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楔形潜吉丁的重描述及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鞘翅目:吉丁科:潜吉丁族)

时间:2024-05-24

马媛媛,张柳梅,石爱民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潜吉丁族Trachyini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总科Buprestoidea窄吉丁亚科Agrilinae,潜吉丁族Trachyini是窄吉丁亚科中一个较大的类群。根据Bellamy的分类系统,潜吉丁族包含11个属,中国分布有3个属,分别是潜吉丁属Trachys、角吉丁属Habroloma和圆扁吉丁属Pachyschelus。潜吉丁族中最大的属为潜吉丁属,目前该属全世界已知642种(Bellamy,2008),主要分布在古北界、东洋界、非洲界和澳洲界,中国有54种,分布在四川、广西、西藏、浙江、台湾、云南等地,主要生活在向阳的灌木丛中(Bellamy,2008;魏中华,2017)。潜吉丁是植食性昆虫,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因体型短小,不易被发现和鉴定。我国潜吉丁的早期分类工作主要由国外学者完成,该类群的模式标本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捷克共和国布拉格自然博物馆(NMPC)保存的模式标本最多。模式标本几乎都保存在国外,且多数物种描述过于简单,基本没有鉴定特征图,这给潜吉丁的种类识别和国内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Kurosawa于1959年首次在日本本州发现楔形潜吉丁TrachyscuneiferusKurosawa,1959,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NSMT)(Kurosawa,1959;Bellamy,2008)。随后Kurosawa等(1985)、Akiyama和Ohmomo(1997)、Kubáň(2006)、魏中华(2017)对该种进行了描述,虽然对楔形潜吉丁有描述,但缺少生殖器描述和鉴定特征图,使对其准确鉴定存在一定难度。楔形潜吉丁、莎氏潜吉丁T.saundersiLewis,1893、杂灌潜吉丁T.auricollisSaunders,1873和托里诺潜吉丁T.toringoiKurosawa,1951具有高度相似的体型和纹饰,分类鉴定难度大。

由于对楔形潜吉丁的描述不充分,容易和近似种混淆。2018年,笔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潜吉丁,根据该种原始描述及所采标本特征,鉴定为楔形潜吉丁。本文对楔形潜吉丁进行形态重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以期为分类、近似种区分和防治植物虫害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仪器:Leica M205FA。

根据形态学特征对标本的头部、前胸背板、前胸腹板、鞘翅、腹面、足和生殖器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Leica M205FA下测量和记录放大倍数输入电脑,CorelDRAW X4和Photoshop CC后期处理。

2 分类

2.1 楔形潜吉丁Trachys cuneiferus Kurosawa,1959

TrachyscuneiferusKurosawa,1959:215;Kurosawaetal.,1985:34;Akiyama &Ohmomo,1997:46;Kubáň,2006:418;Wei,2017:53.

检视标本:3♂1♀(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MCWNU),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0°49′E,25°86′N,海拔420 m,2018-Ⅷ-1,马媛媛、张柳梅采。

鉴定特征:该种与莎氏潜吉丁、杂灌潜吉丁、托里诺潜吉丁相似,体型和纹饰相似:头部背面着生浓密黄色绒毛,鞘翅具银白色和黑色绒毛。该种与上述3种的区别在于:头和前胸背板泛绿色光泽,上唇宽是长的1.60倍,前胸腹板隆起、近端部明显膨大,基部窄,呈水滴状。

描述:体黑色,楔形;头部和前胸背板具绿色光泽,鞘翅具蓝色光泽。

雄性(图版Ⅰ:1):头顶(图版Ⅰ:3)于复眼间凹陷,中纵凹深宽。上唇宽是长的1.59~1.61倍(平均值1.60,n=3),前缘弧凹浅、宽,表面具稠密的横向皱纹。唇基沟明显。复眼倾斜排列,前缘延伸至头部最前端,后缘向后延伸至前胸背板前缘,复眼内缘刀脊状,复眼黄色,局部黑色。触角窝小,触角具稀疏银白色绒毛,第7~11节锯齿状,第2节与第3节近等长,是第4节的1.47~1.55倍(平均值1.50,n=3)。下颚须褐色。头部背面着生浓密黄色绒毛、不规则粗糙刻点和鱼鳞状刻纹。

