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激素对金花茶圈枝繁殖生根的影响

时间:2024-05-24

殷爱华 李鑫 万利鑫 陈杰 赵鸿杰

摘 要 分析NAA、IBA及2种激素等体积混合溶液对金花茶圈枝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等体积混合激素溶液1 000~1 500 mg/L能明显提高金花茶圈枝繁殖苗的生根率,达到95%以上。该技术简化了操作程序,可节省人力,在基质方面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可直接应用于金花茶苗木大规模生产。

关键词 激素 ;金花茶 ;圈枝繁殖 ;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5.012

Abstract The effect of mix equal volume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and lndole butyric acid (IBA), and two hormones on rooting rate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by circling branch propa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ing rate of C. nitidissima seedling can be improved more than ninety-five percent with a mixed 1 000~1 500 mg/L solution equal volume of IBA and NAA. This technique Simplifies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aves manpower and production cost. This technique can be widly used in the mass production of C. nitidissima seedlings.

Keywords hormones ; NAA ; IBA ; Camellia nitidissima ; circling branch propagation ; rooting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广西首次发现,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花瓣为蜡质金黄色,是培育黄色新品茶花的唯一可选择的亲本。中国于1984年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其列为一级稀有濒危植物,1992年又被林业部列为国家珍贵树种,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享有“茶族皇后”的美誉,又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极为重要的可开发种质资源。金花茶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还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从1988年开始,许多专家对金花茶进行了毒理、药理、化学成分分析,抗菌试验,恶性肿瘤试验,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等试验,金花茶的花和叶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经大量试验证明对于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血动脉硬化,调节人体血脂、血糖、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效果[1-5]。由于金花茶座果率极低,而且人工种植的金花茶花朵基本都被采摘饮用,种子更加难以得到,采用圈枝繁殖不仅可以扩大金花茶苗木的来源,而且还具有见效快、生长快、提早开花结果、保持母本优良品质等优点,对于金花茶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已有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相关报道[6-10],但报道中所采用的滤纸法及包扎基质等圈枝方法过于繁琐,笔者选取径粗1.0~2.0 cm的枝条作圈枝繁殖为材料,采用NAA、IBA及2种激素等体积混合溶液,寻求一种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苗木采用位于广东佛山南海的广东省山茶种质资源库内引种栽培达8年的健壮、无病虫害的金花茶植株。

选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二者的等量混合液(NB)作为试验药剂,以清水为对照(CK),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枝条选择

2013年6~7月,金花茶苗木的树梢已经完全老熟,适合开展圈枝繁殖。选木质化较好、枝条年龄为3~5 a,分布于树冠外围中上部,向阳的枝条。

1.2.2 环状剥皮

在选好枝条的光滑部位环割2刀,2刀口相距约3 cm,深度仅达木质部。将两割口之间的皮层全部剥除,刮净附在木质部的形成层。勿弄伤木质部,亦勿留下韧皮层。

1.2.3 药剂处理

用毛刷蘸药剂涂抹环割口处,涂抹均匀。再将黄心土加入适量的水,围着圈枝口及周围形成檄揽形的泥团,用薄膜将整个泥团包好,泥团紧紧贴住环剥口,再将两端扎紧。

1.2.4 结果统计

试验期间对苗木统一管理,落枝后统计枝条生长率、不定根数量并测量长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根率分析

圈枝后的枝条2个月左右后开始生根,6个月左右长出的根比较浓密,且根系逐渐老熟,截断枝条包扎处的下方,解开薄膜并洗根,待基质全部脱落后,统计其生根数。调查发现,所有处理的枝条不管是否生根,均成活。生根多度划分等级标准:一级≥50条根,二级20~50条根,三级10~20条根,四级1~10条根。不同药剂不同处理金花茶圈枝苗生根率见表2。

