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模化传统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24

韦富康,孙如水,梁龙华,覃燕灵,伍少钦,肖有恩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 南宁 530317)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通报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不仅仅对中国,对整个亚洲养猪业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不到一年的时间疫情覆盖全国。最初的21起报告疫情中,62%与饲喂泔水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的68起报告疫情中,46%与运输工具(车辆)、人员有关,34%与饲喂泔水有关,19%与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有关。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根本,是最重要的、有效的、唯一的措施与手段,猪场要养好猪必须做好这一项工作[1]。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造,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规模化传统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必然之路。

1 传统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1 安全等级划分

1.1.1 红区 猪场实体围墙以外的地方定义为红色区域。该区域为公共区域,环境复杂且不可控,需当做危险区域对待,风险等级最高。

1.1.2 黄区 围墙以内到猪舍墙体之间的区域,该区域相对可控,但仍有飞鸟、蚊虫、老鼠等不可控因素存在,存在一定风险,该区域定义为黄区。值得注意的是,猪场人员入场通道、物资入场的消毒室、出猪台、死猪台等与红区存在交叉污染风险的区域,应定义为黄色区域并加强管控。

1.1.3 绿区 猪场生产区内的猪舍、人和猪行走的道路和活动区域,该区域定义为绿区。该区域必须确保绝对安全,否则猪只将会受到病原的威胁。

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相关的人和物资从红区进入绿区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逐步减毒,以确保绿区的绝对安全,从而确保生活在绿区的猪只不受病原的威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前提是做好区域划分,即“分清等级、划清界限”。

1.2 规模化传统猪场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议及要求

1.2.1 完善猪场的实体围墙 完善实体围墙的目的:使猪场和外界形成完善的物理隔离屏障。

实体围墙是猪场防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现代生物安全体系要求猪场必须有完整的实体围墙作为屏障,以跟外界形成有效的物理隔离。因此,传统猪场首先要自查,没有完整实体围墙的,应进行完善,做好猪场的围墙屏障,这是传统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改造的第一步。

1.2.2 建设密闭连廊 建设密闭连廊的目的:通过密闭连廊将各栋猪舍及各功能单元连接起来,避免生产区内的人、猪、生产物资、工具等与外界直接接触。

密闭连廊是猪场生产区内连接各栋猪舍和各功能单元的密闭通道,是在猪场黄区上建立的绿色通道。在传统猪场的生产过程中,猪舍与猪舍之间、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道路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这些区域存在着如老鼠、苍蝇、蚊虫、飞鸟等不可控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人、猪、物资、工具等直接暴露在开放环境中,风险极大。密闭连廊可有效弥补以上缺陷,是传统猪场改造的重要部分。

密闭连廊是由两面实体墙和屋顶构成的密闭通道,连接各栋猪舍和猪场内的各功能单元、猪场进出口,能有效隔离老鼠、蚊虫、苍蝇、飞鸟等。猪场在建设密闭连廊时,需将药房、办公室、入场通道、出猪台、死猪台、发电房等功能单元纳入连廊内,以确保猪场的所有生产工作均能在连廊内开展。

1.2.3 完善人员入场通道 完善入场通道的目的:避免员工将个人衣物及其他随身物品带入猪场围墙内;入场人员经更衣换鞋、过渡区过渡、有效洗澡后进入生产区,可有效降低带入病原的风险。

猪场员工入场通道由更衣室、过渡区、洗澡间、洁净区组成,各区用隔离凳做物理隔离。员工更衣室建在猪场围墙外,员工进入更衣室后,需将身上的衣物、鞋子脱下,所有衣物、鞋子及随身物品放在相应的衣柜、鞋架上,再坐在隔离凳上转身进入过渡区,穿过渡服、过渡鞋进入洗澡间,用洗发水、沐浴露认真洗澡10分钟后,再进入洁净区,穿上场区内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子、帽子,进入生产区。

新形势下,猪场必须建立规范的人员入场通道,员工的所有个人物品均不能带入猪场围墙内,经过渡和有效洗澡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1.2.4 完善物资入场通道 完善物资入场通道的目的:所有物资均需有效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物资消毒室分区明确,放入物资和取出物资时不存在交叉污染。

物资消毒室的作用是对入场物资进行有效消毒。物资消毒室的选址很关键,物资消毒室应设两个门口,分别连接猪场红区和绿区,物资由红区放入消毒室的物架上,消毒完成后,由连廊内的人员把物资搬入生产区里。

