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丁建华,吕李明,周 磊,李泽伟,孙起荣,刘雪兰,李 郁
(1.霍邱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 六安 237400;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
已知多种动物均易被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发生大肠杆菌病。在世界各地,大肠杆菌是猪群中很多疾病,包括新生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败血症、多发性浆膜炎、乳腺炎、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是一组不同种类的大肠杆菌,不仅可正常定植于肠道,而且能侵入引起菌血症,并诱发败血症或局部肠道外感染,如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等[1]。临床上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日益增多,给人和动物的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而ExPEC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菌群,50%以上的菌株为多重耐药,甚至许多菌株已演化成超级细菌,严重影响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该类细菌引起的疾病进行防治[2]。由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和体重降低的增加,以及治疗、疫苗和饲料添加剂的成本增加,ExPEC引起的猪大肠杆菌病导致的经济损失日益显著。
本试验对来自某集团公司家庭农场的病猪肠道外组织及其积液(包括肝脏、脾脏、肺脏、肠系膜淋巴结、关节积液、心包积液),进行常规的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进行ExPEC的分离鉴定及其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从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大肠杆菌病流行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样地点: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广西。试验是在安徽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研究室进行的。本试验用病猪共计172头,来源于某集团公司家庭农场,发病猪至少包含高热、咳喘、关节肿大、皮肤发红、败血症、脑膜炎等临床症状中的一种。每头病猪均采集其肠道外组织及其积液(包括肝脏、脾脏、肺脏、肠系膜淋巴结、关节积液、心包积液)。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LB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培养基(MHA)、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橼酸盐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Kovac试剂、MR试剂、V-P试剂,抗生素药敏纸片等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体重为18~22 g、6~8周龄清洁级雌性昆明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杆菌(ATCC2592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以无菌操作采集病猪的肝脏、肺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关节积液、心包积液,分别接种MAC并作四区划线,于37℃培养18~24 h。
从1.4中MAC上挑取大肠杆菌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将镜检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的菌株纯化后穿刺接种于TSI,37℃培养18~24 h。将培养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的菌株分别转种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和枸橼酸盐培养基,37℃培养18~24 h,进行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i)、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简称 IMViC试验)。
自1.5中分离并鉴定为肠外大肠杆菌的菌株接种于5 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采取麦氏比浊法,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肠外大肠杆菌培养菌液稀释至浓度为0.5~1.0麦氏单位。将经3 d观察并呈现健康状态良好的小鼠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若干组,根据分离菌株数确定试验组数量,每株分离菌为一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小鼠接种不同分离菌培养液,接种方式为腹腔注射,接种剂量为0.2 mL/只,对照组小鼠以相同的方式和剂量接种LB液体培养基。接种后观察72 h,记录小鼠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对照组小鼠均健活,试验组小鼠表现精神萎靡、眼睛无神、嗜睡、行动迟缓或静止抱团不活动、食欲下降或不进食、被毛杂乱且无光泽度,最终死亡;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分别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同1.3和1.4。试验组小鼠的分离菌与攻毒菌一致,对照组小鼠则无,表明肠外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鉴定为ExPEC。
根据1.6确定的ExPEC,将其纯化并制成菌悬液,校正浊度至0.5麦氏单位,使用MHA培养基,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对ExPEC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22种抗生素包括青霉素(PEN)、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CFZ)、头孢氨苄(CA)、头孢曲松(CRO)、链霉素(STR)、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RAN)、丁胺卡那(AMK)、新霉素(NEO)、大观霉素(SPT)、四环素(TE)、多西环素(DX)、氟苯尼考(FFC)、甲氧苄胺嘧啶(TMP)、复方新诺明(SXT)、氧氟沙星(OFL)、恩诺沙星(ENR),环丙沙星(CIP)、多黏菌素B(PB)、多黏菌素 E(CT)。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8版执行标准判定结果。
