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杨婷婷,陈说,牟青洋,刘晓燕,刘苇航,叶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中国的农业保险自2007年开始新一轮财政支持试点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上升,灾因覆盖逐步全面,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产品门类日益丰富[1],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农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201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提标、扩面、增品”的总体任务下,农业保险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出发,关注农户需求,开发设计与农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增强农业保险产品内在吸引力,提高农户的参保意识和意愿。因此,进一步了解农牧民对防范化解农牧业生产风险的切实需求,深入分析影响农户参保及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有效设计或改进保险产品条款进而激发农户潜在需求,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工具,近年来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广泛应用[3-4],针对不同致灾因子和不同作物的种植业指数保险产品日益丰富[5-6]。畜牧业指数保险方面,也先后出现了肯尼亚以归一化差别植被指数确定牲畜死亡率的指数保险[7],蒙古以统计局调查死亡率为指数的牲畜指数保险案例[8]。我国自2009年试点水稻天气指数保险以来,各地区针对特色农业产品的指数保险产品也不断涌现[9]。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畜牧业指数保险的发展,有学者设计研发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羊群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10-11]和西藏自治区综合针对夏季旱灾植被影响与冬季雪灾牲畜死亡关联的“夏旱—冬雪”天气指数保险方 案[12]等。
农业指数保险产品在理赔手段上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具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深入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学界在产品开发设计之余,也非常重视农业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与自愿参保率[13]、指数设计质量与基差风险控制水平评估[14]、指数保险减贫和防返贫效果后评估[15]。然而,当前我国学界对于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和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险和传统的养殖险。在种植业保险方面,有学者使用条件价值法估计了新疆棉花成本保险[16]、浙江柑橘农业气象指数保险[17]、安徽省水稻天气指数保险[18]等保险的支付意愿,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农业生产情况和风险管理意识等因素对保险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作物、地区而异,但参保经历及对保险的认可度总是显著提升农户的支付意愿。除条件价值法外,也有学者利用选择实验法估计了农户对水稻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对改进水稻保险的自愿参保率和参保农户福利进行了政策仿真和探讨[19]。 在养殖业保险方面,主要使用条件价值法陆续分析了农户对奶牛[20]、能繁母猪[21]和家禽[22]保险的支付意愿,发现农户收入和养殖规模等因素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提高农户对养殖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能有效提高参保率。
从当前研究进展来看,关于中国农户对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支付意愿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针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高原、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保险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认识相对较少。目前,仅有个别研究开展了关于内蒙古奶牛保险支付意愿和需求的研究[23-24],而关于农牧民对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的研究还是空白。