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稻区稻蛙共生适宜的养蛙密度

时间:2024-05-24

曾 涛, 熊玉唐, 陈 卓, 凡 迪, 赵 洪, 刘 垚, 罗国衡, 陈辉志, 金 明*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州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3.遵义市播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遵义 563100; 4.天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天柱 556600; 5.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贵州 遵义 563100)

稻田养殖技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并涌现出多种模式,其中,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我国稻鱼、稻鸭、稻鱼鸭、稻虾和稻蟹等模式当前有大面积应用[2],稻田养蛙在我国亦有小面积示范,由于各地生态条件不同,稻田养蛙的应用技术亦有较大差异。贵州稻田养蛙尚处起步阶段,2017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与贵州大学从湖南引进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Tadpoles),在贵州7个县进行了稻田养蛙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3]。为稻田养蛙技术在贵州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8年笔者等在有稻田养蛙基础的遵义市播州区、天柱县开展了养蛙适宜密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较典型的稻区遵义市播州区、天柱县进行,播州区试验设在石板镇池坪村贵州山至金农业生态公司水稻基地内,位于106°44′E、27°32′N,海拔860 m,全田面积1 874 m2,土壤肥力中等,冬闲田,排灌条件好,水质无污染。天柱县试验设在高酿镇隆寨村姚仁友农户的责任田,位于109°03′E、26°43′N,海拔618 m,面积1 201 m2,肥力中上等,冬闲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1.2 试验材料

1.2.1 稻与蛙 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由贵州卓豪农业公司提供)。蛙品种为黑斑蛙(由天柱宏鑫养殖公司提供),天柱县投放时大小约1.1 g/只,播州区投放时大小约1.5 g/只。

1.2.2 其他 50 mm钢管、2.0 cm纱网、超密纱网、食台(木条+超密纱网制作)、饲料(由大北农集团生产)、水稻专用复合肥、尿素、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A:不放黑斑蛙(CK),处理B:放黑斑蛙0.5万只/667m2,处理C:放黑斑蛙1万只/667m2,处理D:放黑斑蛙1.5万只/667m2,处理E:放黑斑蛙2万只/667m2。小区面积100 m2(长15 m、宽6.7 m),不设重复。处理A~E的小区投放蛙密度分别为0只、750只、1 500只、2 250只和3 000只。水稻栽插规格(24+36)cm×18 cm。每小区四周置4个食台,食台下放2块木板作蛙着力踏板,小区间用天网与围网隔开。

1.4 试验经过

1.4.1 播州区 于2018年4月12日进行湿润育秧播种,并用无纺布覆盖。大田移栽为5月26日,施农家肥500 kg/667m2和40%复合肥40 kg/667m2。6月2日施尿素8 kg/667m2作分蘖肥,6月26日投放蛙苗,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根据黑斑蛙的食用情况灵活投料。7月3日施尿素5 kg/667m2和氯化钾7.5 kg/667m2作穗肥。水稻 9月16日成熟,9月23日收获,测定其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并进行测产;同时对黑斑蛙分区进行测产验收,大于30 g的定义为商品蛙。

1.4.2 天柱县 于2018年4月13日进行钵体育苗,并用无纺布覆盖。于5月5日移栽,施45%复合肥40 kg/667m2,5月11日施尿素8 kg/667m2作分蘖肥,6月5日投放蛙苗,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根据蛙的食用情况灵活投料。6月25日施尿素3 kg/667m2和氯化钾7.5 kg/667m2作穗肥,9月10日水稻成熟并收割,测定其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并进行测产;同时对黑斑蛙分区进行测产,大于30 g的定义为商品蛙。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蛙共生水稻的生长与产量

从表1看出,同一地点不同处理水稻的全生育期相同,播州区均为157 d,天柱县均为151 d。水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单产、实际单产同一地点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大。总体看,播州区水稻产量以不投放蛙苗的最高,天柱县以投放蛙苗2万只/667m2的水稻产量最高,分别为565.8 kg/667m2和695.2 kg/667m2。从2个地点看,在黑斑蛙相同投放量下,天柱县的水稻实际单产均高于播州区,这可能与气候环境、栽培管理措施有关。

