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南芦笋园杂草种类调查及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时间:2024-05-24

李晓霞++黄乔乔++易克贤++范志伟++沈奕德++程汉亭

摘 要 系统调查海南芦笋种植区的主要杂草种类,明确芦笋园的杂草优势种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盆栽芦笋化学除草药效试验及覆盖控草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芦笋园常见杂草有21科106种,其中优势种群由马齿苋、红尾翎、短颖马唐、龙爪茅、牛筋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及鳢肠9种构成。采用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覆盖9种植物60 d后,防效可达60%以上,且覆盖葛藤、毛蔓豆、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后,芦笋抽笋数和新笋径围都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施用4种除草剂60 d后,盖草能和乙草胺对盆栽芦笋的防效较高且安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控制芦笋园中杂草。

关键词 芦笋园 ;杂草 ;盖草控草 ;化学除草

分类号 S451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为百合科(Liliaceae)天门冬属(Asparagus L.)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1]。其嫩茎作为蔬菜,具有防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功效,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2-4]。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从1984年始,福建、河南、陕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地市大规模发展芦笋生产;到90年代初,中国栽培面积达6.6万hm2以上,年产芦笋罐头超过8万t,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5-6]。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扩大,限制芦笋生长和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越来越受到重视。芦笋园杂草群落与芦笋争光、争水和争空间,导致芦笋生长的田间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杂草群落是病虫害的中间宿主,因此芦笋园滋生大量杂草最终致使病害、虫害频繁,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形成,同时也将降低其商品质量。为了提高芦笋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对芦笋园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除试验。本研究于2010~2012期间对海南芦笋园杂草进行调查,并实施相应的杂草防除措施研究,为芦笋高产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除草剂包括10.8%盖草能Ec(有效成分为吡氟氯禾灵,美国陶氏益农公司进口分装)、80%莠灭净(可湿性粉剂,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产品)、50%乙草胺(乳油,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40%农达(水剂,天津三农化工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海南芦笋园杂草调查方法

分别在2~3、6~7、9~11月杂草发生的高峰期,对海南省儋州、文昌、海口、三亚等芦笋种植地进行杂草普查。杂草种类的调查采用定块系统调查(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和踏查、随时记载法,野外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鉴定的依据主要参考《中国杂草志》[7]和《海南植物志》[8]等书籍资料。

1.2.2 杂草控制试验方法

芦笋盆栽(盆高34 cm,直径43 cm),株高0.8~1.2 m,选择大小、株高均匀一致的植株进行试验。

覆盖控草试验:将芦笋苗移至盆钵盆栽1个月后进行覆盖试验。采用葛藤[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Willdenow)Maesen et SM. Almeida ex Sanjappa et Predeep]、毛蔓豆(Calopogonium mucunoides Desvaux)、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 (Gagnepain) Ooststroom]、飞机草 [Chromolaena odorata (Linnaeus) RM. King et H. Robinson]、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ach) RM. King et H. Robinso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ey) A. Gray]、三裂叶蟛蜞菊 [Sphagneticola trilobata(Linnaeus)Pruski]和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9种杂草进行覆盖处理,每处理(5盆)覆盖量为0.75 kg(干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0个处理,5次重复。于盖草15、30、45、60 d后分别统计盆栽芦笋中杂草的发生情况、新抽笋数及新抽笋径围。

化学除草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个处理,5次重复。于施药和盖草15、30、45、60 d后调查杂草防效。

1.2.3 实验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相对株防效=(对照杂草株数-处理杂草株数)/对照杂草株数×100%。

利用DPSv6.55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芦笋园杂草种类、杂草群落

2.1.1 杂草种类

经连续3年在海南儋州、文昌、海口、三亚等芦笋种植地布点调查统计,发现芦笋园杂草发生种类共有106种,隶属于21科。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其中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有31种,占总数的29.24%;菊科其次,有15种,占总数的14.15%;莎草科9种,占总数的8.49%;苋科8种,占总数的7.54%;其它杂草17科,占总数的40.56%,详见表1。

