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南地方习用药材鹧鸪茶质量标准研究

时间:2024-05-24

吴坤林 刘洋洋 邱秀儒 邢益涛 卓进盛 何明军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311;2. 海南省中医院 海南海口 570203)

鹧鸪茶[Mallotus furetianus(Bail) Mue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的干燥叶,又名山苦茶、五月茶、禾姑茶、毛茶等[1-2]。鹧鸪茶株高2~10 m,为常绿小灌木或小乔木[3],多生长在山林缓坡地带或沟谷岩石滩边缘[4],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及东南亚的中印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5],鹧鸪茶叶片干燥后香气浓郁,是海南民间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和重要的药用植物,在《海南植物志》[6]、《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7]、《广东植物志》[8]中均有记载。清代何克谏所著《生药药性备要·上卷》[9]对鹧鸪茶已有描述:“鹧鸪茶,味甘,香,性温。散热毒,止咳嗽,理痰火。治蛇咬伤,又名蛇总管。小叶的祛风,治咳嗽膨胀,小儿五疳。其根,止牙痛”[10]。鹧鸪茶富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儿茶素(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丹参素(tanshinol)、多糖和挥发油等物质[11]。研究表明,鹧鸪茶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抗肥胖及抗炎等作用[12],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

目前鹧鸪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资源分布、产品开发等方面[13-20]。《中国药典》及地方药材关于鹧鸪茶药材标准尚未收录。因此,为明确鹧鸪茶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对海南地方习用药材鹧鸪茶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鹧鸪茶药材的市场流通、临床应用及其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材本试验用的10批次鹧鸪茶药材样品分别采自海南省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宁市等地,均为野生种,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十批鹧鸪茶药材样品及来源

鹧鸪茶对照药材,于2021年12月01日来自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除去杂质,晒干而得。原植物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吴明松研究实习员鉴定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Mallotus)植物山苦茶(Mallotus furetianus),凭证(腊叶)标本保存于海南省中药标本馆(海口市药谷四路4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内),批号为ZGC20211201WNXL1。鹧鸪茶基原植物和药材如图1。

图1 鹧鸪茶基原植物及药材

1.1.2 仪器与试剂仪器:CLPSE 80i 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株式会社)、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制作所)、SX-G021-3马弗炉(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试剂:超纯水、FAA固定液、二甲苯、中性树胶、磷酸二氢钾、戊二醛、水合氯醛、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性状检定参照《中国药典》[21]2020年版四部的性状检定方法,对10批鹧鸪茶药材的性状特征、表面色泽、质地及气味进行检定和描述。

1.2.2 鉴别

1.2.2.1显微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1]2020 年版四部的显微鉴别法,将10批鹧鸪茶药材粉碎,过四号筛;挑取少许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进行透化,加盖玻片,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鹧鸪茶药材粉末的显微结构特征。

1.2.2.2薄层鉴别取鹧鸪茶粉末0.5,加20 mL甲醇,加热,冷凝回流1 h,放冷,过滤并蒸干滤液,残渣加2 mL甲醇溶解,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鹧鸪茶对照药材粉末0.5 g,根据上述方法制成对照品溶液。本试验采用的薄层色谱法参照《中国药典》[21]2020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具体步骤: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别点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于乙酸乙酯-石油醚(1∶2)配制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后,喷洒5%磷钼酸乙醇,105 ℃加热至斑点清晰,置日光下检视。

1.2.3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测定鹧鸪茶药材的水分参照《中国药典》[21]2020 年版四部通则0832项下的烘干法进行测定;鹧鸪茶药材的总灰分参照《中国药典》[21]2020 年版四部通则2302项下的总灰分测定法进行测定;鹧鸪茶药材的浸出物参照《中国药典》[21]2020年版四部通则2201项下水性浸出物热浸法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

本品多呈不规整卷曲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9 cm,宽3~6 cm;上面淡绿色至黄绿色,下面淡灰绿色至淡黄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基出脉3条,主脉凸起于背面,侧脉沿边缘整齐网结;革质,质脆易碎;甘辛,香温。

