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榆林市榆阳区桑树无干式栽培刈割试验

时间:2024-05-24

张钟强 薛忠民 胡仲林 刘新宇 苏 超* 陈 旗

(1.榆林市蚕桑工作站,陕西榆林 719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桑树饲料化栽培利用是北方地区桑产业与草牧产业结合的一种优选模式。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地带与农牧业结合区,本地区有大面积的黄土丘陵旱坡地生态桑需要改造,有沙地桑朴子需要合理利用[1-2]。2015—2017年,我们选择榆林市榆阳区沙地桑朴子和丘陵生态桑两种土地类型桑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无干式栽培刈割桑条收获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技术经验,期望对桑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沙地桑刈割试验在榆阳区芹河乡前湾滩村进行,选择一块多年生桑朴子作试验地,面积约200 m2,周围用铁丝网围挡,土地平整,土质沙壤,为沙滩下湿地。丘陵坡地桑刈割试验在榆阳区余兴庄乡常家墕村进行,桑地坡度15°,有简易拦蓄水措施,为2000年栽植的实生桑,行距3 m,株距0.5 m,每667 m2栽桑450株,由自然生长树形改为无干形,试验地面积约300 m2,用铁丝网围挡,土质为坡耕地黄绵土。两处试验桑园均无灌溉条件。施肥按每年40 kg/667 m2复合肥分春、夏两次施入。本地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8.3 ℃,≥10 ℃的植物生长有效积温为2 800 ℃,日照时间2 880 h,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410 mm,生长季(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6%,无霜期为135 d。

1.2 试验设计

沙地桑和坡地桑两种类型,桑树均采用无干式栽培。3月25日前后整理桑树,全部距离地面10~15 cm平茬修剪处理。设置7月和9月2次刈割条桑收获,以一年1次刈割收获(9月)为对照。试验连续进行3年。另外设置7月刈割收获时全部刈割与割大条留小条两种辅助处理试验(小条指高度40 cm以下桑条)。

1.3 试验调查方法

5—9月连续观察桑树生长情况,刈割处理前采集数据。沙地桑试验与对照各随机调查10 m2桑树的枝条和片叶产量(桑朴子为不规则株形),计算出667 m2枝叶产量;各调查10株桑树的枝条平均长度等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坡地桑试验与对照各随机调查30株桑树的枝条和片叶产量,计算出667 m2枝叶产量;各调查10株桑树的枝条平均长度等数据,进行单株生长量分析。另外,每次各称取2 kg桑枝叶调查片叶与枝干的产量之比,自然晾干计算含水率。观察几年连续刈割收获对桑树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地桑刈割收获的产量

从2015—2107年连续试验结果(表1)看出,沙地桑朴子发条力强,每平米枝条多达40根左右。采用2次刈割收获方法,在7月上中旬平均每667 m2片叶产量693.01 kg,桑枝叶总产量1 430.05 kg;9月下旬以后每667 m2片叶产量444.89 kg,桑枝叶总产量948.47 kg;两次片叶产量合计1 137.9 kg,桑枝叶总产量2 378.52 kg。对照区9月下旬一次性刈割收获,每667 m2片叶产量777.05 kg,桑枝叶总产量1 688.84 kg。试验区比对照区片叶产量高出360.85 kg,增加46.44%,桑枝叶总产量高出689.68 kg,增加40.84%,增产明显。分析其原因,一是7月初的刈割,刺激桑树快速萌发新枝,生长活力增强,在后季显著增加的降水和温度条件下能迅速生长,从而达到高产目的;二是无干栽培形式枝条萌发力强,这些枝条在6月底前后约已经有30%~40%失去竞争力而停止生长,第一次刈割就可以将其利用,而不刈割则会逐渐衰减。

从3个年度间的产量表现看,同一处理变化不大,即便是刈割处理时间提前或者推后10 d左右也是如此。这说明沙地桑朴子与本地气候环境相适应,7月份以前降水量小[3],主要靠上年积存的水分生长,而在9月中下旬以后桑树又逐渐停止生长,环境对产量影响比较小。