2.1.2 主要杂草群落及危害

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管理水平下,芦笋园的杂草群落构成存在很大差异。海南芦笋园的主要杂草群落为:马齿苋+红尾翎+龙爪茅+牛筋草;短颖马唐+伞房花耳草+苋+粟米草;土荆芥+少花龙葵+母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粟米草。

海南芦笋园杂草危害严重,各种植地不同程度的被杂草侵染,并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全年均有危害。其中优势杂草主要为马齿苋、红尾翎、短颖马唐、龙爪茅、牛筋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鳢肠9种杂草。endprint

2.2 覆盖控草对盆栽芦笋杂草的防除效果

覆盖葛藤、毛蔓豆等9种杂草后盆栽芦笋中杂草防除率高达80%以上,其中,葛藤、毛蔓豆、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几种杂草在覆盖60 d后还保持较高的杂草防除作用。详见表3。

2.3 化学除草对盆栽芦笋杂草的防除效果

施药60 d后,4种药剂对盆栽芦笋中杂草的防效达50%以上(表4),说明它们对盆栽芦笋中杂草防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施药15 d后4种药剂对芦笋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芦笋对农达和莠灭净较为敏感,其中农达处理15 d后,芦笋80%死亡,叶片枯黄或脱落;莠灭净处理30 d后,植株开始恢复生长;盖草能、乙草胺药害较轻,植株生长恢复快。

2.4 覆盖控草对盆栽芦笋新抽笋数、新抽笋径围

覆盖毛蔓豆、飞机草、肿柄菊后,芦笋抽笋数和新笋径围都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图1);而覆盖金钟藤、三裂叶蟛蜞菊和小飞蓬后2个测试指标和人工除草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这3种植物所含的化感物质抑制了芦笋的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系统调查了海南芦笋种植区的主要杂草种类,并开展了盆栽芦笋覆盖控草及化学除草药效试验,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1) 经调查表明,海南儋州、文昌、海口、三亚等芦笋种植地杂草发生种类共有21科106种,其中优势杂草主要为马齿苋、红尾翎、短颖马唐、龙爪茅、牛筋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鳢肠9种杂草;杂草群落组成大部分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较少。

(2) 盆栽芦笋中覆盖葛藤、毛蔓豆、金钟藤、飞机草、假臭草、薇甘菊、肿柄菊、三裂叶蟛蜞菊、小飞蓬9种杂草可在一定程度下可控制杂草的发生,且覆盖葛藤、毛蔓豆、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后有助于促进芦笋抽笋以及增大芦笋径围;盖草能和乙草胺可有效防除盆栽芦笋中的杂草,且对芦笋安全性高。

3.2 讨论

通过近2年对海南芦笋园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的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芦笋园杂草的分布规律和危害状况。海南芦笋园杂草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等禾草类、阔叶类杂草组成,且一年生杂草数量显著多于多年生杂草。

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芦笋杂草防除较为理想的覆盖控草植物为毛蔓豆、飞机草、肿柄菊;施用农达2周后对芦笋可产生灭生作用;施用莠灭净后,随着药用时间的延长,芦笋药害作用会逐渐减轻,而盖草能和乙草胺对盆栽芦笋的防效较高且安全。在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覆盖控草与化学防除相结合,有效控制草害发生、传播与危害。本课题仅对芦笋杂草的种类以及盆栽条件下采用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的方法对芦笋的药害、防效及新抽笋数及新抽径围等指标做出初步评价,而对杂草的发生规律、消长趋势以及更多方法的间种控草和除草剂筛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文中芦笋杂草防除技术研究只在室内进行,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别,因此有必要结合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产量分析等其它安全性指标来进行大田试验,最终筛选出理想的控草种类及除草剂类型。

参考文献

[1] Chen Xinqi, Liang Songyun, Xu Jiemei, et al. Flora of China, Vol.24.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 73-263.

[2] 李 霞,刁家连,李书华,等. 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310-314.

[3] 卜克强,刘敬斌,马德华. 芦笋栽培新技术[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龙全江,杨 韬. 芦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39-41.

[5] 陈益忠. 芦笋、芦荟高产栽培与加工[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 李书华. 芦笋一年生快速高产M-n-W栽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 李汉扬. 中国杂草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8] 陈焕镛. 海南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