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逄玉军 历红达 陈有嗣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辽南地区柞蚕生产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分析
逄玉军历红达陈有嗣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从林业政策、农业药害、害蚕昆虫几个方面,分析辽宁南部地区柞蚕生产下滑的原因,发现农业除草剂的使用影响春蚕生产,步行甲危害影响秋蚕生产,提出了恢复和发展辽南地区柞蚕业的对策。
辽南柞蚕下滑原因
辽宁南部的海城、大石桥、盖州、瓦房店和普兰店地处辽东半岛,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柞树品种以辽东栎和麻栎为主,放养柞蚕具有龄期短、饰腹寄蝇危害轻、病害轻、茧质好等优点,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已经形成放养规模,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了,是辽宁作为全国柞蚕生产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传统春蚕生产区,其种茧以早、优两大优势闻名遐迩,为辽宁的秋蚕生产作出过重要贡献。1958年盖州市放养柞蚕2万余把,海城市放养柞蚕8 000余把,分别占全省放养总量的10%和5%,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自本世纪开始,这些地区的柞蚕生产日趋下滑,日渐成为“夕阳产业”,到2015年底这些地区的柞蚕产量已不及鼎盛期的20%,很多柞蚕生产乡镇已经完全停产,个别乡镇只能放养少量的“二化一放”蚕,且产量极不稳定。那么,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哪里呢?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查明了原因。
蚕场树龄一般为1~5年生,树龄达到6年生以上时必须轮伐更新,否则会因树势高大不利于养蚕操作,同时又因叶质老硬不能满足柞蚕生长发育的适熟叶需求。
1.1育林政策制约
在实施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以后,原有蚕场已经停止轮伐4次以上,现在大多柞树已经生长至20年左右,根本不能进行柞蚕放养。
1.2柞树的薪炭用途依赖减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断时间里,蚕场更新的产物作为蚕区农民生活能源的主要依赖,但进入21世纪后这种依赖逐渐减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常驻人口减少。农村人口随着城镇化程度加快和新型农民工主体潮涌现,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薪炭用途柞树数量在减少,很多现用蚕场更新时不得不雇工砍伐,生产1 t蚕茧的蚕场仅更新费用就高达2 000元左右。因此,有部分蚕场因更新困难而停止了养蚕。过去蚕场更新产物既可自用,也可出售,系抢手货,但现在由于更新蚕场劳动强度大,卖柴收入和其他打工收入环比下降,所以为了养蚕只好把柞树砍伐后清除在蚕场四周任其烂掉,这种现象在辽宁已不鲜见。同时,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液化气、太阳能、电能、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也减轻了对柞树薪炭用途的依赖。二是役畜量减少。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农村役畜存栏量大幅度下降,作物秸秆由牲畜饲料改作燃料已成大趋势,利用秸秆作燃料和利用柞树作燃料相比,秸秆具有取材方便、劳动量小、兼顾废物利用等诸多优势,这又使得柞蚕场砍伐物失宠,蚕场更新难度进一步加大。
柞蚕生产的稚蚕期正是大量使用农药除草除虫期,近年来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对这些地区的蚕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因此产生的民间纠纷也逐年增多。因农药危害绝收的案例也也呈逐年上升。
2.1果树施药对柞蚕造成危害
辽南地区是辽宁水果主产区,盛产苹果、樱桃、李、杏、梨等,每年4月下旬,在海城的东部山区盛开的梨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受水果价格的拉动和栽培量上缺乏宏观调控,大面积蚕场被改建成了果园,原来的蚕场被围成“孤岛”,果树用药殃及柞蚕生产,这就是近些年部分蚕农在这些地区养春蚕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随着果树进入盛果期,树冠增加,用药量加大,这些地区已无法养蚕。今年来,随着板栗、大榛子栽培面积不断增加,防治病虫害用药对柞蚕危害也日趋加重。
2.2 种植谷物大量使用除草剂
尽管这些地区柞蚕场面积较大,但相对于岫岩、凤城等柞蚕主产区而言,蚕场和农田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所以当春季大量使用除草剂时,形成的药雾就对蚕儿构成致命危害,严重影响柞蚕生产。
辽南地区是步甲危害重灾区,对该虫害的防治过去一直存在成本高、效果不尽人意问题,最新的信息素诱捕防治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这些地区的蚕农在放养秋蚕时“谈甲色变”,少部分地区为躲此害,只能改养“二化一放”蚕,但产量却极不稳定。
4.1研发高效低毒农药
针对“蚕—果”和“蚕—粮”矛盾这一实际,相关科研部门应尽快研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轻对蚕危害。
4.2改变小蚕饲育方式
这些地区为了躲避药害可以采取小蚕室内保护育、适度延迟收蚁时间等方法放养春蚕。
4.3推广一化性品种或采用“二化一放”放养法
采用一化性品种或“二化一放”放养法可有效避开药害和步甲危害。在应用“二化一放”放养时要充分发挥国有柞蚕原种场的作用,严格蚕种生产和检验程序,确保蚕种质量,杜绝用淘汰春用种做“二化一放”用种。近年来使用的早秋雄蛾与二化一种雌蛾交配法(俗称“二交一”)对提高子代孵化率和生命力效果显著,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尝试应用。
4.4合理轮伐蚕场
在蚕场规划时应遵循“宜林则林,宜蚕则蚕”原则,兼顾生态效益和养蚕效益,不搞 “一刀切”。科学安排蚕场茬口,充分利用蚕场轮伐物生产食用菌、木炭等提高附加值,进而达到合理轮伐蚕场,做到宁可伐而待用,也不可现用现伐。
4.5推广应用防虫新技术、放养新技术
柞蚕省力化放养技术的应用和新型防控害蚕步甲技术的应用将会有利地促进这些地区的蚕业发展。
逄玉军(1962—),男,副研究员,从事柞蚕良种繁育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