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约克、杜洛克、巴克夏猪肥育和胴体性状比较分析

时间:2024-05-24

李玉莲,吴买生 ,王建伟,陈 斌

(1.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 湘潭 411228;2.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 湘潭 411104;3.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2;4.湖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品种是影响猪肥育和胴体性状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和国内地方猪品种在肥育和胴体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引进国外瘦肉型猪对国内地方猪种进行遗传改良,生产优质瘦肉型猪,有利于优化我国目前以杜长大为主导的生猪品种结构。2012年以来,我们对引进的新美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巴克夏猪进行持续选育,并与经选育的沙子岭猪开展多个杂交组合筛选试验,经小试中试后认为大巴沙组合表现特殊,是培育湘沙猪配套系的理想组合。本试验对持续选育四个世代的新美系大约克、杜洛克、巴克夏猪的肥育和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为湘沙猪配套系父系的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30 kg左右、健康的新美系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仔猪各14头,公母各半,按品种分为3组,同组猪饲养于同一栏。试验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伟鸿原种猪场进行,为期82 d。

1.2 日粮配方与营养水平

试验期内,各组试验猪按体重分前期30~60 kg、后期60~100 kg两个阶段,各组各阶段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相同,详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试验分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7 d,期间进行驱虫、疫苗免疫接种、仔猪调教、环境适应、饲料过渡等前期工作。预试期结束,早晨空腹逐头称重,组间差异不显著,进入正试期,试验猪体重达100 kg左右时试验结束。期间,试验猪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每日饲喂2次,以组(栏)为单位详细记录饲料耗量。饲粮为干粉料,以吃饱不剩为原则,自由饮水,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作好日常工作记录和饲养猪群的健康状况记录。

1.4 屠宰试验

肥育试验结束后,每组挑选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试验猪4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共计屠宰12头。试验猪空腹24 h,宰前称重,按GB8467-1987《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1]进行胴体性状测定。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肥育性状主要测定指标是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猪分别在试验开始、体重60 kg左右和试验结束时称重,记录试验猪始重、中重和终重,计算平均日增重。记录试验猪每天每组的耗料量,计算料重比。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1.5.2胴体性状测定的胴体指标主要包括屠宰率、胴体长度、背膘厚、后腿比以及胴体组成等常规指标。

1.6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料重比除外)。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育性状

2.1.1平均日增重由表2可知,试验前期、后期、全期,大约克猪平均日增重均最高,杜洛克猪次之,巴克夏猪平均日增重最低。大约克猪日增重在试验前期、后期、全期分别比杜洛克猪平均日增重高31.11 g、51.22 g、30.40 g,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约克猪日增重在试验前期、后期、全期分别比巴克夏猪平均日增重高106.11 g、121.62 g、111.09 g,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在30 kg~100 kg这个生长阶段,大约克猪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巴克夏猪。

2.1.2料重比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前期和全期,大约克猪的料重比最低,杜洛克次之,巴克夏猪料重比最高。试验后期,杜洛克猪料重比最低,大约克猪次之,巴克夏猪最高。提示: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在30 kg~100 kg这个生长阶段,以巴克夏猪料重比最高。

表2 大约克、杜洛克、巴克夏猪肥育性状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attening performance of Yorkshire, Duroc and Berkshire pigs

注:同行数字肩标为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Note: In the same row, value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values with different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those with the same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below.

