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林油茶良种栽培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时间:2024-05-24

, ,,承荣,,

(1.贵州省黎平县林业局,贵州 黎平 5573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

长林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无性系属普通油茶类型。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研究,收集了全国油茶优树,经30余年和几代林业科技工作者反复筛选、试验,优中选优,最终筛选出一批长势旺盛、高产稳产、抗病虫性较强、含油率较高的无性系品种[1]。新世纪以来,由于油茶价值逐步显现,群众对发展油茶积极性越来越高,油茶产业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黎平县为加大产业转型力度,加快油茶产业升级发展,2002年引进了13个长林无性系品种栽培试验,经过6年试验观察,筛选出长林3号、4号、26号、27号、40号、53号共6个高产、稳产、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推广应用[2-3,6]。选取的无性系是全国首批公告100个审定的油茶无性系系列品种[4]。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黎平县林业局于2009年春开展油茶良种苗木培育,2010年春首次在黎平种植,2011年向全省推广种植,到2017年止,良种已推广到全省5个地、州(市)11个县(市)区种植,种植规模已达24 453 hm2,取得明显成效。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加快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增收增效,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是贵州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推广品种

1.1.1 品种特征

推广应用长林无性系各品种特征详见表1。

表1 长林无性系表型特征表

1.1.2 经济指标

推广应用的长林无性系经济指标为试验林6年生树龄经济指标。各品种冠幅产果量分别为2.9,3.8,4.5,4.3,3.6 kg/m2,均超过国家行业标准的1 kg/m2。冠幅、平方冠幅果量、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率指标详见表2。

表2 经济指标特征表

1.2 种植区域

良种推广种植区主要在黔东南黎平县、从江县、锦屏县、三穗县、岑巩县,铜仁市玉屏县、松桃县、碧江区,遵义市务川县等地进行,地形地貌特征以低山区和丘陵区为主,海拔在400~800 m之间。六盘水盘州市、黔西南州普安县种植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中低山区和中山区,平均海拔900~1 400 m之间,种植区坡度在5°~25°之间,低山区种植规模占65%,丘陵区占35%,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雨性气候和中亚热带湿润季风雨性气候,年均气温13~18 ℃,年均降雨量在1 200~1 600 mm之间。土壤以黄壤、红壤、黄红壤为主,土壤厚度60 cm以上,少量土壤石砾含在20%,土壤肥沃,粘土少量。坡向以阳坡、半阳坡为主。

种植区地类为有荒山、灌木林地、采伐迹地、耕地。植被为灌木和草本,灌木植被以小冻绿树、飞龙掌血、臭牡丹、白栎、山莓等。草本植被以茅草、芭芒、蕨类、铁芒箕等。种植区陆地交通方便,大部分基地紧靠公路,有的公路直接穿越。航空交通各地州基本通航,种植区距离飞机场时间在1 h内都可到达。种植区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1.3 苗木繁殖

为加快良种推广应用,苗木繁殖是关键环节。苗木繁殖按照LY/T 1936-2011《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LY/T 1730-2008《油茶育苗及苗木质量分级》和国家林业局对油茶生产的相关规定建立油茶采穗圃。2009年将试验林改建培育为采穗圃,定点生产穗条。在本区域内建立3家固定苗圃定点生产苗木。苗木培育采取芽苗砧嫁接繁殖。2009—2016年共培育油茶嫁接苗木4 000万株推广到全省种植。为推广应用油茶良种奠定种苗基础保障。

1.4 栽培方法

各种植油茶良种县均按照(LT/3500—2001)油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种植。种植密度1 650株/hm2,株行距200 cm×300 cm。整地方式为穴状和带状。带状整地宽300 cm,穴状整地60 cm×60 cm×40 cm。种植穴为“品”字形布局。定植穴回填土为“馒头状”。苗木为2年生嫁接裸根苗,多品种行交或块状混交种植。施肥使用农家肥或N(氮)P(磷)K(钾)45%高效复合肥,待苗木成活后在进行施肥管理。林地抚育2~3次/年,每年4月、6月、8月进行抚育,除草松土抚育相结合。树形逐步定干整形,修剪拉枝扩冠。

1.5 调查方法

推广应用调查主要调查推广的效果和成效。效果调查主要以黎平种植区为例开展。成效调查以全省种植县市进行统计调查。

1.5.1 效果调查

主要是调查良种推广的适应性。适应性包括造林保存率、病虫害发生率、生长量、物候期、单株挂果量。造林保存率、病虫害发生率在2011年调查。生长量、物候期、单株挂果量在2017年对各品种6年生树龄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设置方形样地调查,样地面积为0.9 hm2。保存率、病虫害调查在样地对成活株逐株点数。分别记录活株和死株,计算发生率。生长量调查抽取30株测量树高、地径、冠幅。产量调查对抽取的进行称量、数果量,计算平均值。

