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性农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5-24

◎于 诺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从以往的总量不足转向了需求结构问题,进而导致农业生产利润持续降低。这种背景下对农村地区进行供给侧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有很大不同,在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也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创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一、农村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的需求变化

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工作,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商业银行应从农村金融需求出发,加强创新,满足农村供给侧改革下的新金融需求。

(一)融资总规模需求扩大

我国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业呈现出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生产手段日益先进,农业经济的资本含量与技术含量都有显著提升。在这种状况下,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这些资金一部分源自政府的财政支持,一部分来自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积累,但这两部分的资金都十分有限,还是需要借助金融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改善农业经济的弱势地位,使得农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所以,在农村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将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这些融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前,农村金融的资金融通状况不佳,无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1]。

(二)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是大型农机设备的购买需求量增大,导致该方面的融资租赁需求出现。当前,农村融资租赁仅在少数地区实行。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大型农机设备成为必须的生产资料,其使用者与拥有者也不仅仅为单一农户,而是第三方农业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是难以凭借一己之力而购置大量的大型农机设备的,这种情况下,其必须借助融资租赁手段而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化经营发展的目标。在农业分工细化的过程中,此类的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二是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量增大。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者会持续加大农业投入,投资回收周期将加长。与此同时,农业经营的创新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农业经营较以往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尽管单个经营者承担的风险较小,但是风险总量巨大,在融资的过程中,风险会被放大。加之农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这些都会导致农业保险的需求量加大。三是风险投资方面的需求加大。在将来,农业发展的动力将转变,创新将成为主要动力。在支持农业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银行,还需要风险投资方面的支持。四是贸易融资方面的需求量增大。在农村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经济贸易规模扩大,对贸易链金融产生巨大的需求。五是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量加大。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公司制企业出现,除了传统的融资路径外,其还将深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三)传统农村融资面临着新的要求

在农村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新生产方式所取代,对传统农村融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融资额度变大。在农业经营规模化的发展趋向下,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已经脱离小农经营规模,融资主要被用来过大生产,融资的额度相应的加大。二是融资期限为短、中、长期的融合。农业融资除了满足农业经营者的日常运作需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固定设施上,投资回报周期加长,产生中长期的融资需求。三是融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融资额度、融资周期变化的基础上,以往传统的农业融资方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产权具备金融属性,为农村融资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四是融资方案呈现出综合化的特点。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同一融资主体在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融资路径,融资需求更加专业,需要综合性的融资解决方案。

二、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

在农村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产生了新的需求。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都发展缓慢,商业银行在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传统农村金融供给存在局部供给过剩的状况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做出了诸多制度性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经济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然而,这种制度性的安排带有极强的行政特点,加之传统金融供给具有中断性的特点,使得传统金融供给不均衡。一些乡镇地区,要么设置了银行网点,在内控体制要求下,配置相关设施与人员,向农民提供存贷款与结算等基础性金融服务;要不就不配置网点,导致农民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在行政干预下,乡镇地区均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银行网点,导致传统金融服务过剩的状况出现。商业银行难以做到保本经营,不具备生存能力[2]。

(二)农村金融供给结构性错配矛盾严重

在惯性思想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无法及时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甚至出现固化与强化传统金融供给的状况,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一是供给对象出现错配现象。新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商业银行金融供给对象也应适当调整,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未实施有效的调整措施。二是供给额度出现错配问题。在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额度加大,商业银行未意识到这一点,仍以小额贷款发放业务为主。三是供给期限出现错配的问题。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投入的回报周期变长,相应的融资期限需求也变长,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未进行调整。四是供给方式出现错配问题。农村产权拥有金融属性,但是商业银行仍以信用贷款业务为主,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的产品比较少。

(三)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

从整体上看,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加剧。一是供给制度缺失。当前的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等多是针对城市与工业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与农村及农业发展状况不相符,导致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制度支持,不利于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二是金融组织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经济效益水平较低,风险抵抗能力不足。这种客观状况导致政府必须加强引导与帮助,对其商业可持续性与风险方面的缺口进行补充,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深入到农村地区设置网点,开展金融业务。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政府支持难以到位,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总量不足,影响了农村金融的整体供给能力。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商业银行针对农村地区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仍以传统金融服务为主,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四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因为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使得商业银行向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供给总量过少,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3]。

三、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抓住发展机遇的有效策略

(一)商业银行应加强产品创新

当前农村金融供给错配问题非常突出,使得不良贷款的额度非常庞大,造成了人、财、物方面的极大浪费。商业银行应从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入手,改变农村金融供给的思维,针对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加强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增加大单户的融资额度,满足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应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不断创新金融供给模式。除了信贷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应推出综合性的融资服务,如贷款加设备融资租赁加保险式的融资组合产品。针对农村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商业银行应推出贸易类的融资产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针对农业发展的特殊周期,有必要设计出多种融资期限组合的产品,为不同的经营主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基于此,商业银行应从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角度入手,针对农民群体设计出更多易懂、易接受的投资理财产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二)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从整体上看,农村经济总体为弱势的,风险非常高,农业金融供给难以实现收益,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中断。针对农村金融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妥善处理好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得农村金融供给具备可持续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政府部门够必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对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成本与收益缺口进行补贴。从整体上看,农村金融效率比较低,商业银行农村地区的业务难以实现自身平衡,在政府补贴机制下,商业银行能够实现收益与成本的对等,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性。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实现农业保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资金供给风险补偿机制,使得商业银行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在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必须从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入手,加强创新,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农村经济发展在客观上带来更多的融资需求量,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勇于面对各种挑战,提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并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借助各种政府政策,获得一定收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