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寒富’苹果无袋栽培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时间:2024-05-24

周建林,刘国成,秦嗣军*

(1辽宁省绥中县政务服务中心李家乡分中心,辽宁 绥中125200;2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866)

苹果无袋栽培不是简单的不套袋,必须通过栽培技术体系调整,在有袋栽培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重点防控果实病虫害和贮藏期病害,控制食用期农药残留,在果面光洁度、着色等方面达到或基本达到套袋苹果的标准。随着劳动力费用的增加、低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消费者对苹果风味品质的要求,无袋栽培将成为今后苹果发展的趋势。

1 苹果从套袋到免套袋的发展历程

苹果套袋技术始于日本。据李欢音译自(日)《农业及园艺》1983年的两篇文章得知,日本于1905年苹果为防治食心虫开始实行套袋栽培。后来为避免和大田农业争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为生产高维生素C和高糖分的优质苹果,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试验免套袋栽培[1,2]。目前,日本95%的果园实现免套袋栽培,强调生产接受阳光照耀的高品质‘阳光富士’[3]。

我国苹果的套袋栽培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那时农村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低;果农对病虫害了解不多,对防控技术和有效药剂认识尚有局限性,用药不对症的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农药投入,造成苹果产区生态环境恶化,果品安全性遭到严重冲击。套袋苹果外观艳丽,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视觉要求和心里安慰,使苹果套袋技术得以普及。由于纸袋的隔离,有毒有害农药在果实表面残留明显减少,对蛀果类害虫防治压力减少,减轻蝽蟓、蚜虫、介壳虫对果实表面的危害,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煤污病对果实危害显著降低。目前,鉴于对果实病虫害防治和果品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国内虽然对套袋还有依赖性,但用工成本大大压缩果园收益空间,为实现节本增效及果园可持续发展,探索无袋栽培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消费者对果品口感的渴求、新一代果农知识更新和科技普及、病虫害监测手段的提高,使绿色防控成为可能,也使果实由套袋向免套袋转化成为可能。因此,在这个大趋势下有必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栽培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降低果品安全的风险性[4]。李翠红等研究认为,不套袋的苹果品质和耐贮性明显优于套袋的,且不套袋果实的农药残留量并没有超过质检标准[5]。李海飞等认为,无论套袋与否,果实的农药残留和总砷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在常规管理模式下,不套袋对苹果安全食用没有影响[6]。

2 ‘寒富’苹果无袋栽培的趋势

绥中是我国优质大苹果栽培优势区,由于‘富士’苹果耐寒性差,生产技术要求高,导致技术不成熟的果农对其栽培失去信心。‘寒富’苹果因抗寒性、丰产性等优异性状突出而倍受果农青睐,在当地已广泛栽培,生产规模大,产量提升快。‘寒富’与‘富士’苹果比较,芽较密,叶片多;果柄短,套袋、摘袋易使果实脱落;果面着色容易,果皮蜡质层较厚,免套袋果实可全面着深红色,果面亮度高。由于芽密、果柄短,叶片紧贴果面,容易遮光,即使套袋,如不及时摘叶着色率也会明显降低。

‘寒富’与‘富士’苹果成熟期相近,销售价格差异较大,采收季节当地贮存能力不足,收购商压价。‘寒富’苹果产地交付价大致在1.60~2.40元/kg之间徘徊,明显低于‘富士’。而套袋成本比‘富士’略有增加,且摘袋时落果率高、损失加大,果农收益逐年下降。在辽西地区摘袋时期正遇大田作物收获期,用工与摘袋矛盾突出,造成摘袋用工成本上涨,套袋栽培的果园按每666.7 m2产果3 500 kg计算,套袋时的工本费用约为1 680元,套袋后约有2.5%脱落率,损耗成本为40元,合计套袋成本1 720元。两次摘袋的用工1 400元,脱袋落果率按10%计,减收500元以上,每666.7 m2果园摘袋成本达1 900元。反光膜成本及用工180元。以上合计每666.7 m2投入与减收高达3 800元,占收入的40%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缺乏,用工价格上涨,废弃果袋和反光膜形成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等,已成社会问题。如何进行苹果无袋栽培,已成为大多数果农的迫切需要。