2.2 鉴别

2.2.1 显微鉴别鹧鸪茶叶的横切见图2:上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可见非腺毛,多分布于叶脉表面。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1列,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

图2 鹧鸪茶叶横切解剖面

鹧鸪茶粉末显微鉴别见图3:本品粉末呈黄绿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平轴式,气孔下陷,副卫细胞2个,非腺毛、星状毛多见,星状毛可有2~5分支,导管为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可见簇晶、小方晶。

图3 鹧鸪茶粉末显微鉴别

2.2.2 薄层鉴别将采用显色剂显色后的薄层板置于日光灯下直接检视,除对照编号8外,其余9批鹧鸪茶供试品的薄层色谱中,在与鹧鸪茶对照药材(编号8)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如图4。

图4 十批鹧鸪茶药材的薄层色谱图

2.3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测定

10批鹧鸪茶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见表2。10批鹧鸪茶的水分平均值为11.39%,其中采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的鹧鸪茶水分最高(15.46%),采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水分最低(8.84%)。10批鹧鸪茶的总灰分平均值为10.64%,其中采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鹧鸪茶总灰分最高(11.71%),采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的总灰分最低(8.01%)。10批鹧鸪茶的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22.64%,其中采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鹧鸪茶水溶性浸出物最高(26.20%),采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的最低(21.28%)。

表2 10批鹧鸪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值(n=3) 单位:%

3 讨论

3.1 鹧鸪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检查项限值的确定

对来自海南4个市县的10批鹧鸪茶样品的水分、总灰度及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0批鹧鸪茶药材的水分为8.84%~15.64%,将10批鹧鸪茶的水分平均值乘以120%得13.66%,因此,拟规定鹧鸪茶药材的水分不得超过15.0%。10批鹧鸪茶药材的总灰分为 8.01%~ 11.71%,将10批鹧鸪茶的总灰分平均值乘以120%得12.76%,因此,拟规定鹧鸪茶药材的总灰分不得超过13.0%。10批鹧鸪茶药材的水性浸出物为21.28%~26.20%,将10批鹧鸪茶药材的浸出物平均值乘以80%得18.11%,因此,拟规定鹧鸪茶药材的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此外,鹧鸪茶样品中的成分通过薄层鉴别法可以很好分离,提取方法简单、快捷,斑点清晰明显,所用试剂普及,易于操作,准确可靠,可作为鹧鸪茶药材质量控制的依据。

3.2 鹧鸪茶药理作用及指标成分

鹧鸪茶有明显镇痛作用,但较盐酸吗啡弱[16]。动物试验发现,鹧鸪茶能显著提高小鼠抗疲劳的能力[22],且对大鼠胆囊肌条具有剂量依赖的收缩作用,可促进大鼠胆汁分泌[23]。临床研究表明,鹧鸪茶能明显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从而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24]。茶多酚是鹧鸪茶提取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强抗氧化剂[25],具有止渴提神、延缓衰老、抗肿瘤作用,且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6]。但目前对于鹧鸪茶多酚物质种类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少,对于是否将鹧鸪茶多酚含量测定录入标准制定,还需更多研究。

3.3 鹧鸪茶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为其质控及监管提供依据

鹧鸪茶是我国海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种,以其独特的香气及解油腻、助消化、清热解暑等功效广受民众欢迎[27]。过去的研究大多围绕鹧鸪茶饮品开发展开[28],冯礼明等[29]制定的《鹧鸪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极大地规范了鹧鸪茶食品市场。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鹧鸪茶药理活性及其药物研发,鹧鸪茶利胆、保护血管、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已被证实[30-32]。事实上,以鹧鸪茶为原料制成的利胆剂早已上市[33],而目前鹧鸪茶作为药材无统一质量标准,阻碍了鹧鸪茶药材的市场流通。本研究对海南地方习用药材鹧鸪茶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结构、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等质量指标进行研究,并制定其质量标准,对确保海南地方习用药材鹧鸪茶的市场流通、临床用药安全及其作为制剂原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