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 , , , ,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薏苡是贵州省最具特色的药食兼用作物,具有巨大的经济和开发价值,是发展贵州现代高效山地特色农业重要的作物之一。薏苡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脂类、甾醇、三萜类、多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选育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薏苡新品种成为薏苡产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长期以来,薏苡的生产以本地种为主,而且基本上没有做遗传改良工作;由于长期种植,再加上其异花授粉的特性,群体日趋杂合,抗病虫害方面也表现劣势,产量低而且不稳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加工。针对上述积弊,根据生产、市场需要,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品质糯性、早熟、高产、稳产、商品性状好、株型直立抗倒为当前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以贵州地方品种为基础,筛选优良品种资源,并通过对品种间的抗性、品质等性状开展薏苡遗传改良工作,经过多年的定向选择,育成高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籽粒胚乳表现糯性的薏苡新品种黔薏2号。
黔薏2号系贵州黔西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原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粱丰科技有限公司以晴隆白壳薏苡为母本,普安白壳薏苡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定薏苡新品种。2006年以晴隆碧痕薏苡(农家种)为母本,以普安糯薏苡(农家种)为父本进行杂交,2006年冬到海南南繁加代;2007年F2代在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田进行单株选择,F3、F4、F5、F6代均在兴义市按照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除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经济)性状选择外,对表现优良的单株还进行碘染色法单粒进行粳、糯性的选择,将后代分为粳、糯性两个系统;2011年,在糯性系统中第21号株系(系谱号:0602-0-9-16-58-10-21)表现突出,2011年冬到海南繁殖,并且表现出稳定性和一致性;2012年将该品系提供参加国家薏苡品种区域试验,暂定名“黔薏鉴2号”。2015年通过国家小宗粱豆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取名为黔薏2号。
黔薏2号根系发达,苗期株型直立,芽鞘紫色,茎鞘和叶片均为绿色;分蘖数3~5个,平均株高194.6 cm,主茎节数9~11节。开花时柱头紫红色、花药黄色;灌浆期果实绿色,成熟期转为白色或灰白色、甲壳质地、卵圆形,适合不同水肥条件的春播或夏播种植。生育期149 d左右,千粒重99.8 g左右。
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34.58 kg/667 m2,最高可达386.00 kg/667 m2,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增产8.2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6.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64%。同时对黑穗病和叶枯病抗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测定: 薏苡全谷(带壳籽粒)的碳水化合物含量64.83%,脂肪6.17%,蛋白质15.3%,水分9.6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黑龙江)测定:薏苡糙米的直链淀粉含量2.22%、支链淀粉含量97.78%,粗蛋白含量17.54%、粗脂肪含量7.5%、氨基酸总量17.62%;加工精米(抛光薏米)直链淀粉含量2.16%、支链淀粉含量97.84%、粗脂肪含量6.9%、粗蛋白含量17.91%、氨基酸总量17.75%。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黔薏2号支链淀粉含量高、糯性好,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脂肪含量中等,具有很好的加工特性。
黔西南州农委植保质检站植保植检站于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贵州省兴仁县薏苡种植基地对黔薏2号薏苡新品(系)种进行了黑穗病、白叶枯病田间自然条件抗病鉴定。鉴定意见:黔糯薏2号对黑穗病、白叶枯病均表现为中抗。
黔糯薏2号一般播期3月至4月中下旬播种,最晚不超过5月15日。播种量2~2.5 kg/667 m2,窝播,4~6叶期定苗,一般留苗密度1万~1.2万株/667 m2,2~4株/窝。
播种前选取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和防止病虫害,播种前采用3%~5%的生石灰水浸泡48 h,也可以用多菌灵、粉锈宁药剂、戊唑醇、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进行拌种,防治黑穗病。
施肥以满足薏苡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肥料等。基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1 500~2 000 kg/667 m2或复合肥40 kg/667 m2,结合中耕除草,追肥一般分苗肥和穗肥两次施用: 苗肥在3~5叶期进行,施用尿素10~15 kg/667 m2,穗肥在拔节中后期至孕穗期进行,施用尿素10~15 kg/667 m2。根据薏苡的湿生习性,田间水分管理应遵循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的原则。
薏苡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花序中雄花先成熟,与雌花不同步,往往需异株花粉授粉。一般靠风媒授粉,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10:00~12:00时)使花粉飞扬,提高授粉结实率。
播种前用多菌灵、戊唑醇、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等对种子进行处理,防治黑穗病,苗期注意玉米螟、粘虫的危害,抽穗期注意防治叶枯病,如发现黑穗病应及时拔除有病植株。
9月至10月,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籽粒80%以上变色成熟时收割。待种子脱粒后晴天晾晒至含水量13%后,放入阴凉、干燥、通风、防腐的地方贮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