表1 不同处理水稻的生长与产量

2.2 稻蛙共生黑斑蛙的生长情况

从表2可知,播州区的黑斑蛙随投放密度增加成活率、平均重均下降,0.5万只/667m2的存活率、平均重均最高,分别为58.02%和38.79 g/只;2万只/667m2最低,分别为24.41%和35.45 g/只。天柱县的随投放密度增加存活率、平均重均先增加后降低,1万只/667m2的最高,分别为58.30%和39.47 g/只;2万只/667m2最低,分别为38.42%和33.42 g/只。2个试验点的单只蛙重多数超过30 g,有小部分低于30 g。从商品蛙看,其数量播州区为2 748~4 689只/667m2,天柱县为2 341~5 856只/667m2;其重量播州区为108.52~168.35 kg/667m2,天柱县为92.05~221.44 kg/667m2。30 g以下蛙,播州区在140~193只/667m2,差异不大;天柱县的差异较大,最少为233只/667m2,最多为1 828只/667m2,尤其是密度在2万只/667m2时,有23.79%的蛙达不到商品标准。天柱县在投放密度1万~2万只/667m2时,蛙总重、商品蛙重均高于播州区,且天柱县的商品蛙重均超过200 kg/667m2。

表2 不同处理黑斑蛙的生长情况

2.3 稻蛙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

从表3可知,播州区和天柱县2个地点的物化成本均有差异,导致稻蛙养殖的成本亦出现差异。从合计产值看,播州区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纯收益在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时最高,为2 983元/667m2;其次是1万只/667m2,为1 720元/667m2;在1.5万~2万只/667m2时纯收益均为负数。天柱县合计产值在投放密度1万~2万只/667m2时均超过1.3万元/667m2,其中1万只/667m2时纯收益最高,为4 765元/667m2;其次是1.5万只/667m2,为2 318元/667m2;2万只/667m2时纯收益比净作低。从经济效益看,播州区的最适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天柱县为1万只/667m2。

表3 不同处理稻蛙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

注:播州区和天柱县的租地、农资均有差异,投入建材如围栏、网、绑杆、食台均按3年使用寿命折算,有蛙的小区投放4个;播州区稻谷收购价4元/kg、商品蛙60元/kg,天柱县稻谷收购价3.6元/kg、商品蛙50元/kg。

Note:There were difference between Bozhou District and Tianzhu County such as rent land, fertilizer and etc, the fence, seine, pole,dining table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3 years, 4 dining tables was applied in each exprimental area. The price of rice and frog in Bozhou District were 4 Yuan/kg, 60 Yuan/kg, and the price of which in Tianzhu County were 3.6 Yuan/kg, 50 Yuan/kg, respectively.

3 结论与讨论

稻田养蛙在贵州尚处于起步阶段,掌握适宜的投放密度是发展稻蛙产业的基础,因此,探索出各地适宜的投放密度尤为重要。贵州省2017年从湖南省引进黑斑蛙在7个县进行养殖试验,按高密度3万只/667m2养殖,导致大量蛙苗死亡,存活率均不足20%,可能与长距离的蛙苗运输有关。2018年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小蛙的情况下,最高存活率接近60%。天柱县的黑斑蛙存活率均高于播州区,可能与运输距离有关,天柱县就地放苗,而播州区进行了长途运输。

从贵州典型稻区遵义市播州区和天柱县的试验结果看,在稻蛙共育条件下,黑斑蛙不同投放量对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黑斑蛙生长有影响,播州区的以最低投放密度0.5万只/667m2最高,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天柱县以1万只/667m2最高,在1万~2万只/667m2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商品蛙数量与存活率变化趋势一致,密度越大商品率越低。从纯收益看,播州区的黑斑蛙最适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纯收益为2 983元/667m2;密度在1.5万~2万只/667m2出现亏损。天柱县的最适投放密度为1万只/667m2,纯收益为4 765元/667m2。有研究表明,稻蛙共生模式以投放3 000~6 000只/667m2较好[4-5],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可能与投蛙苗的种类和大小有关。为提高养蛙存活率,增加商品效益,还需从投放卵块、蝌蚪及蛙苗规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推动贵州稻蛙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