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冉敏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农业是建设美丽富强新中国的物质基础。“三农”保险如何做出进一步的商业化发展,借时代腾飞自我、建设自我、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我们今天需要思考的问题。自然而然,在区域经济的指导下谈“三农”保险的发展是服务经济社会新格局的新举措。
依靠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成长起来的平衡发展理论有以下的观点:因为各种经济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以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平衡的发展。这其中又有两大理论,分别是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和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两种理论都有其偏重点。平衡增长理论主要认为经济发展的落后是供给与需求不足的后果,两者恶性循环。大推进理论主要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给予经济活力,对供给与需求的部门同时给予经济支持,以此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整体的平衡发展理论都支持各个经济部门保持同步发展以使区域经济能够平衡发展。它的优势在于通过缩小地方之间经济等差异,协调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性,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它的劣势在于各个区域对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使用程度不同,造成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此种理论忽视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发展的脚步迟滞变缓。
什么是梯度推进理论的第一位,自然是经济效率。第二位才是公平。它认同条件更好的地方就应该先发达起来,而条件次一些的地方可以慢慢赶上,这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地方差异,要求从客观出发,各自发展。自然,经济差异的问题到处都存在,这就导致这个理论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它作理论指导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样来说,梯度推进理论也更易于操作,自改革开发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最开始的珠江三角洲到两翼地区再到北部地区,从小点到大面,广东的经济迅速发展,跻身全国前列。优势如此明显,那么劣势也就随之而来。我们难以划分这个梯度的范围,也就难以知晓什么时候该继续投资或该执行撤出。
通过对点轴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就形成了网络开发理论,所以说两者是同源的。它适用于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时,一定区域的交通干线形成之后,一定的经济结构稳定之后,继续往更深层次去联合,去发展。它是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关键点。它有效的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使各个经济部门之间更加合理有效的合作。
该理论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规律的角度看问题。讲究建设“点”与“轴”相辅相成的交通枢纽,通过各种交通线路的建立搭建起连接地区的平台。此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它重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适合地理位置好的区域。
增长极理论提出少数经济好的地区应该带动经济不好的区域。我们发展好了少数区域与产业,那么这些区域与产业就会吸引大量高尖端人才、技术,大量的资金等。有了这些,就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进行人才、技术、资金的扩散,让收益辐射更广的区域,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这个增长极点也在不断地被推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其综合实力。政府在其中可起到调配者的作用,弥补市场自我的不足,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增大。
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只有各种区域经济理论有效的融合,各个区域的经济才能健康的发展。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三农”保险才能更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三农”保险为农民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为他们的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从另一方面说,我们要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分区域、分阶段、分时间对保险内容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在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面前获得最大的商业性收益。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开始建立农业保险服务。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正处于极具变动的时期,因此在1953年,农业保险停止办理。
第二阶段:1982年,重新尝试农险业务服务。在1985年到2004年近20年间,农业保险基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时国际上保险业务的平均综合赔付率是70%,而中国的农业保险远远超出这个数值。不断的亏损使得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没有农民愿意参与。没有购买就没有对应的商家,农村保险行业险种不断减少,保费一直下降,行业一片颓靡的氛围。
第三阶段:在10年不曾发展的农业保险行业几近消失之际,《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颁布了。这是一项划时代的重要举措,给黑暗的农业保险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关于农业保险的地位与发展模式,在2003年的《农业法》中也作了具体说明。这是国家对农业保险提出的重视。接下来的几年,党切实抓好工作,将政策落到实处,真正用政策造福广大农民。
第四阶段:2004年,农业保险公司如上海安信、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开始组织实施农险业务。约有五种模式被创办,如政府与公司联办、专业性农保公司经营、共保经营、商业保险公司自办、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等。
第五阶段:农险保费一路发展,2004年,我国农险保费收入3.77亿元,仅占财产险全行业的0.36%。2007年,我国农险开始发展,这是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取得的显著性结果。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更是令农险步步腾飞。2016年,我国农险保费达到417.1亿元,占比4.97%。2017年,农业保险快速增长规模成为全球第二。
我国经济区域性发展主要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首先来说,几大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仍是“西快东慢”的发展特点,两级分化态势进一步加深,其中又以沿海城市发展迅猛,内陆城市发展迟缓。我国大多农产品集中在中部地区,其工业化水平落后,技术环节薄弱,农村发展与沿海城市相比比较缓慢,但是比西部有前景,基础条件好。西部地区地势给开发造成了一定阻力,交通的阻塞使其发展慢,此区域不适合农作物的产业化,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作物易受自然灾害的干扰。在2017年,西部建设的一批基建项目及民生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部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就居民生活水平而言,我们可以从中国数据统计值的数据分析了解到:以2015年为例,我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22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8.9%。这一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2元。总体而言,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四大区域保费收入大有不同,2016年,东部地区保费收入达到1.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1%。中部地区保费收入共有5678.7亿元,增长了23.5%。西部地区2016年保费收入为5807.6亿元,增长25.5%。东北部地区保费收入为2358.3亿元,增长了20.1%。通过解析数据我们可以轻松看出,东部地区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其余区域次之。这是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统一的。