前胸背板(图版Ⅰ:4):横阔,基部最宽,是长的2.65~2.80倍(平均值2.73,n=3)。背面具浓密黄色绒毛、不规则粗糙刻点和鱼鳞状刻纹。前缘弧凹,中部平直;侧缘自前缘向基部弧形渐宽;后缘三曲状,中叶弧形突出;前角锐角、较钝,后角钝角;近侧缘和后缘处浅凹陷。前胸腹板突(图版Ⅰ:5)隆起,具粗糙刻点,近端部最宽,明显膨大,基部处最窄,水滴状,着生黄色绒毛。小盾片小。

鞘翅(图版Ⅰ:6):翅肩最宽,略宽于前胸背板基部,长是宽的1.32~1.51倍(平均值1.41,n=3)。翅肩明显凸出;侧缘沿直线向翅端收窄,中后部有锯齿。背面靠近小盾片处明显凸出,两侧凹;翅缝后部隆起;具稀疏刻点及银白色和黑色绒毛,4条横纹中前基半部具2条不明显短横纹,端半部2条近平行,第4条较短。腹部(图版Ⅱ:5)着生稀疏银白色绒毛和鱼鳞状刻纹。

足(图版Ⅰ:7~9):第1~4节跗节褐色,基节和胫节具稀疏绒毛,胫节端部具小刺突。

阳茎(图版Ⅰ:10~11):长0.76 mm,宽0.26 mm。侧叶侧缘基半部近两侧平行,端部膨大,近端部1/7处最宽,随后变窄至近端部消失;中茎在阳茎1/2处最宽,向端部直线收窄,阳茎端部角近直角。

雌性(图版Ⅰ:2):体型和雄性几乎相同。胫节端部无刺突。

体长为2.70~2.88 mm(♂),2.81 mm(♀);1.54~1.64 mm(♂),1.60 mm(♀)。

分布:中国广西、浙江(魏中华,2017);日本(Kurosawa,1959)。

图版Ⅰ 楔形潜吉丁Plate Ⅰ Trachys cuneiferus Kurosawa,1959

1.雄性male,2.雌性female,3.头head,4.前胸背板pronotum,5.前胸腹板prosternum,6.鞘翅elytron,7~9.前、中和后足 forefoot,mesofoot and metafoot,10.阳茎背面观aedeagus in dorsal view,11.阳茎侧面观aedeagus in lateral view

2.2 楔形潜吉丁与近似种的比较

检视标本:杂灌潜吉丁(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MCWNU),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0°81′E,24°26′N,海拔200 m,2018-Ⅷ-7,马媛媛、张柳梅采;莎氏潜吉丁(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MCWNU),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四荣乡,109°21′E,25°24′N,海拔140 m,2018-Ⅶ-28,马媛媛、张柳梅采;托里诺潜吉丁(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MCWNU),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8°12′E,29°24′N,海拔300 m,2017-Ⅴ-19,张华采。

楔形潜吉丁与近似种莎氏潜吉丁、杂灌潜吉丁、托里诺潜吉丁的形态学比较详见图版Ⅱ和表1。

图版Ⅱ 楔形潜吉丁与近似种Plate Ⅱ Trachys cuneiferus and similar species

1~4.背面观darsal view:1.楔形潜吉丁T.cuneiferus,2.杂灌潜吉丁T.auricollis,3.莎氏潜吉丁T.saundersi,4.托里诺潜吉丁T.toringoi;5~8.腹面观ventral view:5.楔形潜吉丁T.cuneiferus,6.杂灌潜吉丁T.auricollis,7.莎氏潜吉丁T.saundersi,8.托里诺潜吉丁T.toringoi;9~12.阳茎aedeagus:9.楔形潜吉丁T.cuneiferus,10.杂灌潜吉丁T.auricollis,11.莎氏潜吉丁T.saundersi,12.托里诺潜吉丁T.toringoi

表1 楔形潜吉丁与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Table 1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Trachys cuneiferus Kurosawa,1959 and similar specie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