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5-24

方兴义,蔡黎明

(1 宁夏师范学院固原产业发展研究院,756099)(2 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省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气候条件独特,具有生产多种优质果品的自然环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的区域。苹果产业作为陕西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对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1-3]。但近年来,依然存在着品种结构简单、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4-6]。随着水果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陕西省苹果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从生产规模、生产模式、投入成本、经济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现阶段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陕西省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

近年来,受高温、多雨等气象灾害和老龄果园退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环渤海湾优势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4 年的41.21 万hm2提高到61.46 万hm2,提高了49.14%,年均增长率为3.28%;占全国苹果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也呈递增趋势,由21.96%提高到31.07%(图1)。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首位,2019 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是山东省(排名第2 位)的2.49 倍、甘肃省(第3 位)的2.55 倍。

图1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及占全国的比重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总产量和单产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图2)。其中2004—2012 年,总产量由555.21 万t 提高到929.06 万t,提高了67.33%。单产由13.47 t/hm2提高到16.32 t/hm2,提高了21.16%。总产量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单产的增长幅度,表明该阶段陕西省苹果总产量的提升是单产和种植面积共同作用的结果。2013—2017 年,苹果总产量由901.89 万t 提高到1 092.46 万t,提高了21.13%。单产由15.74 t/hm2提高到18.64 t/hm2,提高了18.4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产量与单产的变动趋势基本重合,即总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升。2013 年和2018 年单产和总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这2 年陕西省乃至全国苹果产区遭遇了花期冻害,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反映出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图2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总产量和单产变化趋势

1.2 生产模式

截至2019 年底,陕西省共拥有果业企业3 229家,其中国家级12 家、省级114 家。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果业合作社有3 714 家,其中主营产品为苹果的有2 045个。果业家庭农场有4 778个,种植大户有18 149 家。目前,陕西省苹果生产仍以分散式的果农为主,家庭农场和企业法人生产者相对较少。苹果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以“市场+果商+农户”为主,以“公司+农户+基地”和“公司+农户”为辅[7]。大部分果农通过果行或代办将苹果卖给果商,果商再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将苹果销往全国。

1.3 投入成本

由图3 可以看出,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生产总成本前期增长相对较慢,后期增速较快。分阶段来看,2004—2009 年,总成本由1.67 元/kg 提高到了2.22 元/kg,其中,投入品成本由0.84 元/kg 提高到0.98 元/kg,人工成本由0.82 元/kg 提高到1.20元/kg。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价上涨,2010年起陕西省苹果生产成本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至2019 年,总成本达6.72 元/kg,投入品成本达2.68元/kg,人工成本达3.98元/kg,分别是2009年的3.03、2.73、3.32 倍。总体来看,土地成本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工成本和投入品成本占苹果生产总成本的绝大部分。

图3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种植成本变化趋势

苹果投入品成本包括肥料、农药等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在直接费用中,化肥、农家肥、农药、租赁和工具材料的花费所占比重较高。统计2004—2019 年当地苹果投入品直接费用(表1),结果表明,2004—2019 年,化肥费用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2010 年达到高峰,为0.539 元/kg。2010 年之后,随着国家对化肥施用量的控制,单位面积施肥量有所降低,进而导致化肥费用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农家肥和农药费用相对变化较小。租赁作业费和工具材料费的增长比较明显,2004 年租赁作业费和工具材料费仅分别为0.023、0.006 元/kg,至2019 年分别达到0.184、0.402 元/kg。

表1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投入品直接费用 元/kg

1.4 经济效益分析

苹果价格主要受市场供给关系影响[8]。2004 年以来,陕西省苹果平均销售价格和净利润呈波动性增长,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相对生产成本、苹果生产的净利润受销售价格的影响较大。2004—2009 年,平均销售价格和净利润呈现前后2 年相反的变化趋势,波动性较大。2004 年平均销售价格为1.19 元/kg,净利润为0.36 元/kg,2008 年平均销售价格增长到1.78 元/kg,净利润为0.80 元/kg,增长幅度较小。2008—2014 年,随着苹果销售价格逐年提升,净利润也明显增长。至2014 年,平均销售价格达6.19 元/kg,净利润为4.24 元/kg,为近年来最高。2014—2017 年,平均销售价格和净利润均呈递减的趋势,至2017年,平均销售价格降到4.38元/kg,净利润降到2.17 元/kg。2018—2019 年平均销售价格和净利润均明显回升,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5.79、5.86 元/kg,净利润分别为3.15、3.21 元/kg(图4)。

