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陈 蔚
打造现代农业、提升农户收益,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包括八亿农户在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物流是活跃农村经济的钥匙,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物流金融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必然举措之一。虽然改开以来的金融产业稳步推进到农村地区并在促进富农强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农村金融空心化的困境,阻碍农业物流金融产业创新及其服务三农的能力。如何推动农村物流金融改革深化,消除金融抑制对“三农”的遏制作用,是探索农业物流金融产业发展新路子的核心问题。
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推动农村地区有限的金融资源向城镇等相对发达地区流转,导致农业物流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所需资金供给方面受到抑制,由此形成供给型金融抑制。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是农信社,其网点设置密度不足、信贷资金规模小,令农信社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在传统农业借贷业务上,无力且无意愿在农业物流金融领域实施创新。影响农信社实施农业物流金融领域创新行动的根源在决策层面,其权益资产所有方的态度是制约农信社实施业务创新的主要障碍。究其根本,在于农信社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其组织治理架构不完善,农信社社员仅在名义上拥有农信社产权,而农信社的重大决策权实质掌控在政府控制的金融主管部门手中。这就将农信社定位为地方政府及金融主管部门落实其“三农”政策意志的工具。农业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固然利于化解三农问题,但也具有其他金融工具创新所通有的高风险共性。这对于偏好金融系统稳定的金融主管当局而言,采取规避风险策略以确保农村金融系统稳健性成为其首选。从农信社内部治理角度分析,控制权从所有人向主管部门的转移是导致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被虚置的关键;农信社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失效则使得农信社的实际控制人面临着的更高的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在自利欲望支配下的经理层更愿意采取守成策略而非着力于金融产品创新。
现行贷款利率机制缺乏灵活性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趋势的能力。从信贷成本角度分析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信贷业务,当前农村地区农业物流企业的单笔信贷金额较小但信贷风险较大,这直接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成本。较高的信贷管理成本势必要求农村金融机构采取更高的信贷利率来获取相应收入,以实现其资产负债表平衡。但当前金融主管部门对农村地区农业物流金融机构的利率闲置措施较为繁复,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在高风险的农村地区农业物流机构放贷意愿,转而将其信贷配额投放到低信贷成本的城镇地区,由此造成城乡信贷业务二元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从农业物流贷款人利益角度分析,金融主管部门严格限制贷款利率的举措会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在现行贷款利率条件下获得合理报酬以补偿其成本,从而减少面向农村地区的贷款供给,进而压缩农业物流贷款人的选择边界,使得农业物流贷款人因无法及时获得足额信贷资金而损失增加。
农村金融的利率政策抑制农业物流金融业务良序发展。农业物流金融领域的抑制问题突出表现在货币市场领域的价格扭曲性。出于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考虑而严控储蓄利率及信贷利率,由此导致利率水平严重背离金融市场供需规律,这间接抑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能动性。低利率政策使得当前通货膨胀率高于利率水平,从而令农村金融资金供给者负担“隐型税负”,为负的实际利率不能反映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的真实稀缺水平,进而减少了农业物流金融机构获取业务发展所需的资金。再者,农村征信政策对农业物流金融业务支撑力度较弱。由于基层金融机构缺乏从事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必要经验,故基层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依靠征信体系来解决其缺少有效识别物流金融业务的客户信用风险能力的问题。当前我国征信体系正处于建设关键期,征信系统数据库尚未全面覆盖农村地区。这导致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出现的“信用黑洞”,由此产生的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制约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
构建全产业链物流金融机构。涉农物流业及物流金融业继承了农业产业天然弱质性特点,这决定了农业物流产业化进程中的“公司+农户”模式仍然无法摆脱信用资质相对较低、融资风险相对较高的先天缺陷。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物流金融机构来推动农业物流业务的全产业链整合具有现实价值。农业物流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农户、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农产品终端市场经营者等三大环节,其中农业物流企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金融主管部门应从搞活农村流通经济的高度出发,以满足农业物流企业的信贷需求为抓手来向农业产业链系统注入资金,从而拉动农业物流全产业链的扩散性增长。全产业链物流金融机构可整合对农业物流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征信资源,在对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进行征信评估基础上提升对其授信水平。为防控农业物流全产业链的金融风险,全产业链物流金融机构可对农业物流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集融资与监控为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并适当运用云金融等技术来在线管控农业物流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该风控系统可以对农业物流产业链各子环节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实时化监控,并确保农业物流各子系统间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为农业物流产业链成员企业提供定制化投融资服务,并针对农业物流产业链内的局部金融风险实施定向引爆措施。
其一,以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支持农业物流基建。考虑到城镇金融系统对农村金融资源的虹吸效应,金融主管部门对农村物流金融机构的倾斜性政策和资源投入会天然的流向业务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水平较高的城镇金融系统中。为遏制农业物流金融资源向外溢出问题,金融主管部门需要强化涉及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资金封闭管理,严控农业物流金融资金流向非农工商金融领域。在此基础上,金融主管部门要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农业物流金融新产品,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对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物流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限制,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促成农业物流产业链系统的形成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其二,以普惠金融业务创新支持小微农业物流组织。农村流通经济与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匹配性,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形成惠农性收益的关键。创新支持小微农业物流的普惠金融业务的要点在于做实“惠”字。金融主管部门需深化农村金融业务风险敞口管理水平,放宽涉及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基准信贷利率管控窗口,促使农村基层金融机构能针对农业物流产业特点来适度调低信贷利率,降低小微农业物流信贷成本。再者,金融主管部门需要适度简化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业物的审批流程,取消非核心环节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办理时效,切实减少农业物流金融业务办理中的制度成本。
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物流金融行业呈现出系列新常态。涉农金融机构需要以打造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为核心,建立适应农业物流快速运营的快速响应型物流金融系统,确保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力领先、农业物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
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运作平台。为支持农业物流企业的健康成长,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可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且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运作平台的客户数据资源进行提炼,将农业物流行业、客户及第三方数据资源整合为一体,建立起涵盖农业物流全量客户的画像指标库,建构支持农业物流企业决策的企业级客户统一视图,为农业物流产业链成员企业提供客户信息共享、一致性采集和全天候监测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物流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还可以在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运作平台上实施“大交易”战略,全方位满足农业物流企业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以增强客户企业实力的方式来降低金融机构运营风险。
二是完善新型农业物流金融相关立法工作。农村信用环境不良是制约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建构的主要障碍,而配套立法工作不到位则是导致农业物流机构征信体系建构不完善的首因。为此,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和建制的方式来健全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探索建构区域性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确保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系统具有稳健的自运行能力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正反馈能力。农业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正反馈能力表现为农业物流金融生态环境评分高的区域可获得更多信贷指标,农业物流行业内守信者可获取更高授信额度。金融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农村征信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农业物流企业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农信社征信系统为基础来整合涉农政策金融机构的征信信息和经济档案,切实消除解新型农业物流金融创新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性,严控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敞口扩大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