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4-05-24

时小琳,戴永务,刘伟平

(1. 福建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2;2.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茶籽油是中国特有的高级木本食用油,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战略途径。因而,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总书记于2015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油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委做好关于油茶补贴及油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调研。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提出这个问题,强调要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与精准性。油茶一般7-8年进入盛产期,前期抚育投入成本很高,因而需要相应的补贴政策予以激励。福建作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省份,以油茶经营户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现有油茶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有利于调整和完善农林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政策的瞄准性,从而更好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目前在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生产资料投入行为影响方面,已有研究结论还不一致。一是认为补贴通过影响农户的投入行为进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补贴政策能增加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水平,如部分学者指出补贴政策刺激农户增加土地与资本的投入[1-4];另有学者认为补贴政策能增加农户对农地的肥料投入[5-6];张慧琴等[7]指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提高了主产区农户土地要素的投入,进而增加了粮食产量,而非主产区则直接增加了粮食产量;李江一[8]指出农业补贴政策完全通过影响农业投入来影响农业产出,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刺激农户增加了化肥与种子等生产资料、农业机械以及雇佣劳动力的投入,但未能刺激农户增加自有劳动的供给;张慧琴等[9]认为粮食补贴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但产出效果不明显;钟春平等[10]指出农业补贴部分提高了要素投入和单位产量,但不足以刺激农户对农业投入行为进行较大地改变。二是部分学者认为补贴政策对农户的投资决策行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11-13]。三是许多学者还从肥料补贴的挤出效应的角度分析农户农业生产的肥料投入行为,指出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肥料的商业需求、有机肥的使用强度等产生挤出效应,影响着农户农业生产的投入水平[14-16];而Xu等[17]指出化肥补贴政策减少了私营部门相对活跃且平均财富水平较高的地区对肥料的使用,但刺激了私营部门不活跃的贫困地区对肥料的需求。

综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分析补贴政策对农户农业投入行为的影响,少有研究专门针对林业补贴政策对林农生产资料投入水平的影响展开分析,且农林业间补贴政策差异性与农林业间行业差异性的存在,专门针对补贴政策对林农的投资决策行为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而油茶又是一种具有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抚育投入成本高、较为特殊的林产品,那么目前农户对油茶抚育投入情况如何,补贴政策是否会影响到农户的油茶抚育投入水平呢?因此,本研究基于对福建省216户油茶经营户的调查,采用稳健回归的方法,将补贴政策作为最关键的自变量引入模型,分析现有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他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水平的因素,以便完善现有政策,找出农户油茶经营的困难之所在,从而促进油茶产业整体生产效益的提升。

1 研究方法

1.1 模型构建

本研究采用2014年家庭油茶抚育投入总额作为因变量,将家庭油茶林补贴收入(SUB)这一政策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其余林地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环境特征变量和个人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借鉴李江一[8]、吴连翠和蔡红辉[18]、王欧和杨进[19]的研究,构建模型为:

式中:因变量Yi表示i农户的家庭油茶抚育投入总额,自变量Xv表示家庭油茶补贴收入,控制变量Xij表示影响i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其他因素,具体包括家庭油茶经营面积、土壤肥力、家庭剩余劳动力、家庭负债情况、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具有社会资本、是否具有非农劳动技能、户主身体素质、农户风险偏好、劳动力成本、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с、β、γ为待估计参数,μi为随机误差项。

1.2 变量选择及说明

油茶产业是经济林产业,科学合理的抚育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是油茶丰产增效的关键。油茶抚育管理环节通常包括垦复、锄草、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对农户形成了较大压力,那么油茶补贴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利于缓解农户油茶经营的抚育管理成本,激励农户加大对油茶的抚育管理力度?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因素有多方面,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在已有研究[2-3,19-20]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政策变量、林地特征、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和环境特征等5个方面变量作为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解释变量。