图4 2004—2019 年陕西省苹果经济效益变化趋势

2 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陕西省苹果产区海拔800~1 200 m,年平均气温7~16 ℃,年降水量490~660 mm,年日照时数2 200 h 以上;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营养元素。适中的海拔、充足的光照资源和肥沃的土壤,能使果实着色鲜艳,蜡质层增厚。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产业也已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产业集聚程度高。从区域产量上看,苹果产业主要集中在渭北黄土高原,以咸阳、渭南、延安市为主,2009 年产量分别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43.70%、22.76%、20.24%,2019 年产量分别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32.32%、29.94%、14.87%,2009 年和2019 年三地苹果总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86.69%和77.13%(图5)。2009—2019 年,咸阳市苹果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渭南市产量略有降低,而延安、榆林、铜川、宝鸡4个市苹果产量增加趋势明显。以上说明,陕西省苹果产业分布以咸阳、延安和渭南市为主,但是近10 年来,作为老苹果生产基地的咸阳市和渭南市苹果产业发展缓慢,延安、榆林、铜川市发展迅速,增势明显,增长速度以榆林市最快,增长规模以延安市最大,说明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提出,明显促进了延安市苹果产业的发展。

图5 2009 年和2019 年陕西省苹果产量分布

山地苹果是陕西苹果的一大特色,有着品质突出、色泽艳丽、含糖量高、风味浓郁、耐贮藏等一系列特点[9-10]。陕西省30个苹果种植基地县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南部地区(图6)。种植基地县苹果总面积占全省的77.8%,总产量占全省的83.7%。在30个基地县中,洛川县种植规模最大,占比达5.96%。洛川苹果在2019 年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同年入选我国农业品牌目录。旬邑、富县、淳化、白水、礼泉县的苹果种植规模也相对较大,所占比重为4%~5%。陕西省苹果的区域化种植为苹果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集中加工创造了条件[11]。

图6 2019 年陕西省苹果基地县苹果种植比重分布

(3)品牌和进出口优势。陕西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3 年,原国家质检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5 年,陕西苹果被外交部礼宾司选为国礼。陕西苹果在产量和品牌上均在世界果业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潜能。如咸阳的绿琪牌、旬宝牌、淳华牌、彬州牌、金玉寿牌、女皇牌等绿色无公害苹果,先后荣获160 多个奖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出口。2000 年以前,鲜果出口量基本为零。2000 年突破2 万t,2017 年达到了11.4 万t。有75%以上销往省外和国外,国外远销至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还是我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基地和出口省份,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12]。2018 年苹果浓缩汁生产量为16.6 万t,出口量27.08万t,出口额19.28 亿元,分别占全国苹果浓缩汁生产量、出口量和出口额的47.43%、48.44%和47.37%,均居全国第一。

2.2 劣势

(1)品种结构简单,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虽然陕西省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大部分果园生产基础薄弱,技术管理不规范,苹果品质难以保障,中高端品种较少,低端品种大量占据市场,优果率不足60%。苹果以晚熟品种为主,占全省苹果种植面积的80%,其中富士系占70%,早熟、中熟品种仅占17%,说明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配置不合理。而且,苹果采收期比较集中,农户急于销售,容易导致价格混乱,市场无序竞争。近年来,各地区大力推广糖度高、酸度低的品种,缺乏用于加工浓缩苹果汁的高酸度专用苹果[13]。加工和鲜食品种比例分配不合理,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品种极少,增加了风险隐患。加工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不能严格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产品质量,以鲜食果中的低档果、残次果作为加工原料,产出的浓缩苹果汁与国际市场需求错位,缺乏竞争力。