表1 2015—2017年沙地桑刈割试验桑树枝叶产量

2.2 坡地桑刈割收获的产量

2015—2107年连续试验结果(表2),坡地桑采用无干栽培模式也能多发条,平均每株枝条夏季20.7根,秋季18.3根。7月上旬刈割收获平均每667 m2片叶产量171 kg,桑枝叶总产量363 kg;9月下旬每667 m2片叶产量160.5 kg,桑枝叶总产量340.5 kg;合计两次桑叶产量331.5 kg,桑枝叶总产量703.5 kg。对照区9月下旬一次性刈割收获,每667 m2片叶产量226.5 kg,桑枝叶总产量516 kg。试验区比对照区片叶产量高105 kg,增加46.36%,桑枝叶总产量高187.5 kg,增加36.33%,增产明显。3个年度间趋势一致,同一处理生长量变化不大。

2.3 刈割留小条与不留小条处理对比

在前期试验中,观察到沙地桑第1次刈割时有大量的细小枝条(数量与大条相当),虽然多封顶但却能恢复连续生长,于是2016—2017年进行了第1次刈割时的留小条试验。结果显示(表3),留小条比全部刈割方法枝条数量基本相同,平均条长增加16.7 cm,每平米片叶产量增加19.53%,枝叶总产量增加19.03%。据此,生产上如果采用人工收获,第1次刈割时可以割取大条,留下小条让继续生长,以增加桑树生长量。

表2 2015—2017年坡地桑刈割试验桑树生长量

表3 2016—2017年沙地桑第1次刈割不同处理方法桑树生长量

2.4 刈割条桑收获的叶、枝产量对比

从表1 可见,沙地桑朴子刈割试验,夏季(7月)和秋季(9月)枝条平均长度分别为105.8 cm和95.6 cm,单枝着叶数26.7片和24.7片。另据调查,夏季桑叶含水率69.05%,桑枝含水率68.02%;秋季桑叶含水率68%,桑枝含水率65.4%。两次刈割均枝叶鲜嫩,适合机械收获。试验桑秋季枝条顶梢停止生长时间延迟到9月底,而对照桑在9月上旬就基本停止生长。刈割时基部黄落叶仅1~2片,而对照多达10~12片,片叶产量与枝干产量之比值分别为0.94和0.88,对照区为0.85,试验区桑树的叶片产出占比高。

从表2可见,坡地桑2次刈割方法,枝条平均长度分别为92.3 cm和85.3 cm,单枝着叶数22.3片和22.3片。另据调查,夏季桑叶桑叶含水率68.1%,桑枝含水率67.2%;秋季桑叶含水率67.5%,桑枝含水率64.4%。试验区桑树的叶、枝产量之比值均为0.89,对照区为0.78,试验区明显高于对照区。

3 结论及建议

3.1 连续3年试验结果证明,榆阳区桑树采用一年两次刈割桑条收获方法是可行的,沙地桑朴子和坡地无干桑都可以显著提高生物产量,桑叶产量增加40%以上。而且桑叶老化及枝条木质化程度降低,桑条高度适合机械收获,叶片产出占比高,能明显提高桑枝饲料的产量和质量。条桑收获自然干燥后桑叶不容易脱落,适合运贮和饲喂牛羊。连年刈割收获未见对桑树有不良影响。

3.2 桑朴子第1次刈割收获时间以7月初为佳,可增加秋季生长量。第2次刈割时间以9月底为宜,过早收获会对桑树生理不利,过迟则可能遭遇早霜危害。7月初刈割收获时采取剪大条留小条的方法,能缩短发芽时间,充分利用7、8月生长条件快速生长,提高桑树产量。

3.3 连年刈割收获会带走土地大量养分,不再是原来的养分自然积累模式,土壤会越来越瘠薄,需要沟施或穴施有机肥或者专用复合肥,保持树势以可持续利用。

3.4 桑树刈割桑条收获技术适用于新栽植饲料桑和生态桑改造等。榆林市生态桑面积大,大部分是2000年前后退耕还林栽植的实生桑[1],旱坡地生境,树形杂乱,枝短叶小,基本上处于弃管状态。如能推广桑树刈割收获技术,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将大大推动陕北生态桑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