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以现代化经济制度为基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开启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继续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中央宣讲团成员、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上海企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11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一幕幕“智能制造大片”不断上演,宝钢“数字钢卷”凸显制造业生产新方向。
★近日,有关专家表示,一个增速相对平稳、发展提质增效、结构进一步优化、民众福祉增进、社会和谐有序和政策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新周期初现端倪。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韩保江: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2.蔡:未来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高培勇:切忌滥用将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1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质量变革是核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延续新常态以来增速向中高速收敛的态势,提高质量和效率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十九大报告不提GDP翻番,顺应了经济发展从“求数量”到“求质量”的变化。“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被同时写进十九大报告。推动质量变革,必须转变单纯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须扭转单纯依靠工业产能增量扩能的经济结构,必须摒弃单纯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形成的增长动力。质量变革是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汰,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逐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
效率变革是主线,是经济永恒的主题。经济效率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经济发展的桎梏,包括行政性垄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严重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效率变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营的能源、物流、通讯、融资等成本。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此外,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和治理各类经济泡沫,降低过高的杠杆率。
动力变革是根本,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从依靠要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智慧经济、知识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科技创新红利的转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组织、管理、技术、人才等的全方位创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队伍。
【决策看点】
●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7日至8日在西安举办。大会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引领未来,硬科技发展西安”为主题,围绕硬科技“八路军”(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全球硬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多场分论坛及系列活动,旨在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共享平台,打造中国的硬科技品牌名片。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11313”架构解析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7”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11313”架构进行了描述,即:坚持一个方针,即“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即“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一个产业体系,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即“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11月9日
2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三大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际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牛鼻子”。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处于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爆发期,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超前布局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为抓手,增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决定未来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要素,正在催生以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通过融合发展,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过程智能化,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打败人类棋手的AlphaGo到无人汽车,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不断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要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打造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务、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
【决策看点】
●日前,有关专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现代经济体系应当包括五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现代制造业、现代装备业以及体现现代产业进步的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二是现代经济体系一定是绿色的、能体现出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三是未来应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而不是数量;四是中国所要构建的现代经济体系一定是市场化的;五是起基础作用的虽然是现代制造业与现代装备业,但是起核心作用的一定是现代金融业。
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九大显著特征
现代化经济体系到底是什么样?近日,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撰文指出,如果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具体化,应该具有九个方面的特征,即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平衡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共赢发展、共享共富发展、劳资包容发展、虚实共生发展、公私混合发展、两手互济发展的经济体系。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10月27日
3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
通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底蕴的“中国品牌”和“金字招牌”,是未来中国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
现代工业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工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工业现代化在关键指标等方面相较工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必须加快促进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增材制造,在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加快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焕发巨大生机和活力。
现代农业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首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次,用现代科技装备武装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再次,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特别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要求,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探索“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
现代服务业要瞄准高端化、集群化、差异化、外向化。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从服务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既需补课,又要赶超。在新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商等重点领域,切实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鼓励优势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理念,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要特别重视和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直接债务融资、产业基金支持、银企对接、转贷应急、融资租赁等配套政策体系,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深化产融合作。
【决策看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撰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文中指出,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需要防范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执政者可能遇到的“塔西佗陷阱”现象,以及新兴大国崛起中潜在的“休昔底德陷阱”现象和“金德尔伯格陷阱”现象,也需要我们夯实国内发展的基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使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立于不败之地。
4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现代政府、现代企业、现代市场三大形态
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就是现代化的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经济体系,是以完善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基础的实现产权高效激励、要素自然流动、价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系。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先手棋推进现代政府建设。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现代的科技和经济,更表现为现代的政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牵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减证和推进“证照分离”,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压缩负面清单事项。同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此外,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清理废除一切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为“双创”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企业全面创新为抓手推动现代企业建设。现代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要构建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企业制度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管理上创新,形成企业内部活力旺盛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在技术上创新,善于重组重构现有技术,发挥最大效率。在产品上创新,围绕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和民族复兴要求来创新设计生产经营。在资源上创新,善于利用现有的期货、证券、债券、货币交易平台,整合全球资源,通过降低成本,实现价值创新。
以负面清单制度为统领推动现代市场建设。现代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和根本性作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利用好从明年起全国统一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机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为外商、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环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