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王珍珍 梁希森 孙莎莎 张志凯 崔长磊 陈晓辉 梁召坤 胡柏耿
摘要:为创新马铃薯种植结构调整模式,提高种植效益,加快‘希森6号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在甘肃省的天水、定西,湖北省的五峰县、兴山县、巴东茶子店、建始龙坪、利川、天池山、竹山县9地布置品种示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观察验证该品种综合性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希森6号除在甘肃定西,湖北兴山县、竹山县增产幅度较小(分别为3.13%、7.71%和6.91%)外,其余6地都显著高于对照,例如湖北天池山增产36.01%、巴东县增产48.37%、建始龙坪增产34.39%、五峰增产51.60%、利川增产28.66%、甘肃天水增产28.63%。结果表明,‘希森6号适应能力强,在各参试点均可正常生长、成熟,且产量均比当地主栽品种高。
关键词:马铃薯;希森6号;多点试验;增产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191200312
One Year and Multipoint Comparative Test of‘Xisen 6
Wang Zhenzhen1,2, Liang Xisen2, Sun Shasha1,2, Zhang Zhikai1,2, Cui Changlei1,2, Chen Xiaohui1,2, Liang Zhaokun2, Hu Baigeng1,2(1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otato, Laoling 253600, Shandong, China; 2Laoling Xisen Potato Industry Group Co., Ltd., Laoling 2536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o innovate the adjusting model of potato planting structure, improve planting benefits, and speed up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tato variety‘Xisen 6in China, variety demonstr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ianshui and Dingxi of Gansu, and Wufeng, Xingshan, Badong Chazidian, Jianshi Longping, Lichuan, Tianchishan, Zhushan of Hubei, by taking local main varieties as control, to observe and verify the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Xisen 6. Compared with main local varieties, the tests showed that, except Dingxi, Xingshan and Zhushan had small yield increase (3.13% , 7.71% , and 6.91% , respectively), the remaining 6 test si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yield increase than the control, the yield increase in Tianchishan was 36.01%, in Badong was 48.37%, in Jianshi Longping was 34.39%, in Wufeng was 51.60%, in Lichuan was 28.66%, and in Tianshui was 28.63%. It is indicated that‘Xisen 6has strong adaptability, can grow and mature normally in all test sites, and its yiel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in local varieties.
Keywords: Potato;‘Xisen 6; Multipoint Test; Yield Increase
0引言
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重要的粮菜兼用的经济作物[1],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2],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3]。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4],把马铃薯列为国家第四大粮食作物[5],因此,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育对调整种植业结构、解决粮食安全及消除贫困亦具有深远意义。早春马铃薯播种于1~2月,收获于4~6月,因其能占领马铃薯市场空缺而较其他季节的马铃薯价格高、市场稳定、种植效益好,深受种植户的青睐[6]。但目前品种比较单一,再加上连作的影响,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7]。‘希森6号是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夏波蒂为母本,‘XS930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8],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及加工兼用型类型。
国外没有关于‘希森6号一年多点比较试验的相关研究,国内关于‘希森6号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少见。马铃薯是包头市的主栽作物,在包头市种植马铃薯优势明显,特别是质量优势更加突出,但目前品种比较单一,再加上连作的影响,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9]。