1)政策变量。政策变量主要指油茶补贴政策,本研究选取新老油茶林补贴收入(万元),即截止2014年底家庭油茶林地块所获得的补贴收入额作为政策变量,分析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油茶补贴政策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最为重要的解释变量,补贴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油茶抚育投入成本,当农户获得补贴时,经营成本与压力相对下降,便能加大对油茶的抚育管理力度。本研究以家庭油茶林补贴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2)林地特征变量。林地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家庭油茶经营面积、土壤肥力。家庭油茶经营面积(hm2)指截止2014年底家庭经营的油茶总面积。油茶经营面积是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水平的重要变量之一,通常情况下,油茶经营面积越大,油茶抚育总投入也相对更多。

林地土壤是油茶生产的物质基础,林地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林木生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因此,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油茶抚育投入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农户肥料投入的水平。正常情况下,土壤肥力越肥沃,农户所需投入到该油茶林地块的有机肥、化肥等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相应更少,但油茶相对比较耐贫瘠,所以土壤肥力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影响是否显著还有待考察。本研究将油茶林地块的土壤肥力等级程度分为肥沃、中等、贫瘠3种情况,分析土壤肥力肥沃、土壤肥力中等与土壤肥力贫瘠的油茶林地相比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

3)家庭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家庭剩余劳动力、家庭负债情况。家庭剩余劳动力也是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因素之一,家庭剩余劳动力人数(人)即家庭劳动力数量减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剩余劳动力越多,越有条件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对油茶进行抚育管理,包括锄草、施肥、剪枝等,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家庭负债情况指截止2014年底家庭的负债总金额(万元)。家庭负债情况也可能会影响到农户的油茶抚育投入水平,一般来说,家庭负债越多,农户可支配资金则相对较少,投入到油茶经营管理的资金或物质资本可能就越少,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

4)个人特征变量。个人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具有社会资本、是否具有非农劳动技能、户主身体素质和农户风险偏好。户主年龄(周岁)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有待估计。一般而言,户主年龄越大,精力相对不足,越不会对油茶进行较大力度的抚育管理;且户主年龄越大,其经营油茶可能受“人种天养”观念的影响更深,对油茶抚育投入也就越低,理论预期具有负向影响;但目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劳动力,因而这些农户也可能是经营油茶的主要劳动力,故不排除具有正向影响的可能。

户主受教育年限(年)指正规教育,以及夜校、新型农民班等。当农户受教育年限越多时,其文化水平相对也比较高,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相对较快,获得非农劳动就业的机会则更多,更不会去从事油茶经营抚育,理论预期具有负向影响。

社会资本指是否是党员、是否当过村干部或小组组长等。针对拥有社会资本的油茶经营户来说可能因其能更快的了解到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且吸收油茶经营管理技术的能力更强,从而更能达到补贴所要求的标准,进而将补贴收入投入到油茶的抚育管理,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正向作用。

非农劳动技能指是否具有某个手艺,如泥瓦匠、木匠、竹匠、油漆、裁缝、理发、电焊、开车、自主经营、单位上班等。具有非农劳动技能的农户拥有的非农就业机会多,更可能选择比较收益高的非农劳动,因而投入到油茶经营管理的时间精力相应减少,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户主身体素质用户主身体情况的好坏来衡量,本研究将其分为良好、一般、差3种情况,探讨身体情况良好、身体情况一般与身体情况差的农户相比,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农户身体情况越好越有精力和条件加大对油茶的抚育管理力度,理论预期具有正向影响。

农户风险偏好同样用1-10来衡量,值越大表示越爱好风险,而油茶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使得油茶产业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理论预期具有正向影响。

5)环境特征变量。环境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油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目前油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劳动量消耗大,油茶经营抚育环节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投入,特别是油茶鲜果基本上靠人工采摘,然后手工挑拣、剥壳、晒干,劳动消耗量很大,因此,人工成本在油茶生产经营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故劳动力成本是影响油茶抚育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劳动力成本(元/天)越高时,油茶抚育投入的雇工成本与自投工的机会成本都随之提高,因而二者将极有可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理论预期有正向影响。