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认识高原地区农牧民对农业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保险产品的试点工作,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玉树州为例,在玉树市、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和称多县共5个县市开展入户调查,基于条件价值法进行支付意愿询价,使用双边界二分式模型,估计高原牧民对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并进一步探讨了家户特征、经济条件、生产风险、风险防范手段和保险经历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理解中国农牧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偏好特征及支付意愿提供实证依据,也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财政补贴水平提供参考。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全州平均海拔4 200 m以上。高寒是该区域气候的基本特点,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降水量419.7~542.0 mm,降水集中且分布不均。全州境内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地面积143.55万hm2,人工种草地面积147万hm2,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据《青海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全州大牲畜年末存栏数183.4万头(包括牛181.4万头,占青海省的34.8%),羊49.8万只(包括绵羊43.6万只,占全省的3.7%)。州内藏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8%,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占比较高的自治州。
玉树州雪灾、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是青海省气象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1980—2016年玉树地区共发生雪灾134次,其中轻雪灾77次,中雪灾29次,重度雪灾22次,特大雪灾6次;从地区来看,称多县发生雪灾次数最多,囊谦县是雪灾发生次数最少的地区[25]。自2018年底至2019年4月初,玉树州共出现10余次大范围暴雪,20余次分散性降雪天气,致使一市五县32个乡镇125个村遭受雪灾。此次雪灾为玉树州近十年以来降雪次数最多、积雪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也是历史上雪灾同期牲畜死亡最少的一次。据玉树州农牧和科技局统计,截止2019年4月30日,全州因灾死亡牲畜数累计达44 137头(只、匹),其中牛40 336头、羊3 692只、马109匹,牲畜死亡数约占年末存栏量数的1.86%。积雪主要分布在称多县、杂多县、玉树市、曲麻莱县和治多县的部分乡镇和村社。其中,杂多县为重度雪灾区,杂多县扎青乡、莫云乡和治多县多彩乡等地为特重度雪灾;称多县为中度雪灾,偏北的扎朵乡、尕多乡、清水河镇和珍秦镇的雪灾程度更重;曲麻莱县和玉树市的部分乡镇为重度、中度和轻度雪灾。
目前,青海省内面向藏系羊、牦牛的保险保障主要为依据传统养殖险保单修订的藏系羊、牦牛保险,是以因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和牛羊疫病等灾因造成的牛羊死亡为触发,以约定的牛羊胴体价值为参考保险金额的产品。此类产品自2011年在青海省开始试点,2015年将玉树州治多县纳入承保范围,后新增玉树市、曲麻莱县、杂多县和称多县。其保费补贴政策为: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补贴35%,县(市)补贴10%,农业经营组织或农户自行承担15%。该地区传统养殖业保险的费率为6%,牦牛保额为2 000元/头,藏系羊保额为300元/只,对应的自缴保费分别为18元/头和2.7元/只。
青海省分州试点的天气指数保险主要有两类,均与扶贫政策对接。一是在果洛州试点的藏系羊和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该产品将雪灾对牲畜的损害程度指数化,在保险期内若累计降雪量大于35 mm就给予理赔,降雪量每增加20 mm理赔系数增加一档。该产品的保险费率为3%;其中,扶贫资金支持95%,农户自缴比例为5%,具体保费为牛3元/头和羊0.35元/只。另一类是雪灾遥感指数保险。该产品主要在海南州试点,以因雪灾覆盖导致的牧民补饲成本增加为保障对象,当逐日积雪面积比达到40%以上,且持续日数达到3天以上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当雪灾持续日数达到45天以上时,按保险金额赔付,牛为2 000元/头。该指数保险的费率为4%;仍由扶贫资金给予95%的补贴,农户自缴5%。报道显示,在试点地区2018年底发生雪灾后,大地财险公司依据保险条款为投保群众及时兑现雪灾遥感指数保险赔款约43.92万元,切实遏制了农牧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产生[26]。
针对上述保险实施情况,本文的支付意愿研究主要针对提供补饲成本补偿的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自2015年以来有类似的产品投入试点[10-11],而西藏自治区也在计划进行试点。因此,后续研究可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补偿补饲成本的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以因雪灾而导致的可量化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保障对象,以气象部门权威发布雪灾的持续时间和单位牲畜日饲草料需求量为理赔依据,由保险公司按天数向牧民补偿补饲草料的成本。本实验中设定牛补偿标准为10元/(头·天),雪灾最大持续时间为降雪季节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共约180天,保险金额为1 800元/头。
