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吴立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研究发现,最近几年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显著提升。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落入“高价农业”陷阱当中。同样,在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源头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助力中国水稻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内水稻供需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居民对肉、奶、蛋的需求呈增长态势,人均稻米口粮消费减少。伴随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在大众需求的影响下,社会对稻米品质、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近些年对富硒米、高蛋白米等功能性大米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长江流域及沿海城市对适口性较好的粳米需求总量不断提升,这和基于“南籼北粳”为主的生产结构存在典型矛盾。在消费结构升级影响下,需补充大量的口感佳、外观好的中高档优质稻米,这和传统以普通稻米为主的生产结构相互矛盾。同时,国内未能有效开发有机大米、绿色大米等食用安全感突出的认证大米、高铁米、发芽糙米等功能保健大米市场。
当前,稻米产区与销区存在供需矛盾凸显现象。伴随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趋势,东北水稻在全国占有比例不断攀升,传统的“南粮北运”悄然转变为了“北粮南运”,且主产区产需结余不断变多,主销区缺口持续增大,区域供需格局已悄然改变。在流通、运输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调控越发困难,致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未来这种结构性、区域性供需矛盾将越发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稻米产业化的发展,市场上对高档优质米品种需求较大,但适合加工高优质米的品种种植规模小,主要因为很多国标优质稻品种外观和品质均较差,难以大面积推广[1]。
在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要做好优良稻种选育、市场调节作用、水稻种植成本控制等工作,才能实现预期改革目标。
2.1.1 选择优良稻种进行培育
优良品种选育是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具体可归纳为5 个要点:①积极收集、运用优质水稻资源,要从根源上完成优质品种选育;②选择、培育特色稻种,培育、种植米粉加工专用的高直链淀粉早籼稻及酿酒专用的粳糯稻,研究培育有助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康复的功能性水稻品种;③坚持市场导向,利用大数据技术及共享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对种植品种进行优化调整及引导,选择培育“农民热衷、企业偏爱、消费者喜爱”的品种;④国家应结合抗性、专用、优质水稻品种要求制定审定标准;⑤国家应出资、出技术进行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并结合供给侧改革需求,要求大型种子企业优质及特殊稻种供给、销售给农民[2]。
2.1.2 完善水稻种植模式
研究显示,当前种粮成本高昂,农民种植积极性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引入先进种植模式,打破现状。①国家要制定、落实优质水稻种子补贴政策;②推广工厂化育秧,做好插秧、田间管理、后期收割、运输储存等机械化发展工作,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减少水稻服务成本;③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污染,降低农药化肥等用量,且政府部门应免费提供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及风控治理服务,减少水稻生产成本;④对种植模式进行创新,宣传水稻和鱼、虾、蟹等共生模式,增加水稻种植效益;⑤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荒废等现象,可鼓励合作社、农场等引进机械化设备及技术开展规模化种植。
2.1.3 完善稻米库存结构
做好储备稻米周转工作,改善库存大米周转率。①在需要减产量、去库存的地区,增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利用优质水稻比普通水稻产量低的特征,实现减产量、去库存的目标;②政府部门在牵头收购品质上佳的大米时,要严谨收藏劣质大米,严控收储大米品质,引导农民大规模种植优质水稻,助力储备稻米周转,改善稻米库存周转率;③根据去库存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休耕试点,并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到地下水漏斗区、生态严重退化区等地区,有针对性地减少水稻生产面积,改善水稻种植质量;④对走私大米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对流入国内市场的边境贸易大米予以严格管控;⑤完善稻米质量标准,减少种植水稻的成本,使大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支持大米对外出口[3]。
2.1.4 促进稻谷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运用
积极拓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重视水稻二次及精深加工发展,助力改善水稻产业经济效益。同时诱导产业链条从单一的大米产品朝优质大米蛋白粉、米蛋白、米糠油、稻壳发电等深加工及综合运用的循环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首先,选结构调整内引领性的重大专项。根据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要求,重点组织水稻结构性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具备引领性、可操作性、典型性的重大专项实施,通过稳量增效助力工程、生态循环水稻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主导产业体系升级工程等,帮助水稻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其次,优选市场竞争力好、成长性强的重点项目,将市场竞争力、成长性、附加值、带动力突出的项目充当重点项目,整理所有要素及资源,实现全力推进;积极筹划大数据工程、智慧水稻建设工程等项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融,将优质信息及数据资源提供给相关产业链,助力农业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4]。最后,政府应采用调整政策的方式,将重点项目黄箱补贴变成绿箱补贴,对水稻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在农业科研、基础设施、技术推广等绿箱范围内投入财政资源。
2.3.1 对水稻产业布局实施合理规划
结合各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适应性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优质米、商品粮、加工米基地,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等级;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应按部就班地实施水稻主产区规划,推广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一类的粮食稀缺地区,要采用科技指导、培训的方式,增加水稻产量及优质水稻生产量;对于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的高原等地区,应做好有机、生态、绿色大米布局,改善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对于水源稀缺的地区,由于不符合水稻生长标准,所以要按部就班地组织水稻种植活动,并优选合适的经济作物;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评价各产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的绩效。
2.3.2 对水稻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完善
耕地品质、水源状况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基于国家视角分析,应做好粮食生产合理布局,优选资源条件优越、生产水平好的主产区生产粮食,选择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种植稻米,更要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明确可持续发展空间。
2.3.3 做好水稻产业功能布局的完善
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及市场引导原则,结合“特色、集聚、精品”相关要求,积极创建“一区一品”,为集中大规模种植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便利[5]。
综上所述,做好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工作,有助于水稻产业优化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更能提高稻米生产品质,对促进水稻产业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国内粮食生产、供应的安全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