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童晓莉(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 内蒙古 137500)
中药材黄芩是一种多年生的唇形科草本植物,其根可以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止血安胎等功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黄芩主要产于山西、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我国北方的很多省区都可以种植黄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山西、河北和甘肃。黄芩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苛,一般的土壤都可以种植,喜欢温暖,耐旱、耐严寒,地下的部分可以耐 30℃以上的低温[1]。黄芩需要在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如果排水不好或者雨水过多,会导致黄芩生长不良,容易出现烂根。黄芩的种植和管理很多资料都有论述,但是对于坡耕地的黄芩种植和管理涉及的却比较少,本文重点分析了坡耕地黄芩的种植和管理,以突泉县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突泉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位于内蒙古兴安盟南部,北纬 45°11′53″~46°5′12″,东经 120°43′45″~122°10′,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境内多为丘陵坡地,属温暖湿凉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干旱,夏季高湿多雨,秋季晴朗,冬季干寒,冷暖干湿季十分明显,但雨热同季,春秋寒暖适中。突泉县位于松辽分水岭以北,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的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北部山区、山前石质丘陵和波状起伏平原3种类型。适宜种植黄芩的区域主要在突泉县北部山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及黑土,土质疏松、肥沃。这里种植的黄芩主要是内蒙古黄芩,内蒙古黄芩又被称为正北芩,黄芩含粉质、糖分高,黄芩苷含量比较高,根条粗壮,肉色鲜黄,畅销国内外。
黄芩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选用优良的品种,挑选上年收获较饱满、生命力强、发芽率达90%以上的种子。播前晒种23d,使种子充分完成后熟,便于萌芽。也可在地板上搓伤种子,划伤种皮,以促进种子发芽。选择土层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播前深耕土层,耙平耙细。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 000~2 500kg、过磷酸钙50~100kg或磷酸二胺20kg,施肥后要与地表10~15cm厚度的土壤充分搅拌均匀[2]。黄芩种子小、轻,覆盖土层薄,发芽后容易干芽,选择临近雨季、无风天种植。因突泉县春季干旱、多风,选择在5月末6月初开始种植,种植地块在春季先用机械深翻,然后用重耙耙一遍,最后用机械把土地拖平,深松疏松土壤的同时可以除虫、除草,利于种植。土地拖平后,采用沟内种植,沟内种植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抗旱。土壤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一般来说在播种半个月后就可以出苗。黄芩种植每亩用种量1kg,播种时将0.5kg种子兑2kg炒熟的谷种(不能用细沙拌种,因黄芩种子轻,导致黄芩种子与细沙播种不同步),用小四轮带改装后的条播式3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为了减少作业量,在播种机后面带一个封垄机械。铁质拖较重,覆土厚,不利于黄芩种子发芽,改用木质拖,效果比较好,因为是山坡地,需要人工扶着拖地机械封垄。另外突泉县冬季气温低,坡耕地黄芩幼苗无法越冬,不宜采用秋季种植。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幼苗萌芽出土,幼苗出土后,轻轻松动地表土,保持地面松软,地下湿润,利于根向下生长。当幼苗长到4cm高时,浅锄一次,同时进行间苗,间掉过密、瘦弱及有病的小苗。苗高8~10cm时,按株距5~10cm进行定苗,留苗密度为每亩3万株或5万株[3]。缺苗部位应及时进行补苗,补苗应带土移栽,可将过密的苗移来补苗,栽后浇水,补苗时间应避开中午,宜在15时后或阴天进行。为确保黄芩品质,在生长过程中,无需再使用其他农药及化肥。冬季上冻前用机械起土封垄,确保黄芩苗安全越冬。第2年春季人工除草1次。从第3年开始,每年在黄芩开花前要去除部分茎叶,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使用打草机械去除即可,黄芩植株地上留15cm左右,其他部分割除。割除的茎叶从地里清除。第3年之后,黄芩植株逐渐变得高大,杂草的情况就会好转,这时可以适当减少除草次数。每次除草时,还可以在行间进行浅锄,这样可以让表面的土壤疏松。黄芩追肥可以在每年的6~7月进行,在行间开沟,可以选用硫酸钾和过磷酸钙,以促进黄芩植株和根部的生长。黄芩的管理还需要注意排水,当地里积水时,容易造成黄芩根部腐烂,因此在多雨的季节,要及时排除地里的积水。除了留种的黄芩之外,每年在植株现蕾的时候,可以剪去花枝或者摘掉多余的花蕾。黄芩在种植第4年开始出现枯芩,因是模拟野生状态种植,种植5年后可以收获。
枯叶病是黄芩的一种常见的病害,多半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的,多发生在夏季多雨的季节。黄芩出现枯叶病之后,叶子上会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导致叶片逐渐枯萎,一开始会在局部发生,但是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迅速蔓延,甚至整块地都会被传染。黄芩枯叶病的防治方法是在冬季清除病残体,对其进行集中烧毁,这样可以彻底消灭越冬的菌源[4]。在发病的初期可以喷洒波尔多液防治,每7~10d喷洒 1 次,连续喷洒 2~3次。
根腐病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常见于容易积水的地方。黄芩发生根腐病之后会在根的中下部出现黄褐色的锈斑,并且逐渐干枯腐烂,最后整个植株都会枯死。对于根腐病,在发现病株的时候需要立刻拔掉,并且在其生长的位置撒上生石灰,防止传染。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退菌特或者波尔多液防治,每半个月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黄芩是一种中草药,为了避免损害其药性,在种植的过程要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尽量采用人工除草。在杂草过多时,可以选用化学药剂进行彻底除草,并且省工省时。具体可以采用专门杀除禾本科植物的除草剂,也可以采用“药田宝”进行除草[5]。
采收期以种植3~4年收获为宜,模拟野生条件下采收期至少种植4年以上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季解冻后、萌芽前采挖。种植的3年生黄芩每亩可收鲜货750kg左右,制成干货可有200~300kg。但种植的4年生以上黄芩质量好,产量高,根条粗,质地坚实,肉色黄,黄芩素含量高。采收种子可在9月进行,每亩可收获种子5~10kg。黄芩采挖后,要去掉残茎,晒至半干时放入萝筐内撞掉老皮,使根呈黄色,然后再摊开晾晒至全干;但不能过度曝晒,否则,根条发红,影响质量。同时,注意切不可水洗或被雨淋,否则根条会变绿发黑,造成质量和等级下降。
综上所述,坡耕地黄芩的种植和一般地区黄芩的种植有一些区别和不同,在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不同,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在坡耕地上种植和管理好黄芩,达到黄芩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还需要预防黄芩的病虫害,针对黄芩可能出现的一些病虫害现象进行提前防治和了解,一旦出现这些病虫害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由于处理不当造成损失。黄芩在收获之后,也需要合理地加工和储藏,这样才能让其不受到虫蛀、霉变以及受潮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保证其药性和价值,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