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铃薯新品种同薯30号的选育

时间:2024-05-24

,,, ,,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8;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1 品种来源

同薯30号(原编号:10-20-1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在2009年用Adgna作母本,以K 316-3作父本配置组合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父母本都是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优良品种。2010年培育实生苗,2011年进入株系圃试验,编号10-20-10综合性状表现优异。2012年进入所内品鉴试验。2013—2014年进入所内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2017年进行品种登记。

2 特征特性

同薯30号为晚熟品种,生育期110 d左右。株型直立,株高60~70 cm。茎杆粗壮,茎粗15 mm,分枝数4~6个。茎杆绿色,茎翼波状程度弱,茎花青甙显色弱。叶绿色,小叶边缘波状程度中等。顶小叶形状椭圆形,叶缘平整,小叶中等大小,复叶肥大。花冠白色,花冠内测花青甙显色强度中等,花冠内测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弱。花冠大小中等,花冠形状星形,花药橙色,天然结实性弱。块茎形状圆形,块茎表皮黄色,薯肉为黄色。薯皮光滑度中等,块茎芽眼深浅中等。结薯集中,薯块大小中等,平均单株结薯5~8个,商品薯重率为72.5%(大于50 g)。光发芽形状圆锥形,基部花氰甙显色强度中等,基部根尖数量多。光发芽基部茸毛中等,光发芽基部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中等。一般产量为1 400 kg/667 m2以上,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藏,适宜山西省高寒山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3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北京)测试,块茎干物质含量21.6%,淀粉含量15.1%,维生素C含量16.1 mg/100 g(FW),粗蛋白含量2.24%,还原糖含量0.21%。

4 抗病性

2014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基地进行田间病害鉴定,同薯30号花叶病毒病病株率为0,对照晋薯16号为18%,病情指数为4.23。同薯30号卷叶病毒病病株率为5%,病情指数为1.3,对照晋薯16号未见发病。同薯30号晚疫病病株率为6.5%,病情指数为1.26,对照晋薯16号晚疫病病株率为15.6%,病情指数为3.38。同薯30号田间未发现环腐病、黑胫病、纺锤块茎类病毒发生。 同薯30号抗病性明显优于晋薯16号。

5 产量表现

5.1 所内试验

2011年在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参加选种圃试验,5株产量为3.1 kg;2012年进入所内品系鉴定试验,50株产量为25.24 kg,平均产量为2 019.2 kg/667 m2;2013—2014年进入品种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100株,株距为33 cm,行距为50 cm,小区面积16.67 m2,以当地主栽品种晋薯16号为对照。同薯30号2年平均产量为24 234 kg/hm2,比对照晋薯16号19 701 kg/hm2增产23%,居17份参试材料首位。

表1 山西省区域试验产量

5.2 山西省区域试验产量

区域试验结果:2015年同薯30号在山西省区域试验中8个区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增产18.24%,在5个试验点产量位居第一位,3个试验点位居第二位。2016年同薯30号在山西省区域试验中8个区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增产17.15%,5个试验点产量位居第一位,2个试验点位居第二位,1个试验点位于第三位。2015—2016年2年平均产量为2 214.69 kg/667 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17.74%。(见表1)。

6 主要优缺点

同薯30号主要优点是生长势强,产量高,抗旱耐瘠薄,耐储存等,对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干物质含量较高,蒸食味道优,适用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缺点是块茎商品薯重率不是很高,在块茎膨大期对水肥较敏感,在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商品薯较差,为保证商品性,需要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及时浇水并追施适量的氮肥和钾肥。

7 栽培技术要点

1) 同薯30号为中晚熟品种,山西省一季作区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1],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收获。

2) 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土壤熟化程度高,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以及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3) 选用脱毒种薯或建立种薯田,选优选健康薯留种。种薯尽量选用30~50 g之间的健康小整薯。若需切块,每切块30~40 g,保留2个以上芽眼[2],切块时需对刀具进行消毒(70%酒精)处理。

4) 播前催芽。播种前20 d种薯提前出窖,放置阳畦或暖和地方(温度为16~20 ℃)进行催芽,待幼芽长3~5 mm后即可切种播种。一般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3 000~3 500株/667 m2,旱薄地2 500~2 800 株/667 m2,播种深度10 cm为宜。

5) 施足底肥和窝肥。农家肥1 500 kg/667 m2和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18∶18∶18)40 kg/667 m2做基肥,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各追施尿素1次,每次10~15 kg/667 m2。

6) 药剂拌种。将70%甲基托布津粉剂4 kg与300 kg滑石粉搅拌均匀后,与10 000 kg种薯混匀即可,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其它一些真菌性病害。拌种后种薯不要积堆、不装袋,置于闲房地面上1~2 h即可播种。

7) 播种。可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2种:宽垄双行种植模式,垄距100~200 cm,小行距为25~40 cm,株距为30 cm;单垄单行种植模式,垄距90 cm,株距为18~20 cm。膜下滴灌采用机机械化作业、播种、覆膜、铺设滴灌带一次性完成。宽垄双行种植模式滴灌带铺设在小行中间,一带两行,地膜幅宽采用90~100 cm,单垄单行种植模式,滴灌带铺设在植株基部,地膜幅度采用80 cm,地膜厚度应在0.008 mm以上。

8) 田间管理查苗补苗,马铃薯出苗后立即逐块逐垄检查,如果发现缺苗应立即补种。同薯30号的产量与水肥条件关系很大,因此应尽量创造较好的水肥条件,做到早管理、早催秧,这样可以早结薯,结大薯,保证稳产高产。苗齐后进行第1次除草,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可结合追肥进行2次锄草和培土。培土时垄要高而陡。田间注意防治晚疫病发生,要适时进行预防性药物防治,分别用可露,代森锰锌,金雷多米尔,阿米西达等交替使用,连续喷药3次,每次间隔7~10 d,能有效防治晚疫病[3]。播前做好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2 h,然后晾干播种 。

9) 该品种生长势强,当田间茎叶2/3变黄时即可收获。在收获7 d前割薯秧,同时将薯秧运出田间,以便晒地和促使薯皮老化。收获时薯块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损伤,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马铃薯收获后,将合格的马铃薯置于阴凉、通风的场所堆放贮藏,上面应用苇席或草帘遮光,在10~18 ℃的条件下预贮5~7 d。

8 适宜种植区域

山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北、甘肃、陕西北部的一季作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均可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二阴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