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主要牧草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4-05-24

蔡 明,张美艳,牟 兰,张晓燕,廖祥龙,黄必志*

(1.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212;3.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区域,位于北纬21°08′~29°15′与东经97°31′~106°11′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南部,降水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暖湿气流影响,雨季降水丰富,能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故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为云南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2]。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也造成了病害的多样性。

云南是草原大省,是我国草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七,草原面积位居南方各省区第二[3]。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了大面积荒山草地改良,以后每年都有新草场增加。随着草地面积的扩大,牧草病害问题也逐渐加重,成为草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4-5]。全球每年因病、虫、杂草造成的包括牧草在内的种植作物损失达35%[6]。病害的发生不仅会降低牧草的产量,而且有些病害会产生毒素,使家畜中毒,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严重制约了云南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锈病和褐斑病等病害不仅造成受害牧草的产量降低,而且影响其营养质量;褐斑病导致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降低50%左右,粗蛋白等营养含量至少降低25%[7-11]。锈病严重威胁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栽培和种子生产,可造成感病植株籽实率降低58%[12-15]。目前,关于云南牧草病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就云南牧草主要病害发生种类、病原、病状及分布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云南牧草病害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云南牧草病害地理分布

依据气候带等地理特征,结合云南四大畜牧业区域加以分析病害情况[16],本文将云南牧草病害分布分为4个区域:(1)滇东北温带草甸地带,包括曲靖市、昭通市等。夏秋季多降雨,冬春季较干冷。雨季的时候,白粉病和锈病是这一地区的常见病害;(2)滇西北寒温带草甸地带,包括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市等。地理环境较复杂,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垂直地带性特征显著。带褐斑病是禾本科牧草常见病害,白粉病是豆科牧草常见病害;(3)滇中温带、亚热带灌丛草丛地带,包括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等。鸡脚草麦角病、三叶草白粉病、黑麦草冠锈病是这一区域常见病害;(4)滇南亚热带、热带灌丛草丛地带,包括德宏州、红河州、思茅市、文山州等,海拔较云南其他地区低。禾本科锈病是本区主要病害。

2 云南主要经济牧草病害

2.1 豆科牧草病害

三叶草、苜蓿、草木樨、紫云英是云南省草地建植和生态建设及恢复中的骨干豆科牧草,对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南方的高温高湿环境,这些牧草种子往往含水过多[17],常容易发生一些病害[18-19],如三叶草白粉病、污斑病、苜蓿上发生的褐斑病、锈病、根腐病以及紫云英的菌核病、斑点病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对牧草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较大的阻力。云南省主要豆科牧草常见病害的种类、病原、病状及分布地区见表1。

表1 云南主要豆科牧草常见病害及其分布Table 1 The main diseases occurred in leguminous gras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distribution

2.2 禾本科牧草病害

黑麦草、鸡脚草、狗尾草和臂形草属的牧草作为云南广泛栽培利用的主要禾本科植物,对云南省的草地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豆科牧草相似,由于气候、农艺措施的不合理施用,禾本科牧草常会发生根腐叶枯病、麦角病、褐斑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斑病、黑霉病等病害,往往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对云南草地畜牧业的持续高效利用造成严重的影响。云南省主要禾本科牧草常见病害的种类、病原、病状及分布见表2。

表2 云南主要禾本科牧草常见病害及其分布Table 2 The main diseases occurred in gramineous gras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distribution

3 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豆科牧草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由于云南省豆科牧草病害种类繁多,气候条件复杂,所以应当在加强牧草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重要病害及时采集病株、分类鉴定,并统计其发生规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白粉病是云南滇东北和滇西北地区三叶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的主要病害,这两个地区白粉病均是在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17],草地类型均为高山草甸。锈病是滇东北和滇中地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等豆科牧草的主要病害,草地管理和利用中应避免草地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保证通风透光,以便抑制锈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29]。

今后防治主要途径是从增加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排水设施,并利用育种手段选育出抗病性较强的牧草品种。此外,还应加强牧草引种的病害检疫,严禁国外的危险性病害从病区传入,威胁云南草地;发现严重性病害,应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保障畜牧业的安全和持续发展。

3.2 禾本科牧草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禾本科牧草在云南的分布比较广,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牧草病害也会随之蔓延。滇南灌草丛地带良好的水热条件,在为牧草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的同时,也导致了牧草生长过于紧密,从而不利于草地的通风透光,为禾本科牧草锈病孢子的萌发与蔓延提供了条件[29]。麦角病是滇中地区的常见牧草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麦角病发生。近几年滇中地区气候连续干旱[30-32],从而加速了本地区麦角病的流行发生。褐斑病是滇西北地区禾本科牧草的主要病害,该地区处于横断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33-35],而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低洼潮湿等地理因素均会诱发此病害的发生;此外排水不良、施肥不当,灌溉不合理和连作等都是引起褐斑病流行的主要人为因素。

病害防治要因地防病、因时治病,既要加强干旱地区的灌溉措施,又要改善雨涝地区的排水设施,降低牧草种植密度;并开发抗病害草种,使牧草病害在源头就被防治,先小区试验,观察其抗病性,然后筛选出抗病性强的草种进行农业推广。

3.3 重视病害监管,提高病害防范意识

目前,云南牧草病害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监管力度十分薄弱,急需建立一套牧草病害监管体系,注重对草地自然发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监管。利用遥感等技术对草地病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一个覆盖时间、空间的全方位立体监控体系[36]。一旦病害发生,就可以启动预警系统,果断采取相关措施,把病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进而提高病害防治效率,节约大量成本。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大多数农牧民对病害认识程度不深。通常情况下,牧草开始发生病害,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发生严重病害,当地农牧民对病害也不认识,无法实施合理的防治。由此耽误了病害最佳防治期,结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混播种植对防除病害具有良好效果[37]。因此,云南牧草病害应以改善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为主要途径,尽量避免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耕作[38],以杜绝病原菌的长期积累;并加强病害公关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多举办相关培训班或科技讲座,以提高农牧民的病害防控意识。