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牧民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牧民的性别、年龄、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询问雪灾受灾、防灾和备灾情况,包括雪灾经历、雪灾影响程度、保温棚圈和饲料储备等信息;第三部分是保险经历及支付意愿调查,每份问卷耗时40分钟以上。
本研究采用陈述偏好法中的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来获取牧民对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CVM是在建立一个假想的交易市场的背景下,通过问卷设计和调查的方式询问受访者对某产品或服务支付意愿的一种评估方法,常用的询价模式包括开放式、投标博弈式、支付卡式和二分式选择法[27]。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应用最广泛的双边界二分 式 选 择 法(Double-bounded-dichotomous-choice, DBDC)进行询价。DBDC是询问受访者是否愿意支付或接受某一特定金额的投标值,并依据第一次的回答,作为第二次询问调整所给投标额度的参考依据,共有4种回答方式(愿意—愿意,愿意—不愿意,不愿意—愿意,不愿意—不愿意)[28]。据Hanemann和Kanninen[29]的研究,DBDC在常规的二分式选择法基础上添加了后续投标值,可以收集更多关于受访者支付意愿的信息,比单边界二分式更具效率。
本调研依据历史时期积雪连续覆盖天数的概率分布和牲畜的日补饲草料需求量(10元/头牛)计算得到年期望赔付值(精算公平保费),在基础值上按10%和30%的幅度上下浮动,最终得到5个初始投标值。在问卷过程中,调研者随机挑选初始投标值,并依据牧民本人在2019年初实际经历的雪灾天数,对可能获得的保险赔付进行了试算,以便于牧民理解该产品的赔付方案。
抽样调查于2019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完成,为期6天,研究小组成员共5人,另有10名当地驻村村干部协助翻译。在问卷点抽样的过程中,主要征求了玉树州农牧局的意见,覆盖了2019年初雪灾的主要灾区,并依托农牧系统网络在各县区内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调查。问卷共涉及玉树州下辖的玉树市、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和称多县5个县市,包含上拉秀乡、扎青乡、多彩乡、加吉博洛镇、约改镇、珍秦镇6个乡镇,共有9个集中问卷点,有163户牧民参加,最终有效问卷数为157份。
在每个问卷点,首先由当地乡镇干部将答卷人在特定地点进行集中;后由总协调员向所有到场答卷人阐述问卷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重点说明问卷结果可能会对当地防范畜牧业雪灾的政策以及畜牧业保险保障产生重要影响,以期提高答卷人对问卷的重视程度,并尽可能按照自身的真实情况回答问卷。具体的答卷过程由研究小组成员与答卷人逐题互动完成。在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每个调研点安排不少于5个熟悉藏语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翻译。问卷形式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除支付意愿问题外的一般性问题依托线上问卷平台完成,支付意愿部分的问题,因涉及到随机询价、未能在线上问卷平台实现,故使用纸质版完成,最后统一汇总。
根据Lopez-Feldman[28]的研究,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
式中:WTP即受访者的支付意愿;X是影响支付意愿的各种因素,包括受访者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生产风险、风险防范能力和保险经历等;β为被估计的参数,μ是随机误差项。
被调研者对初始投标值t1作出响应(愿意支付=1,不愿意支付=0),若回答“愿意支付”,则第二次投标值高于初始投标值,记为t2h;反之,若回答“不愿意支付”,则第二次投标值低于初始投标值,记为t2l(图1)。在初始投标值基础上,被调研者针对第二次投标值作出响应,共有4种回答,概率分别表示为:
式中:Φ(·)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通过构建似然函数,用对数极大似然估计直接得到β和σ的估计值:
式中:d(1,1),d(1,0),d(0,1),d(0,0)为(0, 1)二值虚拟变量,代表每个被调研者在四种回答方式中唯一的回答情况,例如牧民对初始投标值回答“愿意”,对二次投标值也回答“愿意”,则可以表示为:d(1,1)=1,d(1,0)=d(0,1)=d(0,0)=0。
模型估计结果分为纳入影响因素和不纳入影响因素两种,模型的参数估计通过Stata实现。
现有研究已经就可能影响农牧民是否参加农业保险以及对农业保险支付意愿高低的要素进行了充分讨论。在条件价值法的框架下,通常关注受访者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属性对支付意愿产生的影响,最常选取的要素包括农户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生产风险、替代性风险手段和保险经历等。综合考虑文献中的要素和变量选取,结合玉树当地问卷调查时可获取的信息,共选取了5组13个变量(表1),以分析各类要素对当地牧民支付意愿的影响。
