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解析

时间:2024-05-24

◎姜 岩

2018年伊始,指导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先行,促进新时代农业健康发展,乡村振兴先行,这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进行的重要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化工程,这是新时代农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中央1号文件为我们描绘出了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幸福乡村的宏伟蓝图,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和标志就是农村经济的健康、全面、快速发展。用农业经济学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解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乡村振兴”这个提法的全新化和系统化的表述,其中包含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提法,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

1.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个重要标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三个重要标志,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三个重要标志正是与“三农”问题一一对应的,其中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成为了最重要的基础,这充分符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农业经济和农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加速建设和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要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就是让从业者有尊严、有收获,既能够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又能够获得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认可。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未来的农业将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好职业,也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通过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及优秀人才投入其中。

2.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五个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五个“新要求”,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等。其中,“新动能”、“新格局”以及“新风貌”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相关,而“新气象”以及“新体系”也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应当说,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和水平是“五个新要求”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只有农业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才会更加合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才会更快,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才会持续提高,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才会真正建立,最终才会给农民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3.明确提出一系列“禁止性”行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还明确出现了一系列“禁止”、“严格禁止”等字眼,这不仅体现出党中央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决心,而且也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触碰的政策“红线”,其中许多禁止性的行为也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例如,“战略”中明确提出“禁止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明令禁止的行为是与以往政策一脉相承的,但是从深层次进行分析,这些规定的背后包含的是现代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农业经济与城镇经济一样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农村再也不能够为城镇经济发展的负面效益进行“买单”,更不能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各种短视的行为和做法都是应当被严令禁止的。此外,严格禁止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和会所,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更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保障健康发展的要求。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和会所只能为农村带来短时期的利益,而对于农业结构的根本性优化和调整以及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促进农业经济结构根本性调整和转变的力度是空前的,而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农业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如下问题:

1.农业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大量存在,低水平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发展潜力严重不足。在西北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依然延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模式,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低,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缺乏,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付出了耕地面积减少、林区严重缩小、自然资源流失以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惨重的代价。这些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现阶段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产业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

2.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虽然一部分农业地区大力发展各类乡村经济,但是乡村经济与城镇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关联度不高,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产业附加值极低。这些乡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旦遇到外部资本的进入或参与,就很容易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3.缺少专门性的人才。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门性人才的缺乏。有相当一部分乡村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此外,现代农业经理人等在农村还没有广泛普及,“互联网+”等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4.各项政策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同向合力。虽然,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这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形成同向的合力,特别是在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政策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底”、“不到位”等问题。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从发展农业经济的角度来说,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和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正如前文所述,造成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是十分必要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之中,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基础性的前提,乡村振兴经济先行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普遍共识。通过全面重新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和布局,不仅会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而且还会促进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全面振兴。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乡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有效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三农”的各个方面。虽然农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但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方方面面与农业经济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这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市场,而且也为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从而有效解决了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学路径思考

既然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就要按照经济学的路径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来说,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根据市场竞争规律合理进行农业经济产业机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合理配置优势资源,避免传统思维和既有发展模式的制约和影响。其次,要在农村广泛引进新的经济业态,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聚合式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的重大工程,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本的合作,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充分结合进农村,通过不断引进新型经济发展业态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机构优化和调整。第三,有效提高现行政策体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等基层政府要彻底转变职能,为农业经济的加速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有人管、能落实、有效果,重点监督和保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信贷、金融、补贴等政策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最后,要树立全局化思维,将乡村全面振兴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之中,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项目,适当地引进现代物流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提高乡村经济与社会宏观经济的关联度,真正实现乡村与城镇经济同步协同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总而言之,“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绘就。到2020年,我国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即将到来,农业经济也将实现从发展速度到发展质量的质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巨大努力。乡村全面振兴也势必会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贡献更多的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