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刘新月,张正斌,裴 磊,刘 莉,徐 萍,张松令,卫云宗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
晋麦101号,试验名称为临旱5115,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晋麦79号为母本、F14005为父本于2005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
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82.0~92.0 cm,叶片绿色、无蜡质,茎秆颜色白,穗型长方型,穗白色,穗长7.1~7.5 cm,长芒,芒白色,白色壳。护颖长圆形,颖肩圆肩,颖嘴强弯,小穗密度中等。粒形椭圆,粒白色,硬质,饱满度较高。穗数约495.0×104~576.0×104·hm-2,穗粒数29.0~33.4个,千粒重35.2~37.1 g。产量三因素协调,抗旱、抗寒、高产、抗病、抗青干、抗倒,多花多实,中晚熟,穗层厚,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
2016年、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 检测,平均容重778 g·L-1,粗蛋白(干基)含量15.5%,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1.9%,吸水率60.2%,形成时间8.1 min,稳定时间10.0 min,弱化度55.0 F.U,粉质质量指数143.0 mm,评价值71.5,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晋麦101号2011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平均单产2 698.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下同)增产12.9%;2012年所内品比试验,平均单产2 983.5 kg·hm-2,比对照增产5.6%;2013年参加品比试验,平均单产6 076.5 kg·hm-2,比对照增产8.1%。2014-2015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 935.5 kg·hm-2,比对照增产8.4%;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单产4 585.5 kg·hm-2,比对照增产9.2%;2年平均单产5 260.5 kg·hm-2,比对照增产8.7%,2年试验15点次均增产。 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种植面积为333.4 hm2,平均单产4 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8.0%,8个试点均增产。
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旱地和宁夏等北部旱地麦区种植。栽培管理措施应根据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和环境特征制定,以抗旱、保墒、节水为中心,确保种子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加强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以实现不同年型高产稳产。
(1)施足底肥,氮磷配合 注重耕作保墒,底肥一次施足,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按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重点增施磷、钾肥。(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适宜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根据年型底墒及地力水平,适期范围的播量112.5~135.0 kg·hm-2。丰水年和旱肥地要控制播量,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3)加强管理,防治病虫 播前选用50%的辛硫磷乳剂、或用20%甲基异硫磷乳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起身拔节期化学除草并防治红蜘蛛;抽穗至灌浆期注重防治麦蚜、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结合防虫治病进行“三喷”,以促进灌浆,改善品质,增粒增重。(4)为提高籽粒品质,应于小麦完熟初期适时机械收获,并及时晾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