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时间:2024-04-24

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 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新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敏锐地洞察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新判断,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积极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升华,体现了我们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为地方党委、政府谋划新时代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北京日报》近日发表评论认为,“11·18”火灾,正是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加深着我们对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认识。

★11月27日,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深入研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

★最近,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要解决好市场主体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冷溶: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2.王伟光: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3.韩保江: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现实意义

1 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从党的八大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特别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要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

【决策看点】

●最近,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李毅中常委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包括三个重大的经济结构性失衡。首先是实体经济自身失衡。工业是2.0、3.0、4.0并存,在谋划4.0、打造3.0、补齐2.0,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和落后小矿山、小化工等。其次是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去年全国贷款余额流向工业的仅占15%,新增贷款里流向工业的只有12%。第三是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失衡。全国贷款余额流向房地产的有25%,新增贷款房地产占45%。

【链 接】

我国农业发展存在7个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1月24—2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部党组学习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7个突出的不平不充分问题,分别包括: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开拓不充分;各类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民权益享受不充分。

资料来源:《农民日报》2017年11月27日

2正确把握新时代新矛盾变化的规律,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一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思想。毛泽东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和主要矛盾。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只有精准把握时代主题和主要矛盾,才能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接地气、真管用、利长远。

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准确理解和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过程,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做每一项工作、做每一份努力都要抓住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牛鼻子”,清醒地认识各自的“变”与“不变”,并据此绘制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此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基准线和生命线,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规律。“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较低。“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尤其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值得强调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宜把不平衡与不充分截然分开来。不充分是不平衡的客观基础,不平衡是不充分的客观结果。我国当前的客观实际是,经济社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又不够充分,在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下,就会产生发展不平衡、加剧发展不平衡。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产生的基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充分,在整个社会资源过度向城市倾斜的制度安排下,引发和放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而不平衡又会反过来加剧不充分。由于发展不平衡,处于发展强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会过多占用发展资源,从而加剧处于发展弱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不充分乃至稀缺的感受。

【决策看点】

●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从现实出发,社保体系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即有普惠性而公平性依然不足,有多种模式而统一性依然不足,有责任分担机制而权责关系依然不清晰,有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而共建共享及个人责任承担依然不足,有政府主导而市场及社会力量调动依然不足,有法定的基本保障而多层次依然不足,有现实保障能力而可持续性依然不足等。

【链 接】

上海普陀区专题调研排摸出39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最近,上海市普陀区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排摸区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入查找工作短板。首轮调研中,全区82个部门和单位共排摸出285条问题,又从中梳理出39项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分布不平衡、服务能级不高;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区环境品质有待提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服务群众效能尚需提升、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资料来源:上海市政府网站2017年11月19日

3坚持精准导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破点

我们党既是新的主要矛盾的揭示者,也是破解新矛盾的实践者。破解不平衡不充分何处落笔,考验地方决策者的决心和智慧。紧扣新矛盾理清新问题,要看清楚本地区的站位在哪里、节点在哪里,运行轨迹怎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社会发展政策调整,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新发展。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东部地区要走在前列、干在前列,当好排头兵。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2016年GDP总量前三的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占所有省份总和的近三分之一。但同时,东部地区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的还比较典型。比如,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存在比较大的区域差距,11月27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深入研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找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完善等方面的短板。破解的办法是“三大抓手”,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同时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

围绕最近北京“11·18”火灾的各种反思,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次集中反映,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对城市“温度”的讨论等。正如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的,安全隐患不除,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就是严重失职。作为城市的“守夜人”,我们要敢于担当,坚定有序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但同时,专项整治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讲究方法,工作要做到家。要高度关注人的走向,人要随产业走,不能跟着隐患走。11月29日《北京日报》以“从问题中加深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认识”为题发表评论认为,北京作为新兴大国的首都,既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有亟待整治的背街小巷;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亟待拆除的违法建筑;既有极为便利的生活条件,也有“大城市病”等现实烦恼……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对标,北京还有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由此看来,北京不仅要看“面子”,还要看“里子”,不仅看“正面”,还要看“背面”,多考虑增量设施的运行管理设计问题,多注重存量设施的安全运行难题,多考虑支脉、社区、小街小巷,解决小尺度管理难题。

补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短板,中西部是主战场,更是主力军。不平衡不充分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又是一个改革问题,更是一个创新问题。思路不能窄,着眼点不能偏。要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个新表述讲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必须做到“五个紧密”和“四个合拍”: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的重点工作,紧密联系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全局,紧密联系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同时,要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合拍,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拍,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合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拍。总的来说,发展的问题很重,但解决民生问题更迫切,如何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更加具挑战性,必须要清醒认识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