦门也因低温而严重减产。

3 福建省茄子产业发展对策

3.1 合理区划,突出自身优势

福建以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布差异明显。闽南地区,夏季往往受台风影响比较严重,但冬季水热条件好,几乎无霜,很少受到低温霜冻天气的影响,可以重点发展秋栽冬春早收茄子,避开台风的不利影响。闽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夏季受台风天气的影响相对较弱,选择高山茄子生产方式[18-20],错季生产,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合理的根据气候地形等特点进行区域规划,形成不同茄子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不同栽培模式的特色产业。根据立地条件,来规避不良的天气影响。

3.2 完善设施,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和改善设施大棚建设,推广设施栽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福建省雨水多、湿度大,露地栽培的茄子病虫害严重。设施栽培减少了风雨造成的病菌传播,阻止了害虫进入大棚产卵,给茄子生产多加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得设施栽培较露地栽培病虫危害程度相对更轻,品质更好。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差异化营销,创建品牌,进一步提高茄子种植业行业的利润。

3.3 周年栽培,提升经济效益

福建省夏季的高温高湿,限制了茄子产业的发展。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高山茄子“越夏栽培”,同时发展“避雨大棚”不仅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减少农药和人工成本,还可以实现错季生产,发展现代农业。闽南地区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推广“再生栽培”,不仅节省了人工和苗木成本,还缩短了同一地块产品供应的间隔期。既避免了集中大量上市价格暴跌和人工紧张造成的浪费,又可供应淡季市场,提高效益。完善茄子省力栽培、无架栽培和延长采收期等相关技术,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引导消费、开发茄子的相关食品、延长产业链。

3.4 引育结合,加强品种创新

福建乃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喜好肉软、皮薄、籽少的紫长茄品种,其类型不够丰富。因此,要在稳定主栽品種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一些特色新品种来丰富市场。针对茄子品种普遍不耐低温的特点,积极选育耐低温品种。开发富含芦丁类具有保健功能的茄子品种,进一步优化茄子品种资源,开发新市场。茄子的规模化种植品种类型少,抗性弱,病害上如果出现新的致病性生理小种,可能会对茄子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选育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和砧木始终是茄子育种的重要方向。

3.5 绿色防控,规范栽培技术

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改变病虫害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不良习惯,采取“通风降湿,网室隔离”的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合情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实现茄子产业高效、绿色、优质、安全的发展。应用“避雨栽培”可以有效降低茄子病虫害发生率;大力推广嫁接育苗,利用抗性砧木,减少土传病害。

3.6 监测预报,减少病虫危害

针对同一主要栽培产区的不同海拔高度,或者不同产区的相同海拔建立观测站点,对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相关的环境,进行记录并统计分析,建立建全茄子病虫害预警系统。另外,对福建省各个茄子产区的土壤进行监测和检验,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按需施肥,降低肥料在茄子生产栽培中的成本,减少污染和浪费,从而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3.7 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茄子在批发市场和终端零售上的价格差异较大。一方面:由于种植业者没有掌控终端销售渠道,部分利润被流通环节和零售终端拿走,造成种植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和零售终端的损耗比较大,流通和零售过程中的风险也比较大。促进广大种植业者和超市、社区、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需要大量蔬菜的食堂乃至电商进行对口接洽,直接供应,可以缓解和消除种植业者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改变其在市场中不利的弱势地位;减少流通环节所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保持新鲜品质。

参考文献

[1] 姚明华.茄子抗冷性鉴定指标及抗冷材料筛选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2] 乐正碧.秋茄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89(5):16-17.

[3] 张俊平,杨爱国.茄子嫁接育苗技术[J].中国瓜菜,2008,21(3):36-38.

[4] 陈亚雪,陈前程,林德锋.农友长茄嫁接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5,30(1):28-28.

[5] 叶庆成.不同砧木对紫长茄农友704的嫁接效果初探[J].长江蔬菜,2002(s1):96-97.

[6] 许玉花,王丽萍,焦俊霞.茄子套管嫁接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J].中国瓜菜,2016,29(8):45-48.

[7] 李正英.秋茄栽培技术[J].闽东农业科技,2005(2):25-26.

[8] 黄丽萍.秋茄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9(6):19-19.

[9] 森美论,陈建树.闽南秋茄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厦门科技,1998(5):15-15.

[10] 张中.茄子再生栽培[J].中国农村科技,1997(6):11-11.

[11] 龚亚菊,江云坤,高光,等.大棚茄子再生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5(1):38-38.

[12] 陈建忠.茄子再生栽培的技术要点[J].上海蔬菜,2003(5):27-28.

[13] 连秀叶.农友704紫长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5(1):36-37.

[14] 叶庆成.台湾农友长茄704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0(19):11-12.

[15] 李丽纯,陈惠,杨凯.2014年福建省农业气候评价[J].福建气象,2015(1):66-67.

[16] 李丽纯,徐宗焕.2015年一季度福建省农业气候评价[J].福建气象,2015(2):60-60.

[17] 马治国,彭继达,李丽纯,等.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气候特征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6(2):108-112.

[18] 张孔霞.屏南县高山茄子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6,10(21):9-10.

[19] 陆锦荣.高山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7,48(10):46-47.

[20] 施桂青.高山茄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3):30-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