由表2可知,IBA激素处理的金花茶枝条的生根效果最差,其中IBA 1500、IBA 500、IBA 250三个处理的生根率分别为13.3%、17.2%和21.7%,均未超过对照的生根率(27.9%),而其中效果较好的IBA1000生根率仅达36.7%;NAA 1500的生根率达到100%,NB 1000、NB 1500的生根率均超过95%,其次为NB 500和NAA 1000,分别为92.6%和85.7%,也超过85%;而NB 250的生根率为76.9%,均超过了NAA 500的70.4%和NAA 250的50%。因此,NAA 1500和混合激素处理的生根率较好。

2.2 生根多度分析

由表2可知, IBA处理生根主要为三级、四级根;NAA处理中,除NAA 1500在一二级根达到80%以上,其他几个浓度处理三、四级根和一、二级根均约为50%;混合激素处理中,各浓度处理中一、二、三、四级根较平均。

2.3 根长、根径分析

由表3可知,12个处理和对照的枝条粗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故不做分径级考虑。

从根长可知,NAA各处理间、NB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和IBA 250、IBA 1500有显著差异,而IBA激素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根长大小的排序为:NB5 00>NB 1500>NB 1000>NAA 500>NB 250>NAA 1500>NAA 250>IBA 500>NAA 1000>IBA 1000>CK>IBA 1500>IBA 250,说明混合激素处理的根长比激素单独处理的效果好。

从根径可知,NAA各处理间、NB各处理之间及相互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和IBA 250、IBA 1500有显著差异,3种激素处理与CK则均无显著差异。根径大小的排序为:NAA 1500>NB 1000>NB 1500>NAA 250>NB 500>NB 250>IBA 500>NAA 1000>NAA 500>CK>IBA 1000>IBA 250>IBA 1500。

3 讨论与结论

广东佛山南海的环境比金花茶原产地气候干燥、炎热,相较原产地而言,不太利于金花茶的生长。本试验过程中未对圈枝苗木加以特别的管护,如向基质中注水等措施,以此模拟苗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环境。选择圈枝枝条时,太小的枝条生长慢,失去了圈枝生产的意义,但太粗的枝条又比较难操作,而且对母树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在日常苗木生产中,要选择合适径级的金花茶枝条进行圈枝生产。本研究选择的枝条为1.0~2.0 cm,研究发现枝条粗度差异不显著,故不对枝条粗度作分级考虑。

本研究结果发现,NAA 1500和混合生长素总体上比其他处理效果好,但是单激素的浓度过高是否会对植物后期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所采取的3种混合生长素的浓度(500、1 000、1 500 mg/L)在广东地区处理金花茶枝条的生根率均达92%以上,而李富福等[6]采取3种相同混合生长素的浓度在金花茶的原产地处理的生根率为80%~85%。本试验采取毛笔蘸药剂涂抹,用常见的黄心土作为包扎基质,黄心土相比其它基质而言,比较容易得到,而且成本低,与李富福等[6]相比,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更能有效地用于苗木实际生产中,且生根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梁 机,杨振德,卢天玲,等.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J]. 广西科学,1999,6(1):73.

[2] 宁恩创,秦小明,杨 宏. 金花茶叶水提物的降脂功能实验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4):350-352.

[3] 陈即惠,吴树荣,赖德禄. 人工无性繁殖金花茶叶微量元素及其保健作用[C]. 防城金花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4:251-255.

[4] 黄变才. 金花茶组药用植物的分类和药用价值[C]. 防城金花茶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宁:南宁科技出版社,1994.

[5] 梁盛业,陆敏珠. 中国金花茶栽培与开发利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6] 李富福,邓朝佐,周竟冬. 生长素对金花茶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4):63-66.

[7] 蒋运生,韦 霄,漆小雪,等. 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68-71.

[8] 陶 源,唐日俊,樊吉尤,等. 金花茶空中压条繁殖比较试验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2,31(4):208-209.

[9] 杨泉光,郭 辰,廖远明,等. 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初步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61-62.

[10] 唐文秀,黄仕训,王 燕,等. 6种金花茶的空中压条繁殖试验[J]. 广西园艺,2008,19(3):45-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