表1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Table 1 Variable selec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个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户主和家庭规模。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性别在购买和支付保险方面的作用值得商榷,但有研究表明女性的保险支付意愿通常比男性更高[13]。户主在家庭中起决策作用,通常更愿意购买保险来防范风险。年龄和家庭规模对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年龄越大,对指数保险接受程度越低;而家庭规模越大,既定收入水平时,可用于畜牧业保险的支出越少[30]。
经济条件组使用家庭年纯收入和畜牧业收入占比两项指标。一般认为家庭收入对农牧民购买保险的支付意愿有正向作用;家庭收入越高,牧民的支付能力越强[31]。而畜牧业收入占比的影响则有不同的假设:有研究认为该收入占比反映了畜牧业在家庭收入中的地位,占比越高,牧民会更重视畜牧业生产安全,则更有可能购买保险来应对灾害风险[32]。而在关于农户的风险嫌恶度研究中则指出,农业收入占比越高,代表着农户多元化经营的意愿越低、风险嫌恶程度越低[33],相应的支付意愿则更低。
生产风险组主要使用2019年雪灾中县平均牲畜死亡率指标表征受灾经历与灾害风险状况。一般认为,农户自我拥有的风险水平越高,对保险的需求越旺盛。
替代性风险防范手段组主要考虑了牧民补饲草料储备、保暖棚圈建设与保有情况等防灾基础设施指标。一般意义上,替代性风险防范手段与保险之间存在替代性,可能会对农户的保险需求产生负向的影响[34]。但与此同时,在其它防范手段上投入越多的农户,风险嫌恶程度可能也越高,将更有意愿参加保险。
保险经历主要考虑了农户过去的保险赔付经历、对畜牧业保险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与接受程度等4项指标。相比没有购买过保险或对畜牧业保险认知不足的牧民而言,有一定保险经历的牧民更能接受新的保险[35]。
此外,受到调研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中未能考虑户主的风险嫌恶度,历史灾害频次,对保险条款的认知程度等。主要原因还是受制于高原缺氧条件下组织现场问卷调查的难度。如在调研过程中再增加一组典型的风险嫌恶度调查问题[33],问卷时间可能要延长15分钟以上。
在对该指数保险支付意愿进行询问时,受访牧民根据随机选择的初始投标价格进行回答,各投标值下的回答方式见表2。双边界二分式选择法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受访牧民的支付意愿确定值,只能用于判断农牧民对具体投标值的决策。从回答方式的分布可看出,当初始投标值高于或等于20元/头牛时,牧民对初始投标值回答为“不愿意”的概率明显高于“愿意”。而当初始投标值低于20元/头牛时,牧民对初始投标值回答为“愿意”的概率更高。对不同回答方式的牧民样本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越小、家庭规模越小、家庭年收入越高、没有饲草料储备和对保险认知程度较高的农牧民更有可能接受初始投标值。
表2 双边界二分式WTP分布Table 2 WTP distribution of the double-bounded-dichotomous-choice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当地牧民对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平均支付意愿每头牛为17.26元,95%的置信区间为14.86~19.66元;使用解释变量的样本均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支付意愿每头牛为17.36元,95%的置信区间为15.35~19.37元(表3)。各县之间的支付意愿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曲麻莱县农牧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最高,为18.69元/头牛玉树市农牧民的支付意愿最低,仅13.56元/头牛治多县、曲麻莱县和称多县的平均支付意愿高于研究区平均支付意愿,反映出这些区域的农牧民对该指数保险有更积极的需求。
表3 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元/头牛)Table 3 Farmers’ willingness-to-pay for yak snow disaster weather index insurance(yuan/per yak)
,。
从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来看,回归模型卡方检验值为33.93,对应P值为0.001 2(表4),即说明在1%的水平上,这一保险模型具有联合显著性和充分的解释力。家庭年纯收入、指数保险接受程度(P<0.01),年龄(P<0.05)和家庭规模、饲料储备行为和畜牧业保险重要程度(P<0.10)都显著影响着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表4 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回归结果Table 4 Interval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armers’ willingness-to-pay for yak snow disaster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牧民个人特征、经济条件、生产风险、替代性风险防范手段和保险经历5组变量的回归结果均与预期保持一致。