当地非农就业机会用当地打工是否容易找来衡量,本研究将其分为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多、一般、少3种情况,其将通过影响农户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进而影响到油茶的抚育投入水平。当非农就业机会越多时农户越有可能将时间精力花在非农劳动上,而当非农就业机会较少时农户可能就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油茶产业的经营;因此,非农就业机会越少时,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反之,则有负向影响。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即乡镇人均纯收入,万元)可能是通过影响农户的油茶种植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农户对油茶的抚育投入水平。当乡镇人均纯收入越高时,农户可能更倾向于非农就业,减少油茶的种植面积,当油茶种植面积减少时,所需的抚育投入也相应减少;甚至直接作用于农户的抚育投入行为,理论预期具有负向影响。

本研究也考虑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指标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当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时,农户可能负担不起油茶经营成本而导致失管或抛荒,理论预期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但因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农户反应近几年油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该项指标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且部分农户反应的生产资料上涨幅度主观性较强,故本研究不将该指标放入模型分析。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对2014年福建省油茶总面积排名前十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市进行了随机抽样,选择三明市尤溪县、福州市永泰县、南平市浦城县、龙岩市长汀县和宁德福安市5个县市,于2015年8-11月对油茶种植户展开了调查,得到样本数为227户,有效问卷216户,有效率达95%,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有效问卷涉及的乡镇村与各县市样本数具体情况为:三明市尤溪县为3个乡镇6个村55户,福州市永泰县为2个乡镇4个村37户,南平市浦城县为2个乡镇7个村50户,龙岩市长汀县样本农户涉及的村部较多,为2个乡镇23个村38户,宁德福安市为2个乡镇5个村36户。

因调查时当地农户存在外出务工或上山、到田里干活等情况,故每个县市所抽取的样本农户数及其所在村部的数量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因变量数据采用2014年家庭油茶抚育投入总额(万元),包括自投工成本、雇工成本和购买生产资料等的资金投入额,自变量则为家庭油茶补贴收入总额(万元),对于2014年当年造林的则扣除掉当年造林环节的投入,当年的抚育投入保留。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据三明尤溪油茶协会统计,对油茶林进行相对较精细抚育时,幼林抚育成本为0.813万元/(hm2·a);针对成熟油茶林来说,如果除草环节采用人工除草,那么成熟油茶林抚育成本约为1.830万元/(hm2·a);如果使用除草剂,则大约需要1.581万元/(hm2·a)。样本农户家庭油茶抚育投入和家庭油茶林补贴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1.369万元和0.951万元(表1),说明目前样本农户的油茶抚育投入水平与油茶补贴收入水平都不高。

2.2 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STATA12软件对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因素进行稳健回归,旨在判断现有的油茶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找出其他影响样本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关键因素。从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F统计值为4.63,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R2为0.811,调整后的R2达到0.795(表2),表明总体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解释变量的VIF值都比较小,VIF平均值为1.86,介于1.14-3.36范围,均小于5,表明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可以接受。

家庭油茶补贴收入(SUB)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2),即油茶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随着油茶补贴政策的实施,油茶种植户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或资金投向了油茶的抚育管理环节,改善了油茶的经营管理水平,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益;油茶抚育管理所需投入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幼林抚育;据许多样本农户反映,较大的经营管理成本易造成油茶林的粗放经营或失管;但随着补贴收入的增加,将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农户的油茶经营管理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促使油茶生产者更加精心地去管理好油茶山,更有信心与动力继续油茶生产行为,不至于因资金的匮乏而产生靠天吃饭,甚至抛荒的想法与行动。本研究关于油茶补贴收入有利于农户加大抚育投入力度的结论与Holden和Lunduka[5]、陈慧萍等[1]、吴连翠和谭俊美[2]关于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投入行为影响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表1 变量解释与描述性统计分析Table 1 Variable interpreta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油茶补贴收入对农户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subsidy on farmers’ tending investment behaviors