物资消毒室可采用紫外灯+臭氧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消毒室内横放物架,并划好隔离线分清脏区和净区,避免员工搬出物资时有交叉污染;物架隔层使用铁丝网,有利于消毒成分充分接触消毒物资。

1.2.5 建设中转料塔 建设中转料塔的目的:料车不进入生产区而是停在围墙外卸料,避免料车将病原带入猪场内。

料车是一个大型综合体,很难进行有效消毒,车辆进入生产区内,会给猪场带来很大的风险。猪场建设中转料塔后,外来料车停在猪场围墙外将饲料卸到中转料塔,再由中转料塔将饲料输送到场区内。

传统猪场大都没有料塔,使用的一般是打包料,饲料用袋子分装,料车将饲料拉入场内再由人工将饲料卸进料房。在这过程中,车辆和打包饲料的料袋无法进行有效消毒,存在极大的风险。为规避这一风险,传统猪场应建设中转料塔,使用散装料,饲料通过料塔和输料管道运送到连廊内,可大幅降低风险。

1.2.6 建设猪只中转站 建设猪只中转站的目的:避免外来拉猪车靠近猪场及避免猪场员工与外来车辆有接触。

外来拉猪车辆是很大的污染源,猪场应避免与这些外来车辆有接触。建立猪只中转站,用自己的内部车辆将猪只拉到中转站进行中转是非常必要的。

1.2.7 建设车辆熏蒸消毒棚 建设车辆熏蒸消毒棚的目的:对来猪场的运猪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及物资运送车辆等进行有效消毒。

在猪场大门口附近建立车辆洗消及熏蒸消毒处,车辆到达猪场前,车辆经清洗干净后,再开入熏蒸消毒棚内,经消毒药熏蒸消毒30分钟后,才能开到猪场指定区域进行作业。即便车辆不进入生产区内,车辆到场前进行清洗+熏蒸消毒也是很有必要的。

1.2.8 猪舍加装防蚊虫网 猪舍加装防蚊网的目的:防止蚊虫、苍蝇、飞鸟等进入猪舍内。

传统猪场往往没有防蚊虫、苍蝇、飞鸟的设施,这些不可控的小昆虫、小动物可以在猪场内外自由进出,在大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机械传播者。国外有研究表明,螯苍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机械传播和摄食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2]。因此,我们需警惕苍蝇、蚊虫、飞鸟、老鼠等的机械传播作用,给猪舍加装防蚊虫网,做好猪舍的防蚊虫、苍蝇、飞鸟、老鼠的措施。

1.2.9 升级死猪台 升级死猪台的目的:避免无害化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区造成污染;避免死猪台成为污染源。

死猪台是很容易造成污染的点,很多传统猪场没有规范的死猪出口,员工在处理病死猪时很容易将病毒从死猪台带入场内。死猪出口的位置应设置在围墙外,通过连廊与生产区连通。死猪台应做好物理隔离,避免拉死猪的人和连廊内部有交叉污染的机会;死猪台需做密闭处理,防止苍蝇等滋生和传播疾病。死猪出口处还需配备冲洗、消毒设备,方便每天对死猪台进行冲洗、消毒。

1.2.10 升级装猪台 升级装猪台的目的:避免拉猪车进入到场区内造成污染;避免装猪台成为污染源。

很多传统猪场没有标准的装猪台,或装猪台位置不合理,导致车辆需进入生产区内进行装车,造成很大的污染风险。合理的装猪台应设置在围墙边,出猪口与围墙外相通,内部通过连廊与生产区相连,外来车辆只需停在围墙外便可装车。装猪台与密闭连廊相连,应做密闭处理,防止蚊虫苍蝇等从装猪台进入连廊内。装猪台还需配备冲洗、消毒设备,方便在使用前后进行冲洗和消毒。

1.3 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控制点及措施

1.3.1 饲料安全 目前发现的疫情分析表明,我国非洲猪瘟主要是由于潜伏期病猪及其产品调运、饲料原料添加可疑血粉、泔水喂猪、贩运人员及饲养人员携带病毒等因素交叉传播[3]。因此,猪场必须严格禁止泔水饲喂,同时把关好饲料的安全,必须确保到场的饲料是安全的。

传统猪场还需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改造的要求是使用散装饲料,外来的饲料运输车辆不进场,通过中转料塔和料线将饲料输送到场内。