年龄较小、女性、户主和家庭规模较小的牧民均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这部分农牧民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嫌恶度,因此对指数保险有更积极的需求。从经济条件来看,家庭纯收入越高,畜牧业收入占比越高,农牧民的支付意愿也越高。对于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的研究区而言,农牧民经济水平越高、相关收入占比越高,更愿意购买该指数保险。当畜牧业生产风险增加,即县平均牲畜死亡率越高时,牧民的支付意愿越高。保险经历对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且指数保险的接受程度和对畜牧业保险的重视程度影响尤其显著。因此,农牧民自拥的风险水平及其对保险产品的认知也是影响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替代性风险防范手段如饲草料储备与保暖棚圈保有情况对支付意愿均为负向影响,反映出二者在风险防范上的替代性效果影响了保险的需求。
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农牧民对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支付意愿,揭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模型测算结果,研究区牧民对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头牛17元左右,各县市平均支付意愿为13.56~18.69元/头牛, 折合为意愿支付的保险费率约为0.8%~1.0%。这一水平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养殖业保险的意愿支付费率水平。如陕西省农户对奶牛保险的支付意愿为102.56~125.00元/头(保险金额为4 000元/头), 折合为意愿支付的保险费率为2.6%~3.1%,按照试点地区5%的费率水平和政府50%的补贴力度,该保险的保费在农户的可接受范围内[20]。四川省和贵州省农户对生猪价格保险的支付意愿约为13.49~19.11元/头(保险金额为1 400元/头),意愿支付的保险费率在1.0%~1.4%之间[36]。上述差异可能与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农牧民自身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属性均有密切关系,后续须进行同类产品的跨区对比研究才能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制。
就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而言,在玉树州,以性别、年龄和家庭规模表征的家户特征对农牧民的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家庭年纯收入、畜牧业收入占比和保险经历对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饲草料储备和保温棚圈建设等风险防范措施与指数保险呈替代性关系。其中,家庭收入和保险经历对农业保险支付意愿的正向影响与现有文献的实证结果高度一 致[16,18]。就其他影响因素而言,现有研究结果本身存在一定争议,但本研究在青藏高原区的实证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相关证据。户主为男性、年龄越大、家庭规模越大,支付意愿越低,这一结果与尼泊尔作物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的实证结果具有一致性[13],但与此前关于四川省能繁母猪保险支付意愿的结 果不同[21]。高寒地区或较贫困地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户主年龄越大、对指数保险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低;同时,在这类地区,家庭规模越大,意味着可用于保险支出的水平越低。关于相关收入占比对支付意愿影响的争议,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倾向于正向影响,这也与宋博 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在研究区当地,饲草料储备和保暖棚圈保有等风险防范手段与保险之间存在替代性关系,这与Sherrick等[34]关于作物保险需求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与此前浙江省家禽保险中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程度对支付意愿的正向影响结果相反[22]。农户自主的风险防范手段与农业保险之间,既存在挤入效应,也存在挤出效应。对于高原牧区的牧民而言,在收入约束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下,不能完全认识到二者的互补效应,因此可能会因自身风险防范措施的相对完善而降低对保险的需求。
本研究估计得到的支付意愿结果对当地牲畜业指数保险的实践具有指示意义。根据该地区历史时期多年积雪持续时长数据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在玉树州当地,玉树市的纯风险损失率为5%,杂多县和治多县纯风险损失率为6%,曲麻莱县为7%,称多县为4%。如按照最高保额为每头牛1 800元 (10元/天×180天)设置,玉树地区农牧民应缴保费为72~126元/头牛不等。从5个县市间的差异来看,纯风险损失率较高的区域,平均支付意愿也相应更高,但称多县较为例外。如要实现农户自愿参保(自缴保费<支付意愿),五县区需要投入74.8%~86.1%的保费补贴。
