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惠金融扶贫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时间:2024-05-24

◎郝扬洋

一、引言

普惠金融主要就是突出金融具有包容性特点,主要就是能够全面有效的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更高服务水平的金融体系。目前来说,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并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真正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规定:要加大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以普惠金融层次上来实现精准扶贫,进而消除贫困,造福群众。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加大金融扶贫覆盖率,促进扶贫工作的持续进行。

金融扶贫在实时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普惠金融是我国实现社会各个层次人民更好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新的理念、责任和创新。普惠金融扶贫主要就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和市场的协同下,对于扶贫对象给予一定的生产要素,使其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了对扶贫对象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价值的创造相结合,提高扶贫对象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普惠金融则主要以小金额金融扶贫为核心,此外还要保证支付、储蓄等工作的安全和便利[1]。在G20杭州峰会上,重点展开数字普惠金融议题,并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中,以新的角度,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完善体制建设,精准发力,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真正的让群众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以产品精准、责任精准、对象精准和服务精准为原则,进而真正的实现普惠金融的公平性、持续性、普惠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普惠金融扶贫体系发展问题分析

(一)供给侧需求结构不对称

在目前实施普惠金融扶贫工作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扶贫信息不对称、扶贫需求模糊、投入力度不足等。以供给侧角度来说,主要就普惠金融自身缺乏相应的创新动力,很多地区的金融担保体系不完善,信息通讯基础建设落后。在贫困地区商业银行较少,业务办理能力较低,信贷产品受到限制,制度建设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对于村镇银行等并不普遍,服务覆盖率较低,经营体系落后,资产有限等。在贫困地区中,金融机构主要依赖担保,因此难以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以需求侧角度来说,扶贫对象自身的金融意识不足,甚至已经被排除了金融服务范围,因此需求缺乏。此外,贫困地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贷体系,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在严格审慎体制中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户的需求,金融环境较差,因此严重阻碍了金融扶贫工作的进行和深度开发。

(二)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有效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多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因此金融机构很少涉足到贫困地区,缺乏正向激励,此外,在贫困地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协调,真正适用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信贷产品不足,不具有创新力,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信贷风险大;金融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难以得到真正有效落实,且还没有建立对扶贫机构的奖惩措施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实施普惠金融扶贫工作的实施;此外,在实施贴息贷款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尤其是基层地区更难享受这一政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且过于重视扶贫直接对象,不能真正落实各项激励制度,严重影响金融机构扶贫职能的发挥;扶贫资源不能充分得到利用,财政扶贫职能被弱化。

(三)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落后

一般情况下,在贫困地区生产力落后,环境恶劣,因此金融体系呈现出高脆弱性,因此增加普惠金融实施的风险性。目前,我国还没有普惠金融扶贫等建立相应的风险产品体系,相应的保险也不能适应普惠金融的发展,供给形式比较单一,农户也不能重视自身的投保。还有就是,管理机制不误鞍山,保障制度不到位,进而增加保险机构实施农户投保的风险。在贫困地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贷款利率单一,缺乏政府财政保障,导致金融机构低收益却高风险。农业产业目前比较弱化,收益较低,风险较大,因此实施农村信贷风险极高[2]。

(四)普惠金融扶贫生态环境恶化

在进行金融扶贫工作中,相应的信用体系、保险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完善,市场信用环境恶化,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严重阻碍金融扶贫工作的实施。此外农户不重视信用度,违约成本低,因此出现较多的违约、逃债现象,进而不但增加信贷机构风险,也导致农户融资通过率较低。此外,恶劣的信用环境,将阻碍信用担保机构实施服务,在贫困地区产权问题不明确,因此不能提供有效抵押担保,使得担保机构缺乏。农业保险产品形式单一,规模小,农业保险意识薄弱,都阻碍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

三、普惠金融扶贫开发措施分析

(一)政府市场结合的普惠金融扶贫政策分析

要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并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调控职能,进而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金融体系,从本质上解决金融扶贫所遇到的难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保障农户资金共计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财政,深度挖掘各种信用资源,进而将农户资金供给和融资相协调。要创新金融扶贫制度,健全金融信贷体系,优化扶贫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来弥补信用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减少市场信用违约次数。要改善农村市场信用环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建立更多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和小金额信贷机构,不断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实施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实现农村的融智、融资和融商的一体化发展,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完善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的金融信息平台,实现对市场产品定位,发挥金融行业在社会服务中的优势,要健全农村信贷服务体系,健全信贷信息平台,提高市场信贷信用度,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实施。

(二)优化扶贫资源配置

要充分优化扶贫资金配置,有效展开金融机构与扶贫办的有效合作机制,增大资金供给力度。要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度,拓展担保抵押财产范围,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增加贫困地区的融资渠道。要加大农村自助银行的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在贫困地区推广各种非现金支付手段,在农村要积极推广金融科技,完善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农村扶贫平台的开放性、公正性、便捷性,进而实现精准扶贫和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要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并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多金融产品,实现农户增收,要创新新的供给模式,实施供给侧结构的创新性改革,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实现农村脱贫[3]。

(三)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分析

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类型和产品服务,深化农村创新改革,完善农村信贷担保制度。要增加农村融资渠道,针对贫困地区创新更多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充分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并对新型农业实施贷款,不断优化金融服务。要积极引导发展绿色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创新经营模式,适当放松审批权限,合理配置存量资产。健全奖惩体系,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金融环境,推动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和推广,并建立相应的惠农支持培训,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在贫困地区展开各种培训教育,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体系环境。政府要激励出现更多的薄弱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绿色品牌。

(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

要健全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监督效应,提高普惠金融扶贫力度,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要针对贫困地区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并对在贫困地区建立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要健全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并加大对实心个体户和企业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活动。要进一步协调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发挥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提高贫困地区资金融资效度。完善激励体制建设,建设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真正落实奖惩措施。完善监督检查力度,将监督和服务相结合,及时定期监督检查,监督工作人员要深入贫困地区一线,真正落实监督工作。要针对贫困农户加大扶贫力度要完善医疗救助,减轻贫困用户负担。

(五)保险服务功能建设分析

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散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而对金融扶贫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要制定科学的资金救助制度,在风险控制中充分发挥政府核心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预警机制,尽可能的提前预防、分散风险,要科学的制定贷款利率,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完善保险服务体系,并建立以政府、保险机构、银行共同合作的保险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扶贫的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农村信保险制度,制定相应的信贷失信补偿机制,提高金融风险预防能力。要提高人才比例,开发适应农村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村保险覆盖率。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完善保险服务行业,提高在贫困区的保险广度和深度,推动普惠金融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