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氏圆腹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时间:2024-05-24

刘进军

(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461000)

刘进军

(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461000)

本文介绍了苏氏圆腹的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措施。

苏氏圆腹;繁育;苗种;成鱼;养殖技术。

1 苏氏圆腹人工繁殖

1.1 亲鱼的来源

属一次产卵鱼类,每尾雌鱼产卵30~100万粒。卵小,微粘性,淡黄色,呈透明状。2012年许昌电厂从越南引进的2~3cm苏氏圆腹苗种,经过4年的精心饲养,雌性个体达3.5kg以上,雄性个体达2.5kg以上,经过仔细检查,70%以上的个体均已达到性成熟,可以进行人工繁殖。

1.2 亲鱼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繁殖用的亲鱼应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个体。雌性亲鱼体型较宽,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红肿扩张,圆钝且凹陷。雄性亲鱼体型瘦长,生殖孔狭长且有生殖突,轻挤腹部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1.3 人工催产

1.3.1 催产时间

当水温稳定在27℃以上时开始催产。

1.3.2 催产药物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A-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三种。

1.3.3 注射剂量

每 kg雌鱼 6mgDOM+8mgLHRH—A2+1000IUHCG,雄鱼齐量减半。

1.3.4 注射方法

注射采用背部肌肉1次注射。将亲鱼放入鱼夹中,使鱼体背部向上,在背鳍基部两侧肌肉较厚的部位将针头以45°刺入体内,水温28℃时效应时间为11~12h。

1.3.5 人工授精

达到效应时间后,每隔半小时检查亲鱼性腺发育一次,当轻轻挤压鱼体腹部时,雌鱼的卵粒可顺利流出,雄鱼可流出精液,即可进行人工授精,雌雄比例为1:2采取干法授精。雌雄亲鱼操作顺序为先雌后雄,使鱼的头部向上,用干毛巾擦干鱼体,挤压鱼后腹部,将鱼卵排入消过毒干燥的搪瓷盆中,挤压完毕后,快速将雄鱼的精液挤在卵上,边加医用生理盐水,过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结合,以提高受精率。2~3min后将受精卵快速地转到孵化床或孵化环道内进行孵化。

1.4 人工孵化

1.4.1 静水孵化

用刨光的桐木板钉制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框架,然后把筛绢布拉紧钉在一面,另一面敞口向上,放入孵化池中,池上面搭建黑色防晒网,配备空气压缩机、气石、气管。由于该鱼卵粘性不强,用孵化水轻微漂洗一次,然后均匀地分布在筛绢布上,气石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中,使孵化池的溶解氧能均衡分布。

1.4.2 环道流水孵化

开启孵化环道的进排水阀门,调整好环道内的水流速度,用孵化环道内的水漂洗搪瓷盆内的受精卵,然后加环道内的水,顺环道内的水流方向缓缓放入环道内,由于受精卵的密度略大于水,因此,孵化时合理调整水流速度,流速探制在不使受精卵沉底为宜。受精卵密度5万粒/m3左右,孵化期间溶解氧应保持在6mg/L以上。

1.4.3 孵化时间

水温28℃时,经过20~22h孵化出苗,刚孵出的仔鱼,静伏于网底,仅背部颤动,全身透明,无游泳能力,腹面有一椭圆形大卵黄囊,经过50h左右的发育,仔鱼体长达到5~7mm,鱼苗开始平游,可放入鱼苗池进行培育,整个孵化过程是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2 苗种培育

2.1 培育池的选择及清理

2.1.1 苗种培育池面积

鱼种培育池面积1334~3335m2,水深1.2~1.5m为宜,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小于15cm,硬质,水泥底。鱼苗放养前应干塘晾晒10d以上,并平整池底、修整池埂,鱼苗放养前10d加水20cm,用生石灰150kg/ 667m2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后第2d施放发酵的有机肥150~200kg/667m2,培育浮游动物。待池塘中大量浮游动物出现时,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深1.2~ 1.5m,配备1台1.5KW水车式增氧机,水温应保持在25℃以上。

2.1.2 鱼苗放养

鱼苗下塘时水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选择在晴天进行,下塘地点在池塘上风处。鱼苗培育采取池塘单养方式,放养密度为30000~50000尾/667m2,鱼苗一次放足。

2.1.3 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7d后,随着鱼苗个体的增长,鱼虫数量也逐渐减少,鱼苗体色开始变黑。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在36%以上的斑点叉尾鮰粉状配合饲料,10d后改用破碎料,再13d后改投喂粒径为1mm的颗粒配合饲料。每天投喂4~6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投喂应做到定时、定质、定点、定量。初次投喂时用木棒等物敲打池边,逐渐驯化,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投喂次数、投喂量依据天气、鱼苗吃食情况而定,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根据水色变化加注新水,每次注入50~10cm左右,注意水温变化不宜过大,控制在2℃以内。每天坚持巡塘,检查鱼苗吃食情况和水色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适时加注新水,防治鱼病。鱼苗经过40d左右的培育,体长即可长至5~6cm,拉网锻炼后转为成鱼养殖。

3 成鱼养殖

3.1 池塘

3.1.1 池塘条件

鱼池面积3335~6670m2,水深1.5~2.0m,池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20c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放养前要清整消毒。

3.1.2 鱼种放养

鱼种规格整齐,体长5~6cm,肥满度好,游动活泼,无明显伤残病灶。鱼种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用2.5%~3%食盐水溶液,浸浴5~8min,或聚维酮碘15mg/l-20mg/l浸洗30min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为放养1000尾/667m2。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开始放养。

3.1.3 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后,投喂斑点叉尾鮰浮性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2%,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每天投喂3次,日投饵量为每体重的5%~8%,每15d左右进行水体交换一次,换水量占池塘水体总量的1/5。及时观察水质变化,鱼摄食情况和天气状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经过4个月的养殖,成鱼个体可达到0.75kg左右,产量75kg/667m2左右。

3.2 电厂恒温流水池

3.2.1 流水池条件

面积均为49m2,水深2.5~2.7m,中间低,为排水,口四周高为斜坡,全水泥。恒温,水温基本稳定在28℃左右,24h不间断流水,流速流量可大可小,均可调控。要求溶解氧丰富。

3.2.2 鱼种放养

每个池子放养规格整齐、经过消毒处理的5~ 6cm的苗种1500尾。

3.2.3 饲料管理

鱼种放养后,采用驯化养殖技术,投喂蛋白质不低于32%的斑点叉尾鮰浮性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8%~10%。由于密度比一般池塘大得多,采用全池均匀遍洒方式投喂。经过4个月的饲养成鱼个体可达1kg以上,单池产量超过1500kg/667m2。

4 疾病与防治

5 小结与分析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ofPangasius Sutchi

LIU Jinjun

(Fisheries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Xuchang City,4610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Pangasius Sutchi,and the larvae rearing,adult fish culturing mode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Pangasius Sutchi;breeding;offspring seed;adult fish;breeding technology

2016-07-10

刘进军(1964-),男,汉族,水产工程师,在基层从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主要从事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及人工繁育工作。从事热带观赏鱼、网箱高产、池塘精养、饲料生产及鱼病防治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