林地特征方面,家庭油茶经营面积(CAM)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具有正向影响;这与预期相符,一般情况下,油茶经营面积越大农户所需投入的劳动力、资金就越多,更容易进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济。土壤肥力肥沃(FER)、土壤肥力中等(MOD)与土壤肥力贫瘠(IFE)的油茶林地相比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油茶是耐贫瘠的林种,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公布的适宜、较适宜油茶发展的地区,除石头山、背阳、坡太陡等特殊原因不适宜油茶种植外,如无特殊原因几乎都可栽植。

家庭特征方面,家庭剩余劳动力(SUL)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当家庭剩余劳动力不足时可以采取劳动节约型抚育管理技术,如调研中发现,不少农户采用喷施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来替代人工锄草,虽然部分农户也知道人工锄草的抚育效果更好。家庭负债情况(DEB)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农户缺少资金雇工时可以自己投工、施肥时农户可采用自家的有机肥等对油茶进行抚育。

环境特征方面,劳动力成本(LAB)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具有正向影响;因为因变量油茶抚育投入包括自投工和雇佣工,当地雇工日工资越高时,油茶抚育投入成本则随之增加。与当地非农就业机会较多(OPM)时相比,当地非农就业机会不多不少时(OPI)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具有正向影响;说明当农户具有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时更容易选择非农劳动,而不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管理油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油茶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农户选择从事非农劳动的机会成本更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NET)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个人特征方面,户主年龄(AGE)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具有负向影响;说明户主年龄越大越不利于农户加大对油茶的抚育管理力度,原因可能是农户年龄越大,体力跟不上,不能过度劳累。是否具有非农劳动技能(NAS)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具有非农劳动技能的农户更会选择非农劳动;原因可能是一般情况下,从事非农劳动的比较收益远大于经营油茶。是否具有社会资本(SOC)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具有社会资本的农户其关键收入不一定是经营油茶所带来的;且其他不具有这些社会资本的农户也可以自己投工,可以用从事其他劳动的收入取部分用于油茶生产等。身体情况良好(HEA)、身体情况一般(GEN)与身体情况差(UHE)的农户相比,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户主受教育年限(EDU)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农户风险偏好(RIS)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与理论预期方向相反,原因可能是越爱好风险的农户可能越会将劳力、资金投向比经营油茶更具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投资与劳动,且农户风险偏好并非是影响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关键因素。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油茶补贴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户对油茶的抚育投入行为。当前农户所获得的油茶补贴收入较少,农户油茶抚育投入水平也偏低。接着运用福建省216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一致,油茶补贴政策的实行,使农户拥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本,从而增加了农户对油茶的抚育投入行为,即油茶补贴收入越多,农户抚育投入越多。

3.2 政策建议

第一,油茶抚育管理环节所需投入成本较高,据许多农户反映,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在抚育环节予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补贴力度,丰富补贴形式,设立专门针对油茶抚育的补贴项目,以便减轻农户负担,如此油茶才不会失管或粗放经营,甚至荒废,以利于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益。

第二,可采取联户经营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补贴的获取,促进油茶经营新技术新观念的吸收和运用,还可节省农户投入油茶抚育环节的时间与精力,不仅节省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益,也可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三,采用实地培训与网络授课等形式对油茶经营户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树立典型的油茶经营示范户起带头作用等方式来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同时改变老年农户经营油茶的“人种天养”的观念,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提升油茶的生产效率与比较效益,如此也更易达到获取补贴的标准。

第四,可提供创业基金、优惠贷款、税费减免等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中青年进城务工人员等返乡经营油茶产业,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1]陈慧萍, 武拉平, 王玉斌. 补贴政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2004-2007年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4): 100-106.Chen H P, Wu L P, Wang Y B. Impacts of subsidy policy on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ubprovincial data of grain production from 2004 to 2007[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0(4): 100-106.

