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韩 迟
(西安开放大学 财经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00)
夫农,天下之本也。农业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14亿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的农产品惊人,约700000 t粮食、98000 t油、1920000 t菜和230000 t肉。毫不夸张地讲,农业是每个国家最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家要发展,首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14亿人口的饭碗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袤,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农业产业规模巨大。当前以家庭承包制经营为基础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主流,该农业生产方式缺点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农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以单个的传统农业为经营主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生活物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也给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当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入手,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中观经济领域应用经济学,它的主要研究重点是国民经济中各类产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各类产业结构的演进、调整及优化等;(2)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行为关系、利益关系、交易关系等组织关系;(3)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各类产业在某一地域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同时提供规划方案等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产业快速分化,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内的各种企业关系于产业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产业及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自身发展来看,当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是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提升仍然相对滞后,北方与南方地区之间、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可以确切地讲,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2]。因此,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农业产业依然归属于基础产业。从产业结构理论来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被动型瓶颈模式,即优先发展市场需求高、利润高的产业,一旦这些高需求产业发展受到基础产业发展不足的制约后,才会去考虑进一步发展基础产业;另一种是主动型植树模式,即优先大力发展如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发展其他产业打造优良的发展条件[1]。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道路及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基本转变为主动型植树模式。
国家统计局对2021年全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3],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增加值为83086亿元,比2020年增长7.1%,占全年GDP的比重为7.3%。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农业产业以及农业各产业链产生的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当代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8285万t,比2020年增产2.0%,同时全年肉产品(主要包括猪牛羊禽)产量以及水产品产量均有所增加;全年棉花产量、木材产量略有减少。所谓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生产向非农业经济部门提供大量的食品和原材料,保障了国家、社会正常的运转。毫不夸张地讲,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4]。国家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健康生产,同时农业产业的体量对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图1 2021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图2 2017~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
图3 2021 年全国主要农业生产物资产量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但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才首次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5]。相较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也加快了进程。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开始初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模式发生改变以及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不断提升。
从1996年第1次统计开始开展全国农业普查,此后每隔10年统计1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6-8]:在过去的20多年,全国农村从业人员逐年下降,从1996年末开始统计,全国农村从业人员为56085.58万人;而到了2006年末,农村从业人员为34874万人,下降比例为37.82%。这10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激增,农民在农业收入上的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收入上的增长幅度,导致大量的农村人涌入城市,不再从事农业农村生产工作;再到2016年末,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依旧在减少,相比2006年,降幅为9.90%。
而全国农业经营户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却逐年增加。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农业经营户由原来的19411万户增加到20016万户,增幅比例为3.12%。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原来的35.63万个增加到39.50万个,增幅达10.86%。而2006年到2016年这10年间,农业经营户增加到20743万户,增幅比例为3.63%。但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比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增长 415.45%。
基于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不难看出,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农业从业人数减少,但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呈爆发式增加,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已经开始由独立农户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转变[9],这一改变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脚步,优化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最早发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后世界各国开始效仿。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指通过流转农民手中的土地,采用集中管理经营等方式的一种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也是一种现代的产业组织形式,其优点是能够扩大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规模,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产品销售企业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站式的发展,其核心是建立和运营一个完整的农业体系。当前,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概括主要包括4种,分别为“农业生产大户”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10-12]。
图4 1996~2016年全国农村农业从业人口
图5 1996~2016年全国农村农业经营户
图6 1996~2016年全国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主要经营模式发生变迁,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主要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初期阶段,出于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户的收入考虑,主要经营模式以“农业生产大户”为主,即采用政策、金融等措施扶持小散农户扩大规模发展,使其成为有竞争实力的农业生产大户。但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人地矛盾相对不突出的大田粮食作物种植区,且该模式发展规模受制于土地面积,产业带动能力较差,多适合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农业产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农业生产大户”这种经营模式受限于不能大规模推广,逐渐过渡到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业龙头企业这3种不同的组织形态,把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逐渐演变出以合作社或由村集体构建的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以及农业领域龙头企业联系起来的3种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是指农业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直接签订农产品订购合同,农户只需按照农业加工企业的要求生产相应的农产品即可。农户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种植方向明确,利益得到保障。同时企业也规避了生产原料不至于的风险,减少了采购的中间环节,节约加工成本。但在这种模式,订购企业一般占据主导权,而农户很难分享农业产品的市场溢价。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以专业的农业合作社为纽带,将众多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较大规模的经营群体,然后再去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对接。这种模式下,合作社作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农户与企业之间不接触,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变成了一对一,即“农户-合作社”“合作社-企业”。这种合作模式不易受土地的限制,适用于各类地区,但由于在合作社中可能存在经营不善、管理要求不严格等内部原因,导致合作社与农户以及企业之间联系不及时,关系不稳定等,会使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风险等。而“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由村委会或者中国共产党村支部委员会为首,创办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再由合作社代表全体参加合作社的村民集体与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合作。这种模式下,村民以土地、劳动等入股,村集体以集体资产等入股,而村党支部具有主导地位,发挥其公信力、组织力,更好地带动本村村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共同富裕。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领域龙头企业的认定能够明显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信息统计,从2000年到2021年这21年间,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了7批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批次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批)监测合格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仅137家,而到了2019年的第六批以及2021年的第七批获认定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较高,分别为427、413家。累计认定了208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越来越多农业领域龙头企业的认定,更能引领农业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经营模式主要还是以合作社或由村集体构建的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以及农业领域龙头企业联系起来的经营模式发展,能够有效地把农户组织起来,发展壮大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图7 2000~2021年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各省分布数量
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而且农业生产种植历史悠久。据联合国FAO数据库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谷物、肉类、棉花、花生、茶叶以及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大豆、油菜籽、甘蔗等农产品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在满足了自身消费增长需要之余,还向国际市场上出口了大米、小麦等农产品。近年来,我国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协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不断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各项生产和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全球农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13],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包括1个核心领域“农林牧渔业”,9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相关领域,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3万亿元,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81397亿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而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66900亿元,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05倍,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47%[14]。从农业及相关产业大类来看,增加值规模居首位的为农林牧渔业,占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8%;第二位食用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与制造增加值为34823亿元,占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9%;第三位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品流通服务增加值为22278亿元,占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3%。由此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而农业的内涵、价值以及功能正在发生重大的改变,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开始初显成效。
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下,个体户式农业生厂经营方式劣势不断凸显,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而农业产业化更能有助于解决这些劣势。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正高速发展,虽然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总体水平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图8 2000~2021年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批次认定数量
表1 中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图9 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于保证国内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这一前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15-17]。
(1)我国农业产业化区域发展程度不平衡。在地域之间,以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而同一地域之间,又以本区域内省会等经济相对周边城市较发达的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面对农业产业化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首先要对农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搞“一刀切”农业产业,应当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农业种植历史以及市场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科学的农业产业链,保障农业产业化区域协调发展。
(2)长期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体制下,农村市场经济越往纵深发展,这种个体化分散经营模式与市场经济就越显得格格不入且矛盾重重,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农户以及村集体建立专业的合作社,由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工作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农业农村经济。
(3)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农业人才以及农业龙头企业,而当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农技人才,同时国内严重缺乏有实力的大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小规模企业等。因此,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人才补贴政策,激励具有专业能力的年轻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鼓励农业生产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政府也要尽可能地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扶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壮大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在当前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乃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当前国情农情,注重实际,顺应时代要求,认真分析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们所用。同时还要有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农业产业化问题,努力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