1.5.2 成效调查

主要调查种植良种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调查方法为统计各县种植规模,涉及到乡镇、村、农户、贫困户,种植区覆盖农户率。经济效益按照挂果面积计算产值总量,产值收益是从试产到丰产的累计收入,产值按鲜果的6%计算出油率,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

1.6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Micrsoft Excel 2010软件统计。

2 结 果

2.1 应用效果

2.1.1 种植规模

种植规模主要表现的是应用程度。良种种植规模越大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程度越大,推广种植效果越好。良种推广是从2009年开始向全省推广。黎平为推广中心区,2009年开始推广种植,其他县从2010年后逐步推广种植。推广高峰期为2011—2013年,以后推广逐步缩小。全省推广面积达24 454 hm2,黔东南州推广种植面积达20 101 hm2,占全省种植面积81.2%,其中,黎平县为全省最大种植面积达13 241 hm2,为良种种植中心区,占全省种面积54.1%。各县种植情况详见表3。

表3 良种推广规模调查表(单位:hm2)

2.1.2 推广适应性

良种种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林木保存率、病害发生率、虫害发生率。

由表4可看出,各品种林木保存率平均达到97.7%,病害发生率平均0.002%,虫害发生率为“0”。根据表中林木保存率、病害和虫害发生率来看,各品种在推广种植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较强的抗性能力。

表4 林木保存、病虫调查

2.1.3 生长量、产量

良种生长量、挂果量是各品种表现的主要优良特征指标,体现了种植效果。可反映各品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表5结果显示:各品种树高、地径、冠幅体现各品种生长旺盛,平均树高203.3 m、 平均地径6.2 cm、平均冠幅3 m2。各品种挂果平均达5 kg,平方冠幅挂果1.67 kg,面积产量达8 252 kg/hm2,良种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5倍以上。从各品种数据来看,充分体现推广的效果,具有良种优良的遗传增益表现。各品种生长、产量指标与试验指标接近,达到相关标准。

表5 各品种生长、挂果量调查

2.2 应用成效

2.2.1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指标是良种推广应用中主要考核的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反映单位面积产值。良种的主要特点是早实丰产,4年树龄挂果,5年树龄试产,6年树龄丰产。2009年在黎平县推广种植,2010年逐步向全省推广。到2017年部分面积进入丰产期,还有部分面积在试果中。统计按试果到初丰产期累计计算收益。

表6 经济效益调查

表6统计调查得出,种植良种已产生效益面积达18 422 hm2,占规模的75.3%,全省种植良种经济效益累计收益已达47 418万元,户均累计收益达6 612元;户均种植面积仅有0.34 hm2。黎平种植规模产生效益面积为7 295 hm2,占种植面积的55%,涉及农户多,户均种植面积仅有0.273 hm2,户均累计收益仅有7 277元。普安县、务川县2015年种植还没有产生效益。

2.2.2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是良种覆盖乡镇街道、村、涉及农户、贫困户。根据调查数据统计,良种已推广到全省5个地州11个县,覆盖86个街道、乡镇,454个行政村,涉及受益农户达71 307户,贫困户达18 012户,在种植村覆盖农户达83%以上。通过推广油茶良种种植,建立家庭式、企业式油茶产业基地,形成较大规模的油茶产业,培育丰富原材料基地,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使全省新增10家省、州级油茶龙头企业,茶油加工能力由原来的2万t/年提升到5万t/年。加工企业的不断兴起,解决2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能手,不仅拉动了就业,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2.2.3 生态效益

通过推广应用,使黎平县造油茶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黎平县森林覆盖率从71%提高到72.72%,排全省前5名。油茶为山茶科常绿灌木树种,树叶为革质作为防火隔离带,可以防控森林火灾的慢延,阻截雨水冲刷表土,保护肥水流趟,油茶根系发达,在地表层形成网状,可固定土壤,控制水土流失等功能。

3 结 语

3.1油茶良种产业化推广应用在经济、社会、生态取得长足发展,效益显著。良种已推广到全省5个地州11个县,覆盖86个街道、乡镇,454个行政村,涉及受益农户达71 307户,贫困户达18 012户,在种植村覆盖农户达83%以上。种植良种经济效益累计收益已达47 418万元,户均累计收益达6 612元。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2良种推广种植,通过良种苗木繁育、技术培训宣传,示范带动,打破了传统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全省推广面积达24 454 hm2。为油茶产业培育了大量资源,储备了丰富的加工原料,使全省油茶产业形成一个新时代发展格局。2000年以来,林业产业发展成为较好较快的产业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3良种推广种植,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由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科技创新发展,提高油茶经营水平,是当代林业科技史上,成果转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在推广应用中还培养一批农民技能能手,乡土人才。培养了大批政府部门的服务型人才,有效提升了林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服务水平,提高了全县乃至全省林业产业的科技服务能力。

3.4随着油茶良种效益显现,群众营造油茶基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产业资源也逐步壮大,已经成为黎平及全省种植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