为创新种植结构调整模式,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2018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了10个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10],对华中农业大学提供的‘华薯2号[11]等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和品质鉴定,旨在筛选适宜当阳市种植的优质品种,为当阳市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和马铃薯+模式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新品种推广振兴马铃薯产业[12];彩色马铃薯因其含有天然花青素和抗氧化的酚类物质,集营养和保健为一体[13],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彩色马铃薯品种选育的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以‘希森6号作为参试品种,在甘肃两地(天水、定西)、湖北七地(五峰县、建始龙坪、天池山、利川县、竹山县、巴东县、兴山县)进行一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适宜试验地点种植的优质品种,为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和马铃薯+模式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新品种推广振兴马铃薯产业[1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希森6号(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照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其中湖北省的对照品种均为‘鄂马铃薯5号,甘肃省的对照品种均为‘费乌瑞它。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甘肃省(天水、定西),湖北省马铃薯二高山及高山组区试承担单位7个(五峰县、兴山县、巴东茶子店、建始龙坪、利川县、天池山、竹山县)共9个地点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个重复。
1.2.1试验地种植概况甘肃省定西市种植的行距为120 cm,株距为24 cm,密度为7株/m2,试验种植的面积为48.6 m2;甘肃天水海拔1566 m,2017年年均气温为17.8℃,生长期间降水量为273.1 mm。种植方式为单垄单行,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密度为6株/ m2,试验种植的小区面积为19.2 m2。
湖北省各试验点种植行长5.55 m,行距60 cm,株距28 cm,4行区,小区面积13.33 m2马铃薯生长期间天气状况等一切正常。
1.2.2栽培管理湖北省各试点均选择地势较平坦,肥力中等且均匀的田块作试地,前茬分别为白菜、萝卜、大豆、空地和玉米,土壤类型分别黄棕壤、黄壤土、沙壤土、红壤土。各试点在2017年1月15日—3月14日期间播种,播种方式为起垄直播或开沟穴播等。基肥以硫酸钾复合肥75 g/m2为主。各试点均进行1~3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各地区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农作习惯进行;竹山进行了虫害防治。所有试点均严格按照区试方案进行试验设计、栽培管理及收获等。
甘肃省定西市前茬种植作物为马铃薯,土壤类型为黑垆土,种植方式为净作,种植的株距、行距、密度分别为:24 cm、120 cm、7株/m2,播种方式和方法为:大垄双行定距直播,耕地和整地方式为:深松、旋地、平整、机械起垄施肥(基肥和追肥的种类和数量):按当地施肥量定量施肥,期间有3次灌溉。
1.3各试验点基本情况
湖北省利川县海拔1100 m,五峰县渔洋关农技服务中心海拔为902 m;兴山县古夫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1200 m;巴东县茶店子农技推广站海拔为920 m;建始龙坪(恩施州农技推广中心)海拔为1450 m;利川汪营(恩施南方马铃薯中心)海拔为1100 m;天池山基地(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海拔为1200 m;竹山县种子管理局海拔为750 m;湖北省7个试验点的气候特点如下:(1)五峰试点马铃薯生长期内共有48天在降雨(60%的时间在下雨)198~290 mm之间,光照时间短,长期低温阴雨;(2)兴山试点生长期间的特殊事件:今年该试点天气自播种至成熟期间,前期处于低温,多雨、寡照状态,2月14日播种,2月22日一场大雪,3月12—13日的雨雪低温,4月的多雨天气,后期虽然雨天较多,雨量不是太大,未造成灾害性影响,致使该试验最终正常完成;(3)利川试点无特殊事件;(4)巴东试点6月11—15日,连续几天大到暴雨,秧子全部死光;(5)龙坪试点中期高温高湿,晚疫病发生严重,7月上旬部分品种全部枯死,物候期没法统计;(6)恩施试点播种后一直处于低温阴雨天气,4月中旬到下旬持续低温对部分品种出苗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出苗不整齐;另外5—6月下旬植株生长期阴雨天偏多,导致植株感晚疫病较重;(7)竹山试点播种后长期无足墒雨,影响出苗速度。
甘肃省定西市海拔高度2050 m,天水市海拔高度为1566 m;甘肃省2个试验点的气候特点如下:(1)7月底到8月中旬定西连续阴雨,发生晚疫病,参试品种均发病,影响正常成熟;(2)2017年前期,马铃薯出苗前天水降雨充足,参试品种出苗整齐。出苗后的整个生育期降水不足,补充灌溉1次,保证植株生长。6—7月降雨量较常年少,植株早疫病、晚疫病发生较轻,但受8月下旬—9月上旬,降雨集中影响,造成收获偏迟,造成块茎晚疫病发病较重。
1.4试验内容
参照刘喜才[15]等的方法对马铃薯品种(系)的物候期、植株形态特征、田间性状、收获产量等项目进行调查。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田间生长性状进行调查记录,每个重复测10株,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部分数量性状使用GraphPad Prism 5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各試点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物候期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同一品种、不同地理位置物候期表现不同,同一地理位置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的物候期表现也存在差异。‘希森6号在湖北省巴东县的生育期最长为122天,在湖北省五峰县的生育期最短为60天;湖北省利川县出苗率最低为77.00%,除湖北省利川县、天池山两地的发芽率低于90.00%之外,其余各地发芽率均接近100.00%,其中,甘肃省天水市、湖北省巴东县、湖北省竹山县的发芽率为100.00%。‘希森6号在甘肃省定西市,湖北省巴东县、建始龙坪、兴山县、五峰县、利川、天池山的生育期均比当地对照品种短,分别短1、8、3、4、10、7、20天;‘希森6号在湖北省巴东县、五峰县、天池山的出苗率高于当地对照品种,分别高2.00%、3.00%、5.00%,在湖北省建始龙坪、兴山县、利川的出苗率低于当地对照品种,分别低0.40%、1.00%、3.00%,在甘肃省定西市、天水市,湖北省竹山县的出苗率与当地对照品种相同。
