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

时间:2024-05-24

胡义涛,朱 颖*,莫晓琪,陈德超

(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

胡义涛1,朱 颖1*,莫晓琪1,陈德超2

(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为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以溧阳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成果报告和溧阳天目湖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为本底数据,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评分为75分,其中物种多样性评分为35分,生态系统多样性评分为40分。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等级为一般。

生物多样性评价;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溧阳;江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发活动越来越频繁,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导致环境污染、生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其评价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是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依据。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一[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逐步开始重视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研究[2-8]。在生物多样性评价应用实践方面,朱万泽等[9]以县域为评价单元综合评价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将其分为极重要、较重要和重要的县域单元。潘景璐[10]从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威胁,构建了敏感(本底)-压力(干扰)-弹性(反馈)的评价思路。孙砚峰等[11]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河北滦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

溧阳市地处宜溧山区和茅山山系,是江苏省物种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溧阳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溧阳当地特色物种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Thunb.)等濒临灭绝,外来入侵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等蔓延严重。目前,针对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和土地利用等方面[12-14],综合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对较少。为此,笔者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以溧阳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成果报告以及多次实地调研数据为本底数据,对溧阳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摸清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为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苏州科技学院和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溧阳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成果报告(2015年)”和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溧阳天目湖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2013年)”为本底数据,以江苏省志[1517]及有关溧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报道[18-24]为补充数据。

1.2 评价方法

1.2.1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赋值标准

1)根据溧阳市自身的物种特点、生态系统的生境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层次和价值等因素,参照文献[8]和[11]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以及中国环保部发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多样性(A)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为一级指标,多种多度(A1)、物种相对丰度(A2)、受威胁物种程度(A3)、外来物种入侵度(A4)、物种特有性(A5)、生境类型多样性(B1)、生境稀有性(B2)、自然性(B3)、面积适应性(B4)和生态系统稳定性(B5)为二级指标建立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为其赋值(表1)。在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过程中,由于生物多样性层次的复杂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主要以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个层次为主,暂不考虑基因多样性。

2)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并对评价指标的二级指标进行逐项打分,获得对应的二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的总和即为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分值(R)。

式中,Ai为物种多样性第i个二级指标分值,Bj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第j个二级指标分值。

1.2.2 生物多样性评价等级标准 根据生物多样性评价分值(R),将生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分为高、中、一般、低和差等5个等级(表2)。

表1 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标准Table 1 Assessment index and evaluating standard for biodiversity of Liyang City

表2 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等级指标Table 2 Biodiversity evaluation index of Liyang City

2 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溧阳市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 153种,野生高等动物929种,分别占溧阳物种总数的55.4%和44.6%,受威胁保护的国家级物种62种。其中,包括银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8种,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和虎纹蛙(tiger frog)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50种,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Rendle)Keng〕等国家三级保护物种4种,外来入侵植物16种,特有物种15种。

溧阳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类型较为多样,无明显的结构变化,研究地有效面积大小较适宜,基本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生境受到轻微侵扰和破坏,在戴埠镇发现江苏境内被认为绝迹10年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香果树天然群落。由表3可知,溧阳市物种多样性的评价得分为35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价得分为40分,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R)为75分。

表3 溧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得分Table 3 Biodivers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Liyang City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果表明,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得分为75分。其中,物种多样性得分35分,生态系统多样性得分40分。说明,溧阳市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物种数量一般,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丰富。与杨学军等[12]对溧阳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一致。但由于所采用评价方法不同,所以不具有横向比较价值。

2)溧阳市物种多样性得分占总分比例相对较小。其中,二级指标的受威胁物种程度和物种特有性得分较低,仅4分。表明,溧阳市受威胁保护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中国特有物种丰富度较低,与沈静静等[26]对常州丘陵山区维管束植物研究结果一致。加强珍稀物种以及特有物种的保护,建立珍稀物种保护重点和次重点区,在毛竹和水杉等人工强势种分布区域建设濒危珍稀植物的生态廊道,以沟通所剩不多的生物多样性遗存基地,促进物种交流。

