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初探

时间:2024-05-24

周 晨,董红刚 ,史明武,易红娟,刘永忠,田子华*

(1.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南京 210036;2.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 225000;3.连云港市东海县植保检疫站,江苏连云港 222300;4.南通市通州区植保指导站,江苏南通 226300;5.靖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靖江 214500)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主要病害之一[1]。江苏省水稻产区纹枯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17年,江苏省水稻纹枯病发生184.7万hm2,造成产量损失5.3万吨。因此,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新型高效药剂刻不容缓。目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效果突出的多为进口药剂[2]。近年来,国内厂家开发出一些新型复配剂[3]。为明确复配剂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示范,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商品名农艾抛,6%噻呋酰胺+2%嘧菌酯),南京高正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对照药剂:靖江用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金漫穗),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东海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名黄龙穗喜),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通州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名稻康瑞),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处理设计如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表

其中邗江共设10个处理(处理①~处理⑩),其中处理①~处理⑨面积为1 000~1 668 m2,空白对照面积333.5 m2,无对照药剂,不设重复。东海共设11个处理,每处理面积667 m2,对照药剂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为337.5 g/hm2,不设重复。通州共设11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167 m2,对照药剂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为337.5 g/hm2,不设重复。靖江共设11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667~1 467.4 m2,对照药剂为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制剂用量为600 g/hm2,试验不设重复。对照药剂均于水稻分蘖盛期施用1次。

1.3 试验田概况

试验安排在邗江、东海、通州、靖江。其中邗江试验地设在槐泗镇许巷村,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栽插方式为机插,栽插时间为6月20日;东海试验地设在石榴街道麻汪村,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栽插方式为机插,栽插时间为6月29日;通州试验地设在金沙街道金北村,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栽插方式为机插,栽插时间为6月23日;靖江试验地设在斜桥镇富民村一三家庭农场,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栽插方式为机插,栽插时间为6月22日。

1.4 调查方法

邗江、靖江试验点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后7、14、25~30、55~60 d各进行1次药效调查,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穴,计25穴,记载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株率、病株率防效以及病指、病指防效。东海试验点8月21日调查最终病情,每处理2行连续调查200穴,根据穴病斑高度分级。通州试验点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10 d、21 d各进行1次药效调查。调查方法同邗江调查方法。

1.5 纹枯病分级标准及药效计算方式

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3级,第3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1.6 安全性调查

试验期间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症状,如有药害记录药害程度,准确描述作物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并提供实物照片等。此外,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邗江试验点防效

邗江试验点6月29日施药的3个药剂处理(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在4次调查中均未见水稻纹枯病发生,病株率和病株率防效分别为0和100%。空白对照7月5日、7月12日、7月25日、8月22日的病株率分别为1.00%、2.10%、10.62%、20.10%。

7月12日施药的3个处理(处理④、处理⑤、处理⑥)在7月18日、7月25日、8月7日的调查中均未见纹枯病发生,病株率和病株率防效分别为0和100%。9月8日调查结果显示,处理④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16.0%和17.53%;处理⑤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7.9%和59.28%;处理⑥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11.2%和42.27%;空白对照病株率为19.4%。

7月25日施药的3个处理(处理⑦、处理⑧、处理⑨)在7月31日、8月7日的调查中,病株率和病株率防效分别为0和100%。在8月22日的调查中,处理⑦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11.39%和43.33%;处理⑧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2.57%和87.21%;处理⑨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0.80%和96.02%。在9月22日的调查中,处理⑦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26.75%和72.58%;处理⑧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2.73%和82.39%;处理⑨的病株率、病株率防效分别为6.35%和59.03%;空白对照病株率为15.50%。

纹枯病发生前期呈水平扩展,病株率较为准确地反映发病情况;后期为垂直扩展阶段,通常采用病指反映发病情况。因此,在纹枯病发生后期(9月26日)调查病指,结果见表2。

表2 各处理对纹枯病的病指防效(邗江)

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田间保水具有较高要求,6月29日、7月12日处于梅雨期,7月底受台风影响,气候对药剂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且由于试验未设重复,试验田面积较大,田块间病情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2.2 东海试验点防效

东海试验点药效试验调查结果见表3。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用药期不同,防治效果稍有不同。各处理总体防效均在90%以上,施用时间以早期施用为好,不同剂量间防效差别不明显。由于试验未设重复,试验田块面积较大,田块间病情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数据有所偏差。

表3 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东海)

2.3 通州试验点防效

通州试验点药效试验调查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相同施药期,随着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用药剂量的增加,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随之提高;相同剂量下,水稻分蘖盛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机插秧封闭时和水稻封行前施药的防效,且机插秧封闭时用药效果好于水稻封行前用药效果。

表4 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通州)

2.4 靖江试验点防效

靖江试验点调查结果显示:药后7 d,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各处理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均在50%以上,防效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但低于对照药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的药效;药后14 d,供试药剂各处理防效明显下降,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仍低于对照药剂。由于其他用药时期处于梅雨期,未能保水,药液流失,影响防效,导致总体效果较差,数据缺乏参考性,故不列出。

2.5 对作物的安全性

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在试验设定剂量和时期施用,田间水稻生长正常,未出现水稻矮化、褪绿、畸形等药害症状,也未出现刺激生长和促进成熟等现象。在2 250~3 750 g/hm2剂量下,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其即抛即用,使用方便,省工省力,但需要注意田间保水,以减少药液损失。从使用时期上来看,其在水稻前期使用效果较好,且持效期较长;迟用药则药效下降,水稻后期田间郁蔽,不利于药剂扩散,因此,最佳施用期为水稻封行前。从使用剂量上来看,制剂用量以3 000 g/hm2为宜。综合分析,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3 000 g/hm2防效与对照药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37.5 g/hm2的防效相当。由于示范区面积较大,未开展重复试验进行方差分析,田块间由于水肥管理、病情发展等自身原因,可能导致部分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靖江点试验期间恰逢梅雨,药后田间未能保水,试验结果不能完全体现出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的真实防效,因此,还需要对其效果进一步验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