2.2 胴体性状

据表3可知,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均以大约克猪最高,巴克夏猪次之,杜洛克猪最低,其中,大约克猪的胴体直长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胴体斜长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三点均膘厚和三点均皮厚均以大约克猪最低,巴克夏猪最高,巴克夏猪三点均膘厚分别比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高0.49 cm和0.31 cm(P>0.05)。眼肌面积杜洛克猪最高,巴克夏猪最低,杜洛克眼肌面积比大约克和巴克夏猪分别高6.95%和10.84%(P>0.05)。

胴体组成中,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瘦肉率、脂率、骨率和皮率基本一致(P>0.05)。巴克夏猪瘦肉率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脂率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皮率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

表3 大约克、杜洛克、巴克夏猪的胴体性状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cass traits of Yorkshire, Duroc and Berkshire pigs

3 讨 论

3.1 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肥育性状比较

目前,国内对新美系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的肥育性状比较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表明:新美系大约克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优于杜洛克猪[2-5],本试验结果与该结果一致。大约克猪肥育性状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品种猪生长发育不同导致的,张晓丽[2]研究表明:大白猪生长发育较早,早期就生长迅速,而杜洛克猪生长发育较晚,但后期生长发育快。试验后期杜洛克猪料重比低于大约克猪,也与张晓丽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巴克夏猪在国内的存栏数量远低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所以巴克夏猪与其他瘦肉型猪的肥育性状比较研究还较少,但结合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课题组前期对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的研究,可以发现:巴克夏猪平均日增重低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而料重比高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表明本试验结果再一次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吻合。综上所述:新美系大约克猪肥育性状最优、杜洛克猪次之,而巴克夏猪肥育性状略差。

3.2 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胴体性状比较

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在中国的养猪历史上都曾作为地方猪种的杂交父本,但随着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的杜长大杂交模式提出了思考,单纯的杜长大杂交模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口感的追求。而巴克夏猪以其盛产雪花肉而闻名,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外对巴克夏猪融入了现代基因技术手段,在保持其原有的优质肉的基础上,改进其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繁殖性能等,以期更适应现代流行的瘦肉型品种要求[6]。左晓红等[3]对100 kg左右大约克猪、杜洛克猪和巴克夏猪胴体品质作比较,结果发现:巴克夏猪瘦肉率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P<0.01)、眼肌面积显著低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P<0.05)、三点均膘厚和脂率高于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大约克猪的胴体直长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胴体斜长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巴克夏猪瘦肉率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脂率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皮率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巴克夏猪三点均膘厚和三点均皮厚最高,眼肌面积最低,但与大约克和杜洛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与左晓红等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均得出巴克夏猪瘦肉率低,脂率高的结论。不同之处在于本试验发现大约克猪的胴体长高于杜洛克猪,但该不同之处与笔者在2016年的试验研究结果一致。2016年,笔者对100 kg左右的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的胴体性状研究中,得出的试验结果与该试验结果较一致[7]。综上所述,通过四个世代的选育,这3个品种猪的性状逐渐趋于稳定,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胴体性状较好,瘦肉率均在64%以上,巴克夏猪胴体性状稍差,瘦肉率在61%左右。

4 结 论

本试验在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分析了新美系大约克、杜洛克、巴克夏猪的肥育和胴体性状差异。综合分析:在肥育性状方面,大约克最优,杜洛克猪次之,巴克夏猪较差;在胴体性状方面,大约克和杜洛克猪接近且优于巴克夏猪,但巴克夏猪的瘦肉率稳定在61%左右。说明大约克和杜洛克猪适合作生产瘦肉型猪的终端杂交父本,而巴克夏猪更适合作为与国内地方猪种配套生产优质猪的父本。

参考文献:

[1]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B 8467-19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张晓丽.新美系猪在新疆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测定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3]左晓红,吴买生,陈斌,等.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2):43-47.

[4]李玉莲,左晓红,吴买生,等.新美系猪生长肥育性能测定分析[J].养猪,2016(4):46-48.

[5]孟庆利,徐利,王朝军,等.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新美系种猪生长性能初探[J].养猪,2014(3):77-78.

[6]张伟力,殷宗俊.论巴克夏猪在中国养猪生产中的战略地位[J].猪业科学,2008,25(9):70-73.

[7]李玉莲,左晓红,吴买生,等.新美系种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比较研究[J].中国猪业,2016(10):50-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