2.2各试点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植株形态特征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希森6号在甘肃省定西市的平均株高为59.48 cm,平均主茎数为2.8,茎色为绿色,花繁茂、白色,无结实性,匍匐茎短;在甘肃省天水市的平均株高为50.03 cm,平均主茎数为2.67,茎色为绿色,花繁茂、白色,无结实性,匍匐茎短;在湖北省巴东县的平均株高为46.40 cm,平均主茎数为8.80,茎色为浅紫色,花少、红色,结实性多,匍匐茎短;湖北省建始龙坪的平均株高为43.10 cm,平均主茎数为5.40,茎色为绿色,无花,无结实性,匍匐茎较长;湖北省兴山县的平均株高为24.80 cm,平均主茎数为6.70,茎色为绿色,无花,无结实性,匍匐茎短;湖北省竹山县的平均株高为38.00 cm,平均主茎数为7.20,茎色为浅绿色,无花,无结实性,匍匐茎短;湖北省五峰县的平均株高为45.19 cm,平均主茎数为3.10,茎色为紫色,花的繁茂性中等、白色,结实性中等,匍匐茎长度中等;湖北省利川县的平均株高为55.00 cm,平均主茎数为6.00,茎色为绿色,无花,无结实性,匍匐茎长度中等;湖北省天池山的平均株高为63.00 cm,平均主茎数为6.00,茎色为绿色,无花,无结实性,匍匐茎长度中等。
‘希森6号在各参试点的平均株高为24.80~ 63.00 cm,植株最高的是湖北省天池山(63.00 cm),最低的是湖北省興山县(24.80 cm);甘肃省天水市,湖北省建始龙坪、兴山县、竹山县、五峰县的参试品种较当地对照品种低,其余各地参试品种均高于当地对照品种。
2.3不同地理位置对‘希森6号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地理位置对‘希森6号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甘肃定西产量最高为9.90 kg/m2,湖北天池山产量最低为3.11 kg/m2。其余7地产量由高到低排列为:天水为6.38 kg/m2,巴东县为4.39 kg/m2,兴山县为4.20 kg/m2,建始龙坪为4.17 kg/m2,五峰为4.02 kg/m2,竹山县为3.85 kg/m2,利川为3.23 kg/m2。 2017年前期,甘肃天水在马铃薯出苗前降雨充足,参试品种出苗整齐。出苗后的整个生育期降水不足。6~7月份降雨量较常年少,植株早疫病、晚疫病发生较轻,但受8月下旬—9月上旬,降雨集中影响,造成收获偏迟,块茎晚疫病发病较重,对产量具有一定影响。湖北7地有些点出苗率较低,可能与前期天气或种薯质量有关,而且在马铃薯生长期内,低温阴雨时间长,晚疫病发生较严重,影响了商品薯率、薯块整齐度和产量。
2.4同一地理位置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产量的差异性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同一地理位置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产量存在差异性。各参试点参试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当地对照品种。‘希森6号在定西市的产量为9.90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9.60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13%‘;希森6号在天水市的产量为6.38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4.96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8.63%‘;希森6号在巴东县的产量为4.39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2.96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48.37%;‘希森6号在建始龙坪的产量为4.17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3.10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4.39%;‘希森6号在兴山县的产量为4.20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3.90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7.71%;‘希森6号在竹山县的产量为3.85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3.60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6.91%;‘希森6号在五峰的产量为4.02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2.65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1.60%;‘希森6号在利川的产量为3.23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2.51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8.66%;‘希森6号在天池山的产量为3.11 kg/m2,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为2.29 kg/m2,参试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6.01%。
3讨论
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缺乏,育种单位通过引进新品种来丰富省内的品种资源[16-18]。有些学者通过引种试验引进的品种具有产量上的优势[19-21],也有学者认为引进的品种具有很强的生态位选择[22-25],通过引种种植的品种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存在产量低,稳产性不高,大薯率低等问题[26-27];金黎平等研究表明基因累加作用对干物质含量的改良极为重要[28];吴承金等研究发现,马铃薯产量与主茎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29],本试验结论与此相符。朱炎辉等研究发现,‘希森6号生育期为91天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8],本试验中,‘希森6号在甘肃天水市、定西市,湖北建始龙坪的生育期与此接近,属于中晚熟品种;在湖北巴东县的生育期为122天,属于晚熟品种;在湖北五峰、竹山、兴山、天池山、利川的生育期为60~70天左右,属于中早熟品种。综合分析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2017年整组试验整体情况比较好,试验设计都比较规范,田间管理基本到位,但还是有少数试点的调查数据不详细不规范,未按区试方案中的表格进行填写,给数据统计带来不便。建议各试点负责人认真负责完成下一年的田间管理以及数据统计,如有必要可进行系统培训;
(2)今年高山、二高山马铃薯有些点出苗率较低,可能与前期天气或种薯质量有关,建议明年提供种薯要保质保量,播种时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3)今年高山、二高山马铃薯生长期内,低温阴雨时间长,晚疫病发生较严重,影响商品薯率、薯块整齐度和产量,建议多筛选抗病高光效利用率品系;