3)溧阳市生态系统多样性得分相对物种多样性得分较高。其中,二级指标得分均为8分,表明溧阳市生态系统保护水平较高。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大面积的开山采石留下的裸露岩石表面使得林地覆盖面积不断降低[27],生态系统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划定生态系统多样性较高区域的栖息地重点保护区和次重点保护区,构建沿河道的水体廊道、沿道路绿化带的陆地植被廊道以及沿自然环境的生态廊道连接重点和次重点保护区,加快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以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1]李宏群,韩宗先,吴少斌,等.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32-34,38.

[2]Reid W V,MeNeely J A,Tunstall D B,et al.Biodi-versity Indicators for policy-makers[M].Washington D 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993.

[3]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Committee.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Biodiversity Synthesis[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tific Press,2005:8-21.

[4]李 果,吴晓莆,罗遵兰,等.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J].生物多样性,2011(5):497-504.

[5]万本太,徐海根,丁 晖,等.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1):97-106.

[6]曾志新,罗 军,颜立红,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湖南林业科技,1999(2):27-30.

[7]罗海波,张秋琴,李 灿.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225-228.

[8]吴琳娜,罗海波.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分区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243-247.

[9]朱万泽,范建容,王玉宽,等.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以县域为评价单元[J].生态学报,2009(5):2603-2611.

[10]潘景璐.基于生境压力的发展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1]孙砚峰,武丽娜,李少云,等.河北省滦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7):185-187.

[12]杨学军,姜志林.溧阳地区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1(4):671-675.

[13]杨学军,姜志林,蒋如生,等.溧阳地区森林景观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8(3):5-8.

[14]李国砚,董雅文,刘晓玫,等.天目湖流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景观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8(1):180-184.

[1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6]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10:生物志·动物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17]倪 勇,伍汉霖.江苏鱼类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8]鲁长虎.江苏鸟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19]唐晟凯,张彤晴,孔优佳,等.滆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09(6):20-24.

[20]路亚北,万永红.常州地区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J].华东昆虫学报,2003(2):7-12.

[21]路亚北.江苏常州宜溧低山丘陵地区天敌昆虫调查初报[J].四川动物,2004(2):117-119.

[22]龙连娣,缪绅裕,陶文琴.中国公布的3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与入侵现状分析[J].生态科学,2015(3):31-36.

[23]寿海洋,闫小玲,叶 康,等.江苏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6):793-807.

[24]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3):245-257.

[25]王华东,刘贤姝.开发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方法构想[J].重庆环境科学,1996(1):15-19.

[26]沈静静.常州丘陵山区维管植物多样性、主要森林群落及其资源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7]梁雨桐,龚志冬.基于RS和GIS的溧阳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用地矛盾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06-1709.

(责任编辑:王 海)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in Liyang City

HU Yitao1,ZHU Ying1*,MO Xiaoqi1,CHEN Dechao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Jiangsu215000;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Jiangsu215000,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iyang City,the report of the biological species resources of Liyang City and the plant resources of Tianmu Lake Forest Park were used as data to evaluate biodiversity by aggressive indicator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Result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was 75in Liyang City,and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the ecosystem diversity were 35and 40respectively.The biodiversity of Liyang City was at general level.

biodiversity assessment;species diversity;ecosystem diversity;Liyang;Jiangsu

S718

A

1001-3601(2016)07-0316-0130-03

2016-01-09;2016-06-26修回

江苏省高校社会哲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水网城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策略”(2013SJB790052);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资助项目“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苏教研(2012)2];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资助项目(2015)

胡义涛(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地域生态环境与景观规划。E-mail:627955704@qq.com

*通讯作者:朱 颖(1973-),女,副教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zhuying@mail.usts.edu.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