中国的农业保险虽然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我们不仅需要回顾自身的发展历史,找寻不足之处,更要在世界融合的今天尊重与学习他人的方法方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帮助自我更好的建设发展。我们同样也要以区域性的实际问题作引导,不可一味引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中国来说,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发展商业性“三农”保险时,我们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不同的区域存在不同的问题。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往往包含着大量的风险,比如说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受灾区域的不确定性就可能导致保险的高赔付率。保险公司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西部地区保险公司普遍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其承担的风险又大,赔付率又高,它常常难以操作农业保险,只能选择放弃。其次在农业保险对保险公司降低吸引力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会依据其收益比例分配投入资金,这种方式降低了对险种的投入和经营的力度,致使农业险种发展的步步萎缩,最终可能会消失导致农业保险供给不足。同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走进家家户户,走进农民的身边。我们在创新发展模式这块还有很大的不足。走进一个新时代,应该有创新的想法,将互联网与保险结合,打造新型服务模式。放眼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交通线路四通八达,通信设施完备,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创新基础,只差适应区域的发展模式。西部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科技。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保险意识。比如东部地区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保险意识更强,西部地区在这点上处于弱势,大多数农民保险意识不强,阻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但是在东部地区,农民的保险意识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农民对保险没有明确的定义、不了解具体的险种、保险公司的经营条件、保险条款等问题。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还是存在这方面的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到位的问题。某些缺乏专业培训的人员易忽视职业道德,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刻意夸大产品的功能,内容介绍不到位,使农民对其的信任度降低。专业的培训是服务好的关键前提,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才能更加了解保险行业的操作,更加熟悉内部的资源调配。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城市是乡村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经济基础好,基础建设好,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大家更愿意去往城市而不是基础条件差的乡村。
对于东北部地区而言,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作为保险公司,它的一些改革措施得不到良好的政策保障,公司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而没有足够的创新力度就不能较好的适应变化多、挑战多、机遇多的今天市场。对于农民来说,农民作为农业保险的主要消费者,本身消费能力就不强,如果看到政府都不支持农业保险,他们就会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更加不会选择保险投保。目前政府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如果就目前政策而言是不足以吸引农民进行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承保的。还有就是,由于市场的活力不够,目前市场险种种类不丰富,不齐全,而农作物产品丰富,受灾不同等使此时的险种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农民在选择保险时受到一定限制,无法调动更高的积极性。市场需要创新产品,好的产品才是硬道理。
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发展还很缓慢。其覆盖乡村的面积小,险种种类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商业空间。
因地制宜,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国情,我们应有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中国差异巨大的区域经济,各个地区应结合自身的主要问题选择有实际性的指导意见。
追求更多的盈利就决定了我们要联合商业性农险的伙伴-政策性农险,两者相互结合,彼此促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依据颁布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政府救济计划被迫下台,改为基本保障的巨灾保险、较高保障水平的扩大保障保险、集体保险和非保险作物保障计划等4大险种。半强制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它的商业性主要体现在其运作模式上,政府成立农作物保险公司,然后交给商业保险公司,由其进行日常经营。政府会提供各项费用,支持保险公司20%-25%的补贴,对于参保的农作物进行免税操作,各项优化的政策较大的提高了保险公司与农民的积极性。
为响应市场的区域性要求,紫金财险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研发开创了关于甜叶菊、荷藕、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保险和有关菊花、丹参、瓜蒌、何首乌等中药材的种植保险。由于农作物等受天气影响较大,此公司研发了有关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等有关天气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商业保险。在创新产品之时,我们还可以与火热的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相互合作,做出“互联网+保险”的好产品。创新产品是市场的需求,不能是一句空口号,必须落到实处,设计出让农民安心放心,愿意投保的产品。
创新保险模式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创造农产品收入保险是一件惠民惠己的大好事。农产品收入保险的投保让保险公司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让资金更加灵活的运转,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融资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农村“三农”保险也能够得以迅速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与乡村,创新保险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保险模式,才能让农业保险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焕发生机活力。
保险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素质。我们必须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比如为从业人员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以吸引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参与到课程之中,树立其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等机构为其提供当代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增强其专业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设立监管机构,定期进行服务检测。设立专门的服务投诉地点部门也是一大提升行业水平的方式。
研究结论:当今时代,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发展“三农”保险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大事,是保护我国农业,稳定我国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要敢于创新,落实实践,根据区域的不同,合理创建保险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三农”商业性保险发展之路,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