3.4 加强草地管理,注重生物防治

草地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害防治的效果。科学有效的草地管理是病害防治的必要前提。目前,多数农户会采取农药防除草地病害,但草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农药在牧草上的残留会对家畜产生一定影响[39-40]。而农药防治只能治标,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故应从生态角度出发,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抑制或者杀死病原菌;并建立包括生态防治、选育抗病品种等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治体系,才是长久妥当之计[41]。

4 展 望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初步探明的野生饲用植物达3200多种,占已知饲用植物总数的75%左右,其中优良饲用植物有500~800种[42],为云南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物质基础。但是牧草病害却越来越对云南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目前许多地区对牧草病害开展了相关研究[43],但云南牧草病害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加强对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44],在此方面的工作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开发出一套符合云南本土特色的更便捷、更有效、更实用的病害防治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

[1] 任继周.草地农业系统通论[M].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0-44.

[2] 任继周.草地农业系统发展过程与展望[J].草业学报,2001,10(S):35-43.

[3] 尹 俊,张泽军,徐祖林,等.云南草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9(4):46-50.

[4] 南志标.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J].草业学报,2000,9(2):1-9.

[5] 赵美琪,肖悦岩,陈合明,等.南亚热带湿润草地病害的基本调查[J].中国草地,1999(1):46-48.

[6] Pigmentel D.Introduction[M].Pigmentel D.Handbook of pes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USA,CRC Press,1981:3-11.

[7] 南志标.锈病对豆科牧草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0,1(1):83-87.

[8] 南志标.锈病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5,2(3):33-36.

[9] 南志标,员宝华.新疆阿勒泰地区苜蓿病害[J].草业科学,1994,11(4):14-18.

[10] 南志标.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18(4):1-4.

[11] 南志标,李春杰,王赟文,等.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田间抗病性[J].草业学报,2001,10(1):26-34.

[12] 唐一国.鸭茅的栽培技术及利用[J].四川草原,2003(5):59.

[13] 梅 鹃,别治法.种用鸭茅锈病的防治[J].中国草地,1991(2):76.

[14] 李先芳,丁 红.鸭茅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0,20(3):24-25.

[15] 张 伟,张巧丽,肖 丽,等.荣昌地区不同鸭茅种质资源锈病抗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 280-11 282.

[16] 尹 俊,马兴跃,邓菊芬.云南牧草有害生物调查报告[J].四川草原,2005(12):19-24.

[17] 王彦荣,孙建华,余玲,等.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牧草种子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草业科学,1995,12(1):60-65.

[18] 徐秉良,郁继华.草坪草品种抗叶枯病的结构抗病性与病害发生因素[J].草业学报,2003,12(1):80-84.

[19] 张 俊,曹 林,苏建伟,等.南方多雨季节谨防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J].云南畜牧兽医,2010(1):37-38.

[20] 黄 宁,卢欣石.苜蓿叶部与根部病害研究的评价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1-7.

[21] 胡清泉.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J].内蒙古草业,2009,21(1):37-40.

[22] 李万苍,李文明,孟有儒.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4):106-110.

[23] 李敏权.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致病性及品种抗病性研究[J].中国草地,2003,25(1):40-43.

[24] 刘海波,王永雄.紫花苜蓿根腐病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6(3):3-13.

[25] 周淑清,侯天爵,白儒,等.苜蓿品种抗锈性评价[J].中国草地,1996(5):27-31.

[26] 方中达.中国农业植物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92-298.

[27] 丁世民,张洪海,肖秀丽,等.山东潍坊地区冷季型草坪病害调查初报[J].草业科学,2005,22(7):59-62.

[28] 张 利,康晓慧,周 俗,等.四川地区禾本科牧草真菌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 899-17 901.

[29] 张露明,张学勇,王兆明,等.草坪草抗锈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1,28(3):436-443.

[30] 曾少聪.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西南干旱--以云南旱灾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24-28.

[31] 杨恒喜,史正涛,谷晓梅.3S技术支持下的云南旱灾损失实时评价研究[J].环境研究与检测,2010(2):9-14.

[32] 贾慧聪,袁 艺,曹春香,等.基于地理因子的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快速评估模型-以云南省2012年大旱为例[J].灾害学,2013,28(92-97):11 767-11 770.

[33] 陈国平,赵俊三,张力,等.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53-855,875.

[34] 姚永慧,张百平,韩 芳,等.横断山区垂直带谱的分布模式与坡向效应[J].山地学报,2010(1):11-20.

[35] 叶江霞.横断山区温度及降雨气候资料空间信息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 767-11 770.

[36] 冷伟锋,黄 冲,王海光,等.遥感技术在我国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96.

[37] 张庆田,杨青鸿.优良牧草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常见病害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07-109.

[38] 曹丽霞,赵存虎,孔庆全,等.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36-37.

[39] 张锡珍,杨翠平,贾立新,等.牧草中拟除虫菊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0(3):74-75.

[40] 雷国明.农药残留的危害和降解[J].植物医生,2007,20(2):51-52.

[41] 南志标,葛高祖,李春杰.数种农药对蚕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效[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943-947.

[42] 奎嘉祥.云南牧草品种与资源[M].云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2.

[43] 王志明,岳民勤.岷县草地牧草病害、有毒植物危害情况的调查[J].草原与草坪,2000(3):41-43.

[44] 何 秋,刘建秀.草坪草真菌病害的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6,23(4):95-1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