与青海省传统藏系羊、牦牛保险相比,该产品要求的补贴水平与之基本相当;然而,当考虑到传统保险需要配套的30%以上的费用投入时,指数保险更能够减少支出。值得一提的是,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与现行的传统养殖险并不存在保险责任的重叠或冲突。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以保障因雪灾导致的补饲成本上升为目的,其赔付如能快速及时地拨付、甚至以补饲草料的形式直接发放,将极大提升牲畜在雪灾期间的存活率,从而减少养殖险的出险和赔付,充分发挥防灾减损的作用,而不是传统的事后补偿。与在果洛州和海南州部分县市所试点的指数保险产品补贴力度相比,由本研究估计的支付意愿水平相应要求的补贴力度偏低10个百分点。如不考虑前述两类指数保险产品是在扶贫资金补贴条件下的自愿参保,则本文所讨论的产品在玉树地区将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也可进一步帮助设计更有效的分区费率和分区补贴方案。
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玉树州,牧民对该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头牛17.26元,95%的置信区间为14.86~19.66元。从地区来看,曲麻莱县农牧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最高,玉树市农牧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最低。农牧民个人特征、经济条件、保险经历和替代性风险防范手段对保险支付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越小和家庭规模越小的支付意愿越高;家庭纯收入越高,支付意愿越高;饲草料储备对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指数保险的接受程度和对畜牧业保险的重视程度对支付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本研究由于受到高原缺氧、牧民游牧散居等条件限制,问卷实施的难度较大,调研样本量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所调研的5个县市拥有的牦牛数量占玉树州(有统计数据的32个乡镇)的86.15%,2019年5县市因雪灾死亡的牦牛数占全州的98.34%,因此研究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在下一阶段,还需加强对更广大藏区的牧民对保险产品的偏好以及支付意愿的研究,通过有效的基层合作,加强对农牧民参保行为长期和动态的观测与研究。
此外,本文研究了不同农牧民特征对保险支付意愿的影响;从对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总体方针而言,需要进一步了解农牧民对保险产品特征的偏好,包括在传统保险和指数保险之间的偏好,在单一标的类型保险和一揽子综合保险之间的偏好,以及特定产品中不同保额、不同补贴力度、触发点等产品条款细节上的偏好。可考虑采取选择实验法进行后续研究,从而全面揭示我国中西部农牧民农业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为有效的产品设计与政策设计提供支撑。
1)加快雪灾天气指数保险在当地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切实保障农牧民生产安全。农牧民对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有积极的需求,但其支付意愿水平与精算公平保费水平还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应在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支持下,加快推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落地试点,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牧民有效防范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
2)加大对指数保险的宣讲教育,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农牧民购买保险的意愿通常建立在对保险产品良好的认知和信任之上。特别是在已经推行了传统养殖险的地区,因指数保险在理赔环节与传统保险存在很大差异,可能引起对不同保险赔付机制的混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承保和理赔模式的宣讲与说明,配合典型保险赔付的案例或现场活动,提高农牧民对指数保险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其支付意愿。
3)实施差异化补贴水平挂钩差异化保额,兼顾效率与公平。为了解决低收入农牧民参保率不高的问题,在试点过程中,政府可考虑结合扶贫等扶持项目,在原有政府补贴水平上对特困户适当追加扶贫性质的额外补贴。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可设置差异化的补贴水平挂钩差异化保额,以满足不同农牧民的需求。例如,可设定高、低两档保额的产品选项,在为低收入农牧民提供“低保障、高补贴”的产品同时,也允许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农牧民选择拥有更高保障但补贴率相对较低的产品。
致谢:青海省玉树州农牧局李万业局长及工作人员,以及人保财险玉树州分公司和相关县区县支公司的农险工作人员为调研和问卷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