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孙桂英,张庆花,李 娜
(1.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邑 251500;2.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山东 临邑 251500)
小麦的高质量栽培对于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并且小麦种植地区的发展优势也极为显著。如何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达到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目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小麦栽培的必然趋势。
小麦播种前需精心挑选种子,需要将种子中已经霉烂的籽粒、患病籽粒或者缺损的籽粒挑出,并将挑选好的种子在晴天时晒种1~2 d。需确保种子整体的品质能符合如下要求:净度需>99%,纯度>99%,水分不可≤13%,而发芽率要>85%。为了能够提升小麦对土传性病害、种传性病害和地下害虫的抵御能力,需要在播种之前为种子进行药剂的包衣或者拌种,而在拌种药物选择方面,则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病害发生情况。如栽培的病害以条锈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为主,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种衣剂拌种;如种植地区的全蚀病较为严重,可以使用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如小麦种植地区丛矮病或者黄矮病较为严重,可使用吡虫啉农药拌种;如种植地区金针虫和蝼蛙等地下害虫的活动性较强,可以使用40%辛硫磷乳油拌种;如种植地区存在多种病虫混合发病,则可选择相应的杀虫剂或者杀菌剂混合拌种。
小麦播种前整地和翻地非常重要,如小麦种植地区前一茬作物为玉米,可以在玉米收获后将对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并将其均匀地施撒在耕地表面,通过大型翻耕机将其翻入土壤中,并压实,补施适量尿素,促进玉米秸秆的腐解,增加土壤的肥力水平。
小麦种植之前需要根据土壤情况适当调整底肥的比例,如小麦种植地区的单产能够达到500 kg/0.067 hm2,则可按照每0.067 hm2施13~15 kg纯氮、5~6 kg纯钾及6~8 kg纯磷的规格施加底肥。如小麦种植地区的单产能够达到225 kg/0.067 hm2左右,则可按照每0.067 hm210~12 kg纯氮、3~4 kg纯钾及5~6 kg纯磷的规格施加底肥。
小麦的播种时期需要根据其品种特点适当调整,如为半冬性小麦其最适宜的播种时期为10 月18 日—15 日;如为春性小麦其最适宜的播种时间为10月15日—23日。
小麦的播种期控制也尤为关键,如为早茬地种植,则以成穗率和高分蘖性强的小麦品种为主,每0.067 hm2小麦留苗量应在15×104~18×104株,每0.067 hm2小麦种子播入量应在8~10 kg。如为中晚茬麦地,则以成穗率低和分蘖力弱的品种为主,每亩地留苗量应控制在18×104~22×104株,每0.067 hm2小麦种子播入量为9~12 kg[5]。如在播种时发现土壤的肥力水平较差或者灾情延误栽植,可通过增加播种量的方式来保证播种效果,基本可以按照每晚播3天,每0.067 hm2增加播种0.5 kg 的规格调整播种量,但是每0.067 hm2最高的播种量≤15 kg,以避免苗株过密影响正常生长。
小麦的播种以半精量播种为主,并且可通过缩小行距的方式来提升单产,如为高产田块,则可将行距控制在20~23 cm,或按照窄行15~18 cm 和宽行25 cm 的规格的宽窄行种植;如为中低产的麦田,则可按照20~23 cm的行距等行种植。如为机械播种,要求播种地的土壤环境平整,在播种时需要确保播种均匀,避免重播或者漏播的情况。如小麦存在与其他经济作物间作种植,需要根据间作物类型适当调整种植行距。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 cm,如土壤以粘土为主,可适当浅播,如以沙土为主,则可适当深播;如土壤的墒情较差可以适当深播,如墒情较好可以适当浅播;如为晚播小麦则可适当浅播,如为早播小麦则可适当深播。
小麦在冬季来临之前及越冬时期的管理尤为关键,需要在保证小麦苗株生长均匀的基础上,加快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促弱控旺的方式培育壮苗,确保苗株能够顺利度过冬天。返青及抽穗时期需要以肥水管理为主,通过对弱苗促长,旺苗控制的方式,平衡整个麦田苗株生长情况,确保其地上地下营养供应均衡生长稳定,满足该生长时期的发育要求,既要保证苗株稳定生长,还需要建立高质量群体,满足生产基础。抽穗至成熟时期的麦田管理,主要以“一喷三防”为主,需要及时预防各类病虫害,加强对于小麦根部以及叶部的保护,降低倾倒或者早衰情况的发生,通过延长叶片功能时间的方式,促进小麦粒质量水平的提升,适时收获,能够有效避免麦穗发芽的情况[8]。
冬季前期及越冬时期需要及时浇水,尤其是出苗差和墒情差的麦田,更应尽早浇水,如麦田的耕地环境较差,则可先镇压后再浇水。需要及时对麦田的苗株生长情况,对缺苗位置补苗,缺苗部位超过15 cm 则需要及时催芽、开沟和补种。如墒情较差,则需要先浇水后补种,或者通过疏密补稀的方式,出苗过密的位置间苗,以补充到缺苗部位。需适时对麦田镇压,每次浇水或者降雨后,均需要及时中耕,避免土壤出现板结情况,以满足根系的发育需求。如群体过大,麦田生长过于旺盛,可通过镇压或者中耕断根的方式起到控旺效果,确保苗株能够安全度过冬天,需要根据苗情状况分类管理,如苗株较弱,墒情不足,需要及时追肥浇水,每0.067 hm2可追施10 kg 左右的尿素,并及时配合中耕以加快苗株的生长发育[9]。
