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上海为人工智能加油!

时间:2024-04-24

■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上海为人工智能加油!

■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既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供给力,又体现城市竞争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演进发展规律,集聚全球要素资源,组织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局部领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要建设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共融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引领、以制度为支撑,大力培育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创业生态,进而优化城市综合环境、提升软实力。

四大目标/四大举措

基本形成与超大型城市运行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格局

打造6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

基本形成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1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集群

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基本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融合生态

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个深度融合

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型高效的企业组织和运营方式。

(2) 方法2的桩间净距与抗滑桩截面高度均呈线性增函数关系。由于忽略桩后土拱存在,因此,桩间净距仅与抗滑桩截面高度有关,这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1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经济新增量

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提高能级水平。在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已在全国率先起步发展,“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受到市场欢迎;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运用智能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有效提升了服务能级。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一带一区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建设华泾北杨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打造“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传感器、智能装备/部件产业化核心基地。支持各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机器人等基础优势,建设一批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示范产业园。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打造一批功能性平台

强化成果运用

加强基础科研创新。加快建设类脑智能科学研究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脑智理论、量子计算、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科学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支持人工智能科研专项,夯实原始创新和基础应用创新支撑。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实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设行动,制定针对领军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创业团队的个性化政策,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政策保障,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及团队来上海发展。建立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人工智能中长期规划、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咨询。

2促进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动能

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目前上海正在组建人工智能发展联盟,集聚了各领域近300 家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下一步,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创新中心;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同时,依托各类“双创”基地、众创空间,扩大超算、智能云服务、测试数据集、安全应用认证等公共供给,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四新”企业集聚示范区。

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分类推动重点领域数据开放,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丰富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上海已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1.7万多条,有26万个数据项,年底前将启动建设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同时,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重点领域清单,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

创造优良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提升业务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应用。加强财政资金聚焦扶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的组织遴选,将选择其中技术先进、引领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予以持续性支持。

3打造多元主体深度融合智能的生态圈,形成要素新供给

下一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加快《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建立组织协调、督促落实机制,会同全市相关部门、推进各区结合优势聚焦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发布配套政策文件,加强各项目标任务的协调推进。

重点打造“3+3”六大产业

◎跨界发展智能驾驶产业 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培育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到2020年,智能驾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融合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 重点支持人机共融特性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到2020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集成发展智能硬件产业 加快智能终端,智能无人系统等新兴领域产品的供给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到2020年,智能硬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3”

◎协同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 加快软件计算平台,智能操作及通用软件系统,着力突破若干软件关键产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与合作

到2020年,智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引领发展人工智能芯片产业 重点发展面向云端服务和行业终端应用的人工智能芯片。重点突破面向无人系统、视频监控、医疗设备、语音语义理解等终端和系统应用厂商的应用芯片。重点发展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的关键IP,培育基于核心IP的新型产业生态。

到2020年,智能核心芯片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突破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积极发展高端智能消费电子传感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