1.3.2 人员管控 非洲猪瘟病毒在未煮熟的猪肉组织中能存活数月,在腌制的猪肉制品中也能长期存活[4],因此,规模化传统猪场应做好员工的监管,采取措施避免员工去菜市场购买外来猪肉及猪肉制品等高风险行为;猪场执行月休制,员工值班期间尽量不离开猪场生活区,减少员工与外界的接触;员工假期结束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后才能让员工进入生产区上班。

入场通道安装相应的监管设备,如摄像头、指纹打卡机等,监控员工是否按要求执行入场程序;尤其要监控好每一个入场员工的洗澡时间,督促员工按要求有效洗澡。入场通道是一个风险点,除了监督好员工入场外,还需安排人员每天对入场通道进行消毒。

1.3.3 物资入场消毒的管控 物资消毒室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组好物资的入场计划,以批为单位,整批进入消毒室,消毒时间足够后,再整批取出,并做好相应的消毒记录,以供监督。

物资消毒时应去除外包装,整齐摆放在物架上,确保消毒成分能够充分接触物资表面。物资在消毒室的消毒时间一般是24~48小时,消毒完成后,应立即将物资搬出,不能将物资长期放在消毒房内。消毒房定期进行打扫,保持干净卫生。

1.3.4 车辆管控 运输车辆是很大的风险源[1],传统猪场需进行相应的改造,做到车辆不进场和车辆到场作业前进行清洗并熏蒸消毒30分钟。做了猪只中转站和中转料塔后,即使车辆不进入生产区,也要严格执行好车辆到场前的清洗+熏蒸消毒措施。在车辆冲洗、熏蒸消毒处,应安装监控设备,以监督员工是否按要求执行,同时定期检查熏蒸棚的气密性,确保熏蒸消毒有效。

1.3.5 蜱虫、蚊子、飞鸟、苍蝇、老鼠等的管控 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传统猪场相对困难的地方在于蚊虫、飞鸟、苍蝇和老鼠等的控制。密闭连廊和防蚊虫网的安装可以有效降低这方面的风险,但生产过程中还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封堵漏洞,真正发挥防蚊网和连廊的作用。同时,猪场也应定期施放杀虫药,杀灭环境中的蜱虫、蚊虫、苍蝇、蟑螂等。

老鼠也是传统猪场较难控制的点。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猪场的灭鼠计划,灭鼠过程中需注意的是要定期更换不同种类的老鼠药,同时结合鼠密度调查对灭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调整灭鼠策略。

虽然有文献表明,俄罗斯和立陶宛的非洲猪瘟感染猪场收集了啮齿动物、鸟类的血液样品,并没有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5],但不可忽视老鼠、鸟类等小动物的机械传播作用。

1.3.6 猪场环境控制 猪场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整顿,把没用的物品及时处理掉,把猪场内的杂物等及时清理出生产区,场区内做到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传统猪场往往是人工铲粪,猪粪堆放于露天粪台,容易滋生苍蝇蚊虫,猪粪的及时处理也是重要问题。猪场的猪粪应该当天清理干净,粪台、粪房内不能有猪粪堆积,这需要增加人工、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定期把猪场内的雨水沟、污水沟、粪台等清理干净并喷消毒药、放杀虫剂。定期对连廊、猪舍走道及场区进行消毒、施放杀虫药。

死猪出口需安排专人每天进行清洗消毒,装猪台使用前后冲洗干净并消毒,在以上两个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监督员工是否按要求执行。

2 规模化传统猪场的猪群及环境监控

2.1 猪群监控

田间发现的延迟是动物疾病控制的最大难点,早期的诊断对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用正确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除了做好生物安全方面的措施之外,猪群及环境的监测也同样重要。正确的监测可以验证当前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效果,也可早发现异常,早采取措施。

猪场员工每天认真观察每头猪只的情况,有精神不佳、身体发红、发烧、厌食、流产、死亡等症状的异常猪只,应立即采样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可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签采集猪只鼻腔、口腔样品,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样品收集管中,立即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2.2 猪场环境监控

猪场的关键点,如更衣室、洗澡房、死猪台、装猪台等区域,应每周采环境样送实验室检测,以评估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环境采样的方法:纱布用生理盐水淋湿后,绑在采样杆上拖拭地面,要求采样区域的地面100%覆盖。拖拭完成后,将纱网上的液体挤出装入采样管中,送实验室检测。

3 讨论

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持久战。有实践证明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规模化传统猪场要想打赢这场防控战,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并严格执行到位是唯一道路。传统猪场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弥补传统猪场在设施设备方面的缺陷,再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把控好各个关键出入口,才有可能将非洲猪瘟病毒抵挡在猪场之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