(4)甘肃省天水市由于8月中下旬持续降雨,晚疫病爆发,但未及时记载,植株晚疫病发生情况不明,但从全田收获情况可以看出,各品种抗晚疫病性能不佳;另外,由于2017年较往年降雨少,4~9月份共降雨273.1 mm,较2016年的380.1 mm少107 mm,大田植株普遍发病较轻,加之川道区域肥水光热条件好,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徒长现象;建议继续参加2018年区试试验,进一步观察鉴定。
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以‘希森6号作为参试品种,在甘肃两地(天水、定西)、湖北七地(五峰县、建始龙坪、天池山、利川县、竹山县、巴东县、兴山县)进行一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科学严谨设计试验,通过田间精心管理、调查整理数据,为‘希森6号的推广和马铃薯+模式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希森6号进行一年多点统计分析,可对其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可为某特定生态区域提供丰产性较好的品系,结论较可靠。
4结论
从生育期来看,‘希森6号生育期在61~122天之間,在不同的参试点成熟期差异较大;从增产幅度来看,‘希森6号在各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增幅在3.13%~ 51.60%之间。
‘希森6号适应能力强,在各参试点均可正常生长、成熟,产量高,在该9个参试点均适宜种植,从生育期、出苗率及产量综合来看,‘希森6号适宜在甘肃省天水市,湖北省天池山、建始龙坪、巴东县、利川县等大范围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贾笑英.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淀粉及抗病新品系[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2]我国成最大马铃薯生产国[J].新疆农垦科技,2004(03):48.
[3]贾楠.马铃薯与几种主要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12):44.
[4]张庆柱,张彩霞.实施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7):80-81.
[5]刘诗蕾.马铃薯如何走向中国主粮之列?[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6(5):48-51.
[6]金璟,龙蔚,张德亮,等.云南省冬早马铃薯产业发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3):34-35.
[7]李秀华,梁瑞萍,高振江,等.包头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J].中国马铃薯,2016(1):1-3.
[8]朱炎辉,崔长磊,王敏,等.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的选育[J].中国马铃薯,2017.
[9]李秀华,梁瑞萍,高振江,等.包头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J].中国马铃薯,2016(1):1-3.
[10]罗昆,曹鹏,鄢竞哲.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0):3819-3821.
[11]陈如松,王翕.微量元素硒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62-63.
[12]陆肇海,陈元明.硒在抗病毒中的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7):41-42.
[13]虞立均,罗勇,高勇刚,等.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2017(12):5.
[14]陆肇海,陈元明.硒在抗病毒中的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7):41-42.
[15]刘喜才,张丽娟.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6]贾思光,刘兴南,张连明,等.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J].甘肃农业科技,2018(7):9-13.
[17]范宏伟,宋雄儒,魏兴国.河西走廊沿山冷凉灌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5,29(2):71-74.
[18]张振军.陇中旱区马铃薯新品种产量和抗病性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8,32(3):137-142.
[19]郑永伟.甘肃榆中中早熟马铃薯品系比较试验[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8.
[20]李效文,黄凯,王娟,等.通渭县二阴区马铃薯新品种引选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8,32(2):65-69.
[21]杜梅香.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定西市半干旱区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3):37-38.
[22]王平,郭小俊,谢成俊,等.兰州市山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与筛选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8,32(4):205-212.
[23]文高登.庄浪县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6(4):21-24.
[24]何增国,赵玉兰,黄少学.7个马铃薯品种在古浪县高海拔山区旱地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5(1):43-44.
[25]陈花桃.12个马铃薯品种(系)在临洮县山旱区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5):30-31.
[26]颉炜清,关兴华,肖继坪,等.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2,26(2):70-75.
[27]董旭生,牛俊义,高玉红,等.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5,29(3):129-132.
[28]金黎平.二倍体马铃薯加工品质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29]吴承金,宋威武,陈火云,等.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系)品比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0):13-17,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