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杨少华,黄庆华,崔 宁,孙守礼,许传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新城病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又称为禽副黏病毒Ⅰ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 1,APMV-1),在分类上属于单链负股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禽腮腺炎病毒属[1]。NDV是家禽尤其是鸡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能感染家禽和野生鸟类。NDV 基因组约15.2 kb,编码6种主要结构蛋白(3′-NP-P-M-F-HN-L-5′)和2种非结构蛋白(V和W)[2]。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和融合蛋白(F)是2种在NDV致病性和抗原性中起作用的表面蛋白[3-4]。F 蛋白也被广泛用于NDV的系统发育分类[5-8],NDV可分为2类,包括Ⅰ类(ClassⅠ)1个基因型和Ⅱ类(ClassⅡ)18个基因型[9-12]。根据NDV对鸡的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致病性[13-15]。F 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是NDV毒力的主要分子决定因子[16-17]。生物学检测如NDV感染后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和1日龄鸡的脑内致病性指数(ICPI)与NDV对鸡的致病性有关[14,16]。野生水禽被认为是NDV 的天然储存库,一般携带的毒株为弱毒株,对家禽无致病性,但有研究表明家禽暴发ND与持续存在于野鸟体内的NDV有关[18]。本研究旨在对分离自野鸟的9株NDV分离株的生物性、抗原性、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为我国新城疫流行病学、病毒进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1.1 样品与鸡胚从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采集该区域健康野鸟泄殖腔拭子352份,9~11日龄SPF鸡胚购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SPF场。
1.2 主要试剂反转录酶(M-MLV)、Taq酶、RNA酶抑制剂、TRIzol和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
1.3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按照《新城疫诊断技术》(GB16550-2008)中的方法,将棉拭子样品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4 d,弃掉24 h死亡鸡胚,测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效价,阳性尿囊液-80℃保存备用。
1.4 致病指数检测对分离株进行了MDT和ICPI测定,试验流程按照OIE 标准进行。
1.5 RNA提取和RT-PCR扩增TRIzol法提取病毒RNA,然后立即反转录成cDNA,用于PCR扩增,PCR扩增所用引物为:P1: 5′-CACCAAGCTGGAGAAAGGGCATAC-3′,P2:5′-CAGTATGTT-TGCAGCATTCTGGTTGG-3′。PCR反应条件:95℃ 2 min;94℃ 40 s,58℃ 40 s,72℃ 30 s,30个循环。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扩增产物,阳性样品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6 遗传进化分析利用分析软件Lasergene和MAGA 5软件对分离株和GenBank中参考毒株F基因变异区(47~420 nt)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
2.1 病毒的分离鉴定352份棉拭子样品采自健康野鸟泄殖腔,通过接种鸡胚及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共分离NDV 9株,其中分离自燕鸭6株、赤麻鸭2株、大麻鳽1株,NDV分离率为2.56%(9/352)。
2.2 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致病指数检测发现8个毒株为弱毒株,如分离株CH/JL01、CH/JL02、CH/JL03、CH/JL04、CH/JL07、CH/JL08 其MDT>120 h,ICPI<0.2,分离株CH/JL05和CH/JL09 MDT>96 h,而ICPI分别为0.5和<0.2。值得注意的是分离自健康燕鸭的毒株CH/JL06为中等毒力毒株,其MDT为79 h,ICPI为1.62(表1),该毒株对家禽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1 野鸟NDV分离株的特征
2.3 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利用MEGA 5软件对9个分离株和36个参考株F基因高变区(47~420 nt)系统进化分析表明,9个分离株分属于2个群4个基因型,包括ClassⅠ 2个基因型和ClassⅡ2个基因型(图1)。其中CH/JL01、CH/JL02、CH/JL038和CH/JL04属于ClassⅠ1.1.1基因型,与2010年鸭源分离株NDV 10-062高度同源;CH/JL07、CH/JL08属于1.2基因型,与2008年鸭源分离株NDV08-046同源性最高。CH/JL05、CH/JL06 属于基因Ⅱ型,与疫苗株 LaSota 基因高度同源。CH/JL09属于基因Ⅰ型,与2010年鸭源分离株guangxi20同源性最高,与疫苗株V4的核苷酸同源性次之(图1)。
图1 9株野鸟源NDV分离株F基因可变区(47~420 nt)系统进化分析
2.4 F蛋白裂解位点及其毒力9个NDV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基序及其生物学特性见表1。CH/JL01、CH/JL02、CH/JL038、CH/JL04、CH/JL07、CH/JL08 等6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低毒力NDV的分子特征。分离株CH/JL05、CH/JL06 和CH/JL09的基序为112G-R-Q-G-R-L117,与疫苗株LaSota的基序相同,为低毒力株。然而MD和ICPI试验表明分离株CH/JL06/为中等毒力毒株,这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F蛋白的裂解位点基序并不是决定NDV毒力的唯一因素。
NDV可分为2大类,包括Ⅰ类1个基因型和Ⅱ类18个基因型[9-12],Ⅰ类NDV在活禽市场和野鸟中分离较多,多为不致病的弱毒株[14,18-20],国内外对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Ⅰ类NDV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东部和南部地区[19]。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本研究从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健康野鸟的352份棉拭子样品中分离了9株NDV病毒,分离率为2.56%(9/352),其中Ⅰ类NDV 6株,表明Ⅰ类NDV在野鸟中的污染面广分离率高,与研究报道结果相符[19-20]。Ⅰ类NDV1.1.2基因型是目前野鸟源NDV的优势基因型[20],本试验分离的NDV中有4个毒株属于1.1.1基因型,与2010年鸭源分离株NDV 10-062高度同源;2株属于1.2基因型,与2008年分离于家鸭的毒株NDV08-046同源性最高[21],一方面说明这2个基因型NDV在山东东营地区野鸟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病毒传播可能发生在禽类和野生鸟类之间。由于这2个宿主间常发生NDV毒株的持续交换[22],因此养殖场需要排除野生鸟类对家禽的干扰。
本试验分离了2株NDV CH/JL05和CH/JL06与疫苗毒LaSota高度同源,同属于基因Ⅱ型,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基序为112G-R-Q-G-R-L117,符合低毒力NDV分子特征。MDT和ICPI致病性试验发现毒株CH/JL05的生物学试验结果与分子特征相符,为低毒力株,而另一分离株CH/JL06 MDT和ICPI分别为79 h和1.62,是中等毒力的毒株,这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及F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分子特征不符,表明F蛋白裂解位点基序不是决定NDV毒力的唯一因素,感染宿主的不同可能也是NDV毒力和致病力存在极大差异的因素。推测毒株CH/JL06可能来源于家禽疫苗毒,在野鸟体内其毒力逐渐变强,尽管不清楚其在自然界中毒力变强的机制,但在实验室中已经被证实低毒力株可在气囊传代中变为强毒株[23]。野鸟是NDV的天然储库,其携带的NDV基因谱广泛,有的毒株甚至有返强风险,对家禽养殖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尽管我国实施了严格的 ND疫苗接种计划,使得ND的发生由大流行转变为散发性疾病,但来自宿主的选择性免疫压力可以促进NDV的进化,在接种LaSota弱毒疫苗的家禽中也不断发生ND疫情[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野鸟的NDV监控和流行病学调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