[2]吴连翠, 谭俊美. 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及产量效应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9): 100-106.Wu L C, Tan J M. Empirical analysis on yield effect and action path of grain subsidy polic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3(9): 100-106.

[3]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中部地区粮食补贴政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来自湖北农户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6): 20-28.Huo Z H, Wu H T, Ding S J. Study 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yield and income increase under grain subsidy policy: Experiential evidence from rural household panel data in Hubei Province[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5(6): 20-28.

[4]吴海涛, 霍增辉, 臧凯波. 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25-31.Wu H T, Huo Z H, Zang K B.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ubsidy on farmers’ production behavior—The evidence from rural areas of Huhei Province[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5): 25-31.

[5]Holden S, Lunduka R. Too poor to be efficient? Impacts of the targeted fertilizer subsidy programme in Malawi on farm plot level input use, crop choice and land productivity[R]. Noragric Report,2010.

[6]Gomez C, Abriningrum D E, Blanco Armas E, et al. Who is bene fi ting from fertilizer subsidies in Indonesia?[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1.

[7]张慧琴, 韩晓燕, 吕杰. 粮食生产支持补贴政策的宏观作用效果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 经济问题, 2016(6): 79-84.Zhang H Q, Han X Y, Lü J. Effects analysis of grains production subsidies policy: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J]. On Economic Problems, 2016(6): 79-84.

[8]李江一. 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估: 激励效应与财富效应[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2): 20-28.Li J Y. An assess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in China:Focusing on incentive effects and wealth effect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6(12): 20-28.

[9]张慧琴, 韩晓燕, 吕杰. 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机理与投入产出效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5): 20-27.Zhang H Q, Han X Y, Lü J. Mechanism and input-output effect of grain subsidy polic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6, 15(5): 20-27.

[10]钟春平, 陈三攀, 徐长生. 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2013(5): 167-180.Zhong C P, Chen S P, Xu C S. Structure change, relative factor prices and farmers’ behaviors: Theory and micro evidence from agriculture subsid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3(5):167-180.

[11]黄季焜, 王晓兵, 智华勇, 等.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1): 4-12.Huang J K, Wang X B, Zhi H Y, et al. Direct subsidies for grain and comprehensive subsidi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terial and their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1(1): 4-12.

[12]Huang J, Wang X, Zhi H, et al. Subsidies and distortions in China’s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producer-level data[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10,55(1): 53-71.

[13]侯玲玲, 孙倩, 穆月英.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分析——从化肥需求的视角[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17(4): 173-178.Hou L L, Sun Q, Mu Y Y.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rtilizer demand[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17(4):173-178.

[14]Chirwa E W, Matita M M, Mvula P M, et al. Impacts of the farm input subsidy programme in Malawi[R]. Malawi Government/DFID Evaluation of Malawi Farm Input Subsidy Programme.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2011.

[15]Holden S, Lunduka R. Do fertilizer subsidies crowd out organic manures? The case of Malawi[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43(3): 303-314.

[16]Mason N M, Jayne T S. Fertiliser subsidies and smallholder commercial fertiliser purchases: Crowding out, leakag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Zambi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3, 64(3): 558-582.

[17]Xu Z, Burke W J, Jayne T S, et al. Do input subsidy programs“crowd in” or “crowd out” commercial market development?Modeling fertilizer demand in a two-channel marketing system[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40(1): 79–94.

[18]吴连翠, 蔡红辉.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 2010, 29(6): 68-73.Wu L C, Cai H H. Posi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on farmers’ planting behavior[J]. Technology Economics,2010, 29(6): 68-73.

[19]王欧, 杨进.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5): 17-32.Wang O, Yang J.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ubsidization to farmer’s households’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4(5): 17-32.

[20]吴连翠.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Wu L C.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grain subsidy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producing behavior: Example of Anhui Province[D]. Han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