自172头病猪中共分离到71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培养和生化反应特性的菌株。在MAC上形成圆形凸起、不透明、粉红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直径2~3 mm的菌落;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呈革兰氏阴性、杆状、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排列的菌体;纯化培养物在TSI中的结果为斜面和底面都变黄、产酸产气、不产硫化氢,IMViC试验结果为阳性、阳性、阴性、阴性,见图1、图2、图3和图4。
71株肠外大肠杆菌分别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按照1.6,有54株肠外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鉴定为ExPEC。54株ExPEC分离自33头病猪,分离率为19.19%(33/172);其中分离自肺脏的19株(35.19%),肠系膜淋巴结15株(27.78%),肝脏11株(20.37%),脾脏7株(12.96%),关节积液和心包积液各1株,分别占比1.85%。在54株ExPEC中,致小鼠100%死亡的 24株(44.44%),80%死亡的 11株(20.37%),60%死亡的6株(11.11%),40%死亡的8株(14.81%),20%死亡的5株(9.26%)。
54株ExPEC对2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100%的菌株耐受青霉素、多西环素,98%的菌株耐受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96%的菌株耐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四环素,85%的菌株耐受头孢氨苄,80%的菌株耐受氟苯尼考,76%的菌株耐受卡那霉素和链霉素,72%的菌株耐受头孢唑林,63%的菌株耐受庆大霉素,56%的菌株耐受头孢曲松,54%的菌株耐受新霉素和环丙沙星,52%的菌株耐受恩诺沙星,44%的菌株耐受氧氟沙星,28%的菌株耐受丁胺卡那,20%的菌株耐受大观霉素,而100%的菌株均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敏感。
54株ExPEC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见表2。98.1%菌株耐5种以上抗生素,均为多重耐药。其中耐5~9种抗生素的菌株2株,占比3.7%;耐10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51株,占比94.4%。耐药谱有46种,其中PEN+AMX+AMP+CFZ+CA+CRO+STR+GEN+RAN+AMK+TE+DX+TMP+SXT的占比最大,为10.87%。
表2 54株ExPEC的耐药谱
当前影响我国生猪健康养殖的五大难题包括品种、疾病、饲料、设备和环境,其中疾病防制是养猪业发展的关键,与养猪业效益、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目前猪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表现在: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显著增加;临床表现呈现一病多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问题日益突出;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加大,对药物耐受性增强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试验从172头病猪的肠道外组织及其积液中分离到71株大肠杆菌,其中54株为ExPEC,分离自33头病猪,分离率为19.19%,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19.1%、18.5%类似[3-4];分离株多源自肺部(35.19%),其次是肠系膜淋巴结(27.78%)、肝脏(20.37%)和脾脏(12.96%),此外还由关节积液和心包积液中分离出ExPEC,这也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类似[3,5-6];表明猪源ExPEC流行较广,感染较普遍。本试验用病猪至少出现了高热、咳喘、关节肿大、皮肤发红、败血症、脑膜炎等临床症状中的一种,从病猪肠道外的多器官组织中分离的54株大肠杆菌对小鼠均具有致病性,其中致病力很强(致小鼠100%~80%死亡)的菌株占比64.81%。研究显示,大肠杆菌在高热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7]。而本试验中54株ExPEC在致猪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如何?由于没有进行猪的攻毒试验,因而尚不能确定,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探究。但该类菌对猪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的54株ExPEC均为多重耐药,至少耐3种及以上受试药物,其中94.4%的菌株耐10种以上药物,同时存在46种不同的耐药谱,表明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复杂多样。54株ExPEC对青霉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胺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46%以上,存在向耐药性增强发展的趋势,与国内相关的报道有差异[3-6,8],显示出时间上和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即使同一猪场在不同的时间,其用药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而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会导致ExPEC分离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幸的是,54株ExPEC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均敏感。多黏菌素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良好,多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多黏菌素农业使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动物源性多黏菌素类药物耐药率趋高,与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有关。2015—2016年的调查显示,猪源大肠杆菌的mcr-1的流行率为68.86%[9]。
综上所述,某集团公司家庭农场的猪群中存在ExPEC一定程度上的流行,以肺脏分离率最高,多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耐药性强且相当普遍,耐药谱复杂多样且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在临床生产实际中,应坚持不懈地进行猪群中ExPEC的监测工作,及时分析ExPEC对药物的敏感性,合理用药,有效控制ExPEC对猪群的威胁,降低ExPEC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以保证生猪生产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