如麦田长势过于旺盛,则需要及时中耕镇压,中耕的深度需达到7~10 cm,或可通过药物喷洒的方式达到控制效果,如冬季前期苗株生长正常则可仅中耕除草,不浇水施肥,合理的冬灌也尤为关键,尤其是旋耕播种、麦秸还田或者土壤悬空性较大的麦田,均需冬灌。可在日均气温在3℃~4℃时冬灌,每0.067 hm2需浇入40 m3的水,但需注意切不可大水漫灌。在冬水浇灌后,需要根据墒情情况及时松土,以避免出现土壤板结。需加强病虫害管理,可通过化学除草的方式清除杂草,可在每年10 月上旬—次年1 月上旬,在日平均气温超过10℃时,及时清除麦田杂草。黑麦草、野燕麦或者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可使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兑水30 L防治[10]。荠菜和猪殃殃等阔叶类,可使用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兑水30~40 L防治。越冬前期是小麦纹枯病发病的关键时期,针对此类病害的预防,可使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 kg兑水50 L后均匀喷洒防治。
另外还需要做好麦田的整体保护,避免存在畜禽啃青的情况,防止其影响次年小麦的返青生长。
小麦返青抽穗期需要做好中耕管理工作,返青时期需要浅中耕,以提升土壤的墒情,降低板结情况的发生,满足土壤的透气要求,能消灭杂草,优化地温环境。需要因地制宜地对小麦苗株进行分类型的管理,如为一类麦田,需要加强对于氮肥后移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可在小麦生长的拔节中期再施加氮肥,每0.067 hm2可随水施入10~15 kg尿素,控制分蘖,加快两极分化生长;如为二类麦田,则可在小麦返青起身时追肥,一般每0.067 hm2随水施入10~15 kg 尿素,并配以适量的磷酸二胺,充分满足小麦返青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如为三类麦田,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春季管理的重视,需要尽早进行松土,以提升地温水平,加快苗株的返青生长速度。可分2次进行追肥,初次追肥为返青期,可随水施入10 kg尿素,第2次追肥,则在小麦拔节后期,可随水施入5~7 kg尿素。
如麦田的播种量较大,播种时间较早,且长势较为旺盛,则可在起身期每0.067 hm2使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 kg 兑水20~30 L 后均匀喷洒,降低小麦倒伏情况的发生。
需要预防晚霜冻及“倒春寒”,小麦拔尖时期需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如有预报可能出现晚霜或者“倒春寒”情况,则需要及时浇水,以降低冻害情况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对返青时期的草率控制。冬季未能清除的杂草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用药方案与冬前期相同。
小麦起身拔节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如气温升高到10℃~15℃会有大量的纹枯病发生,如麦田内的病毒率达到15%,则需要立即用药,每0.067 hm2可使用20~30 g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50 L 喷雾,隔7~10 d 再给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便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在喷药时可适当增加水量,确保药液能够准确地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升防治效果。
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需要浇足灌浆水,如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缺水情况,将会对其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在灌水时需要以无风天气小水浇灌为主,且后续不可再灌水,尤其不可在麦黄时期浇水,避免出现倒伏。可通过喷叶面肥来满足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肥力需求,每0.067 hm2可使用1 kg尿素兑水50 L 喷施,以提升粒质量水平。小麦抽穗成熟时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白粉病、条锈病以及赤霉病为主,常用药物为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兑水50 L 喷雾防治。常见的麦蜘蛛则可使用1.8%虫螨克乳油8~10 mL兑水50 L喷雾防治。吸浆虫可通过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综合搭配的方法预防,吸浆虫蛹期可使用36%啶虫眯可溶性颗粒剂毒土拌制防治,针对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则主要集中在抽穗扬花时期,每0.067 hm2可使用40%毒死蝉乳油50 mL兑水50 L喷雾防治。
小麦高品质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对于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改良栽培技术,从种子处理、种植技术、各个阶段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逐步分析,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完善相应处理措施,为小麦的高质量生产做好各项支持工作,满足小麦各个生长期的发育要求及营养需求特点,以优化小麦生长环境,促进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