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甘肃陇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24

●张江南 陈西仓,2※

(1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1 概述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 408km2,耕地面积165.95万亩(667平方米/亩,下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3亩。全县海拔1612~2762m,年均气温8.1℃,日照时数2 210h,降雨量415mm,无霜期160d,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陇西县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和发育,中药材人工栽培历史悠久,黄芪、党参、柴胡等地道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基地之一,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的美称。陇西是古丝绸之路要道,是连接兰州、天水、临夏及陇南等市州的交通枢纽,多条省级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具有南拓北展、承东启西的发展扩散效应,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完全可以满足药用植物交通运输的需要。

2 现状

陇西县栽培药用植物丰富,栽培范围广,主要位于马河镇、首阳镇和文峰镇等。调查以陇西县为中心,范围涵盖陇西县北面的马河镇、位于西面的首阳镇和位于东面的文峰镇。通过调查,现状如下。

2.1 面积和产值

见表1。

表1 陇西县药用植物栽培面积和产量

2.2 主要药用植物见表2。

表2 主要药用植物资源

3 存在问题

3.1 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种植技术

陇西县属国定贫困县,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种植技术得益于传统种植经验技巧,农户当中文盲现象严重,自学能力较差,未接受新型农业常识培训,面对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能力较差。

3.2 种植规模小,污染严重

陇西县种植中药材较多,但是由于全部为农民种植,比较分散,因此在生产上还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由于从事中药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对中药材的精深加工。种植基地离城镇或工业区比较近的地方,存在水污染源,这样导致中药材品质降低。加之许多中药材在栽培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中药材在出口检测中,农药含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甘肃省中药材的出口创汇。

3.3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效益未达最优化

陇西县的中药材栽培种植都是农户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是病害和虫害,要做出相应的科学的解决办法时则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大多数药农栽培药材时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样致使化肥的使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药效减弱,不但没有发挥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而且也没有达到栽培效益的最优化。

3.4 培训机制不健全

虽然各乡镇都有农技推广中心,但下乡全程指导药农栽培种植的活动严重缺乏,即使政府有扶持政策,但是药农粗放式的种植方式难以得到改观。在农村,栽培药用植物的药农多为妇女和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对过于专业的知识存在理解上的缺陷,为培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 对策

4.1 引进专业性人才,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

当地政府与农林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就业福利待遇,留得住人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培训机制,短期以线下为主,农闲时开展集体性学习培训,长期以线上为主,开发在线专业视频指导APP等,使得种植规范化、科学化。区域化配置专业人才,对突发性药用植物种植、生长问题予以处理。

4.2 整合种植面积,建立联合机制

平整土地,建立灌溉系统,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合作社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聚合起来,规模化生产,统一管理,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

4.3 远离污染区,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专用肥料,完善植物生长监测系统,增强植物药用性。

4.4 引进药品加工企业,摆脱单一的原材料提供方,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调整利润分配,增加药农收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