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彭兰丽,李海辉,颜 爱,何德肆,曾 焕
(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猪卫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长沙 410128)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国首例PRV疫情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自引进匈牙利Bartha-K61疫苗毒株后,伪狂犬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至2010年时,人们普遍认为PRV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自2011年底以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不同规模猪场临床上出现伪狂犬病疫情,或免疫基因缺失疫苗猪场突然野毒抗体转阳[2],伪狂犬病疫情的再次暴发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经多家研究机构确诊,疫情是由PRV变异株引起[2-3]。相关研究报告提示,Bartha株疫苗无法对变异PRV毒株提供充分保护[3-4],只有使用相应变异株才更有效,但也有研究显示,Bartha株疫苗对变异PRV能产生完全保护,但效价必须较高(抗原含量>106)[5-6],而市面上提供的Bartha疫苗有效含量很少能达到这个效价。但不管争论如何,目前防控该病的主要手段仍是疫苗接种。
本文对2019年1月湖北某自繁自养场从伪狂犬病阴性场转变成伪狂犬病野毒重度感染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所反映的问题希望能对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一些参考,具体情况如下。
血清:常规检测对各阶段猪群进行耳静脉或前腔静脉采血,发病后对母猪群耳静脉采血,静置凝集,实验室分离血清。
病料:初生仔猪、流产胎儿、胎衣。
主要检测试剂: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gE、猪伪狂犬病gB、O型口蹄疫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IDEXX公司,引物合成及测序由北京擎科公司完成。
2019年1月中旬,猪场对不同猪群按比例耳静脉或前腔静脉抽取血样,进行常规血清学监测,包括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gE、伪狂犬病gB、O型口蹄疫。
根据常规监测结果,猪群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趋势,立即淘汰疑似阳性公猪,并对全群种猪紧急免疫某上市公司伪狂犬病变异毒株疫苗,几日后,产房仔猪出现蹬腿、四肢划水、转圈等神经症状,当晚或者第2天死亡,治疗无效,后面陆续出现此类症状,继而死亡,严重的整窝全部在两三天内死亡,妊娠母猪存在流产、产死胎等症状。采集死亡仔猪及流产胎儿、胎衣,同时对不同阶段母猪群耳静脉采血,参照文献合成引物进行伪狂犬病及蓝耳病病毒检测,并对血清进行猪蓝耳病、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水平监测。
紧急免疫后,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设计检测PRVgB、gC基因引物用于病毒测序(表1)。采用DNAStar对测序结果及NCBI登录的PRVgB、gC基因进行比对。
表1 测序引物列表
不同群体抽样采血检测后,发现种猪群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结果见表2、表3,从表中可知,经产母猪(哺乳母猪+怀孕母猪)检出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阳性率5.3%,可疑率5.3%,公猪检出1份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疑似阳性,其余阶段商品猪皆未检出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母猪群中的阳性均为弱阳性,猪群处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早期,因此立即淘汰了疑似阳性公猪,并对全群公母猪普免伪狂犬病变异毒株弱毒疫苗1头份/头+灭活苗2 mL/头(一边一针同时免疫),并查找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源头,经调查野毒可能是通过一次外购精液所引起。
表2 常规监测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阳性率结果
表3 常规监测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检测结果
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后(产房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妊娠母猪流产),收集病料及母猪群血样,进行病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测。提取病料核酸,检测蓝耳病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结果见图1、图2,由图可知,从病料中检测到伪狂犬病病毒。血清学进行了蓝耳病及伪狂犬病gE抗体监测,结果见图3及表4,母猪群仅哺乳阶段表现有蓝耳病波动,其余群体蓝耳病相对稳定,但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全群转阳。
表4 发病后母猪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紧急免疫后,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设计检测PRVgB、gC基因引物对猪场分离株及疫苗株同时进行测序,猪场分离病毒命名为4virus,疫苗毒简称为vaccine。gB基因全长2 800 bp左右,测序引物扩增长度为1 175 bp,测序结果与NCBI登录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见图4,从gB进化树可知,vaccine与Bartha株最亲,隶属于Ⅰ型传统毒株,而4virus隶属于Ⅱ型变异毒株系列。图5为gC基因测序比对结果,gC进化树显示结果与gB一致。从进化分析可知,疫苗毒株疑似Bartha株,并不是厂家所宣传为流行变异毒株。
2011年底,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在中国北方暴发,华北地区养猪场的PRV-gE阳性率超过50%,最高可达90%,少数猪场种猪的带毒率从1%以下上升至100%,并出现仔猪和肥育猪的大量死亡。据不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PR阳性率在2011—2014年呈逐年上升,随着国家PR根除计划的实施,2015年后PR阳性率逐渐下降,但在2017年部分流调显示伪狂犬病又有抬头现象[7-8],而据我们实验室对湖南地区送检样本监测数据分析,部分地方猪场在2017—2018年伪狂犬病存在转阳的趋势。
目前我国流行毒株为变异株,Bartha-K61疫苗是否对变异PRV毒株能产生相应保护还在争论中。在绵羊和猪身上进行的疫苗接种及攻毒试验表明,传统的Bartha-K61疫苗不能对中国目前流行的PRV变异毒株提供完全的保护[3-4]。但也有数据表明,无论从临床观察(临床症状评分、生长性能、发病率、死亡率),还是剖检病变观察(扁桃体、攻毒后的排毒量),高效价(抗原含量>106)Bartha疫苗有明显保护,低效价疫苗仅提供部分保护。但不管争论如何,针对伪狂犬病,免疫接种仍是预防此病、减少损失的必要措施。目前市面上已有多家变异毒株疫苗已上市,效果及安全性均还在验证中。
PR的再次抬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可归纳为几点: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免疫失败、生物安全及持续感染。本案例中猪场在进行了紧急措施后,仍在1个月内从伪狂犬病阴性场变为重度感染场,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猪场饲养管理不到位,外购精液,将病原引入场内,二是疫苗厂商存在欺骗行为。从gB、gC基因对比分析可知,疫苗厂商提供的变异株确为Bartha株,而Bartha株疫苗是否能提供完全保护还在争论中。从此次案例中侧面反面的问题,希望能引起行业的重视,伪狂犬病的防控将是一条长远的路,希望猪场管理人员加强防控意识,也希望疫苗厂商不仅是为追逐利益而卖苗,也应为国家的伪狂犬病净化承担相应的责任,毕竟伪狂犬病净化的第一步就是免疫接种gE缺失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