(2)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较短。陕西省苹果种植分布虽然相对比较集中,但仍存在不适合栽培的地区和不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栽培的现象。苹果生产以分散式的农户经营为主,受知识教育水平、种植观念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大部分果农忽略了果品等级分类、包装等问题,导致陕西苹果的市场形象欠佳,在品牌宣传上缺乏新意,制约了苹果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市场拓展能力。全省涉果企业众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较少,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所形成的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的附加值低,不利于提升苹果产业的整体效益。虽然苹果品种区域布局正逐步向良种化方向发展,但不同生态区域品种雷同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对产业的特色发展产生了制约。苹果的营销体系也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

(3)苹果市场稳定性较差。陕西果业以小农户经营为主,一方面,由于果农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较弱,信息堵塞导致果农难以把握市场动态,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导致苹果滞销,降低市场稳定性。另一方面,分散式的经营模式增加了苹果流通的费用,降低流通效率,严重制约了苹果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由于苹果多为晚熟品种,成熟期较为集中,供应期短,容易导致苹果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4)果业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在生产领域,陕西省苹果的栽培模式以乔化栽培为主,矮砧栽培果园占比较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单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果园的有机肥料投入也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大多在1%以下,而苹果生产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5%[14]。另外,陕西省的果园多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偏少,缺乏灌溉设施及条件。陕西省苹果合作社的数量虽然较多,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果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不足[15]。合作社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后的销售环节,尚未覆盖到产前、产中环节,果业生产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陕西省从事苹果产业的人员素质也普遍较低,果业技术培训人才短缺,缺乏标准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在浓缩果汁加工企业中,缺少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各地区政府应依据地区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通过制定有关的政策,积极引导果农进行合理布局,逐步落实苹果栽培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对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差的种植区,应减少苹果的栽培。引导渭北高原适合种植苹果的地区构建苹果产业集群,有助于整体布局,合理规划。在产业集群内部,可以将果农与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对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逐步落实苹果品种结构调整,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3∶4∶13。科学规划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栽培面积,引导果农因地制宜,科学栽培,实现鲜食与加工用果的合理分配。加快引进一些适合陕西省栽培的苹果新优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色泽、果形、规格、包装、消费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2)加快标准化生产。2016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在转变果业生产方式、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高标准果园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生产、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陕西省苹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16]。高标准果园建设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短的项目。各地政府可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首先引导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与果农利益关系稳定密切的龙头企业发展起来,然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苹果的标准化生产。

(3)加强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注重苹果良种选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品种和模式,并做好乔化果园的提质增效。积极引进滴灌、水肥一体化、集雨窖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果园生草、豆菜轮茬、有机覆盖等技术,以及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技术,使科技在苹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每一环节发挥作用。通过引入一些适合陕西省果园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在人才培养上,强化科技队伍建设。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专业人才,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在果区就业。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确保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4)延长产业链条。深加工业是延伸苹果产业链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苹果附加值,缓解苹果贮存、运输、销售等压力的有效途径[17]。陕西省生产的苹果以鲜食为主,占比在90%以上,加工用果面积不足10%。可以通过建设苹果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不断挖掘苹果的加工潜力,拓展增值空间。积极引进国外高效率的深加工设备,提高苹果深加工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尽管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外贸依存度过高,不可控因素过多导致市场不稳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对果汁的需求必然会增大,通过开拓国内市场,也会给陕西浓缩果汁的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在巩固提升浓缩苹果汁优势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果品精深加工产品如苹果保健品,使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当前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能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带动果农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8]。陕西省一些交通条件便利、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地区,可依托地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果业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产业,促进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5)加强苹果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提高陕西苹果的知名度。2019 年的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洛川苹果品牌价值73.10 亿元、白水苹果50.30 亿元、旬邑苹果26.81 亿元、铜川苹果23.96 亿元、凤翔苹果14.99 亿元,这些陕西省的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各苹果主产地的名片。通过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可通过组织开展宣传推介会、苹果文化节、苹果产品展览会等活动,将果业与陕西省的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提升品牌价值和传播效应,或通过当前盛行的一些自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宣传渠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