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小豆新品种冀红1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4-05-24

,, ,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1)

红小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六大食用豆之一[1]。红小豆为高蛋白低脂肪医食同源作物,具有耐瘠、广适、固氮肥地、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促进出口创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部关于“镰刀湾”地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实施,红小豆种植面积稳步上升,种植区域逐渐扩大。但红小豆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小作物”,研究起步比较晚,生产上品种混杂,优良品种推广较少,且栽培管理粗放,限制了红小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选育高产、稳产、优良的新品种及示范推广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农业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红小豆新品种冀红19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提出,对指导农业生产,促进食用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亲本来源及主要特征特性

母本唐红28,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优选而成。该品种生育期110 d,株高105 cm,百粒重12~14 g,产量较高,抗病性好。缺点:生育期偏长,株型高大,易倒伏,籽粒偏小且颜色较淡。

父本保M 951-12,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杂交选育的品种,该品种早熟,株高53.0 cm,直立,大粒,百粒重19.8 g,结荚集中,株型紧凑。缺点:产量较低。

2 选育过程

2.1 选育方法

冀红19是以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唐红28为母本、保M 951-1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海南加代、混选法等多种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而成的红小豆品种。F1、F2代采用混选法,即每组合开始种植父母本,随后为杂种群体,生长期间以亲本性状作对照去除组合内伪杂株和典型劣株,剩余群体每株采收5~10个荚混收。F3、F4代进行单株选择,即在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不同生育阶段和病害发生高峰期等,进行多次标记,收获时选择标记最多的优良单株,收获后进行单株室内考种鉴定,同时对籽粒大小、饱满度、整齐度、籽粒光泽、粒型等进行记载。最后综合田间标记及室内考种鉴定结果,选择籽粒商品性好、单株产量高、生育期适宜、株型好、抗病的优良单株。选出的单株每一株系种2行,每隔20个株系种一对照种,并进行优良单株的多次标记复合选择,直至株系稳定形成品系。株行比较阶段,根据株行综合表现和产量结果,选择理想株行进入鉴定圃。在初比和产比试验中分别采用间比法和随机排列法,重复1~3次,2行区,小区面积5~10 m2。在区域试验中,各年度各试点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4行区,小区面积10 m2。生产鉴定及大区示范采用大区对比法,随机排列,1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333.4 m2。

2.2 选育经过

2008年以唐红28为母本、保M 951-12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2009年6月、11月分别在唐山、海南种植F1、F2代,成熟后每株摘5~10个成熟荚混合脱粒,下一年按组合播种。2010年种植F3代,收获时依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2011年继续进行单株选择,优中选优,最后选出一优良株系,命名为唐红2010-12。2012年进行株系鉴定,唐红2010-12遗传稳定,生长整齐一致,综合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株型直立抗倒、早熟、高产、大粒、成熟一致、商品性状好等特点,混收为品系,定名冀红19。2013年、2014年进行了初比试验和产比试验,2015年、2016年参加河北省红小豆区域试验,2016年同时参加红小豆生产试验。2018年4月通过河北省科技厅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第三方成果评价(评价编号:冀科成转字[2018]第049号),评价结果为国内领先。

冀红19选育技术路线图:

2008年8月 杂交组合(唐红28×保M 951-12)

2009年6月 F1代种植

2009年11月 F2代种植 海南加代

2010年6月 F3代种植 选单株

2011年6月 F4代种植 选单株

2012年6月 株系鉴定

2013年6月 新品系初比鉴定试验

2014年6月 新品系产比鉴定试验

2015-2016年 参加省区试、生产试验

3 主要特征特性

冀红19株型根系发达,主根较深,幼苗直立,成熟时株型紧凑,直立生长。复叶阔卵圆形,叶片中等,叶色绿,叶柄绿色,叶脉绿色,小叶基部绿色,叶面茸毛稀疏。全生育期平均为90.6 d,株高为48.9 cm,主茎分枝3.1个,主茎节数17.5节,单株结荚数29.3个,荚长8.2 cm,单荚粒数6.4个,百粒重17.1 g,籽粒红色,有光泽,商品性好。成熟荚黄白色,荚圆筒形,表面无绒毛,成熟时不易炸荚。2年多点田间自然鉴定表明,冀红19生长期间田间无病毒病、锈病及枯萎病等发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品质检测,粗蛋白质含量23.91%,粗淀粉含量55.35%。

4 产量表现

冀红19参加了2015—2016年度河北省红小豆区域试验,2015年平均产量为2 072.5 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0.85%;2016年平均产量为2 184.0 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8.37%;2年平均产量为2 128.2 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4.61%(表1)。

表1 冀红19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16年同时参加了河北省红小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冀红19最高产量达2 658.0 kg/hm2,平均产量为2 326.8 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3.48%~22.27%,平均增产12.61%(表2)。

表2 冀红19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5 配套栽培技术

5.1 适期播种

6月10日—7月5日播种,播种量37.5~45.0 kg/hm2,行距0.5 cm,株距12.1~14.8 cm,播深3~5 cm,覆土不宜太厚。

5.2 化学除草

每667 m2用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24.8 g兑水30 kg进行土壤封闭,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类杂草。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在小豆出苗后进行茎叶喷施,可有效防治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类杂草[2]。

5.3 合理密植

中高水肥地13.5万株/hm2左右,瘠薄旱地16.5万株/hm2左右。

5.4 巧施追肥及时浇水

低产田块在分枝期或开花初期,追施尿素75 kg/hm2。中高产地块一般不施肥。苗期不旱不浇水,花荚期根据苗情、墒情和气候情况及时浇水1~2次。

5.5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红小豆苗期注意防治蚜虫,避免病毒病的传播蔓延。在病毒病的发病初期,可用抗病毒剂AS×750倍液喷雾[3],间隔7 d,共喷2次。

红小豆苗期48%氯吡硫磷EC 2000倍液地表喷施,防治地老虎;用15%的丁硫吡虫啉EC 30~40 mL/667 m2兑水30 kg喷雾,防治蚜虫。始花期用40%氯虫.噻虫嗪WG 3000倍~3 500倍液喷雾,间隔10~15 d 1次,连喷2次,可有效防治豇豆荚螟。40%辛硫磷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田间绿豆象[4]。

5.6 适时收获

冀红19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一般在80%的荚成熟时1次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清选及晾晒,籽粒含水量低于13%时可入库贮藏,并及时熏蒸以防豆象危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