3 ‘寒富’苹果无袋栽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与套袋比较,无袋‘寒富’苹果生产主要是防治危害果实的病虫害。虫害有桃小及梨小食心虫,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及煤污病。其他病虫害防治与套袋生产没有区别。无袋栽培果园要严格控制果园内及周边环境中桃小和梨小食心虫,轮纹病、炭疽病及煤污病等果实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创造不利病虫繁衍而有利于果树生长的环境条件。周边要求没有共性病虫害的树种,以避免病虫交互危害。清除园内和周边的枝条及各种废弃物,以减少病虫源。

苹果无袋栽培模式下,由于缺少果袋的隔离保护作用,裸露的果实更易受到病虫的为害,生产者只能通过加大施药次数达到防治效果,而农药的过多使用又使无袋果实的农残问题更加突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是主要策略之一[6]。虫害的主要防控措施包括生态防控、理化诱杀(性诱、光诱、色诱、食诱及树干绑草把或瓦楞纸)、人工捕杀、药剂防治等措施。药物防治提倡以矿物源、生物源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

果树的生长发育、病虫繁衍的物候时期,与农时节气和气象因素高度相应。病虫害防治要有针对性,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病虫的发生规律适时适药。如桃小食心虫在绥中及相似气候区一年发生一二代,越冬代老熟幼虫在6月遇降雨10 mm以上时大量出土;成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7 d即开始蛀果。8月仍有第2代成虫少量发生,还可产卵、蛀果。梨小发生时期很长,一年发生三四代,从4月下旬至9月上旬都可见到成虫。一二代幼虫危害桃和李新梢,一般在6—7月3代以后开始蛀入果实危害,8—9月还可产卵危害果实。

炭疽病菌的侵染与降雨有密切关系,降雨早则侵染早。一般年份,雨季是发病盛期,每次雨后出现1次发病高峰。绥中及相似气候区一般从7月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8月。高温、多雨有利于苹果炭疽病流行。

苹果轮纹病在‘寒富’苹果枝干上发病较轻,但不套袋的果实发病较重。从7月中旬到8月上旬侵染果实。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窝风,空气湿度大,夜间易结露,果实易发病。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75%或连续降雨,雨量达10 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间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严重发生。

上述病虫害的防控要注意铲除越冬代,压低越冬基数,如刮翘皮,或花芽膨大初期全园喷施3~5°Be石硫灰合剂,予以铲除。也可选用具有清园作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作为铲除剂。

6月,一般是旱季,是虫害发生关键期。根据当时气候变化,主要针对食心虫的监测,在果园内悬挂桃小和梨小食心虫的性诱捕器3~5个/666.7 m2,可捕杀食心虫雄蛾,当每日诱蛾数量达5头以上时,用高效且持效期较长的杀虫剂,用药二三次,每次一种杀虫剂加一种杀菌剂。第一遍用对食心虫高效的氯氰菊酯与辛硫磷的混配剂;第二遍可选用对食心虫高效且兼治潜叶蛾的药剂,如甲维盐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混配剂,以杀灭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并兼治其他害虫。梨小食心虫监测防控要坚持到9月初结束。

病害的防控要注意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及时排水,中耕除草,降低果园湿度。除常规病虫害防治外,要重点防控果实轮纹病、果实炭疽病和果实煤污病。每隔半月用药1次,每次一种高效的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加一种杀虫剂,以波尔多液保护为主,混加对桃小食心虫高效的甲氰菊酯等。

炭疽病的药剂防治,全树连续喷2次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对苹果轮纹病,要在谢花后结合常规用药兼防轮纹病。在多雨年份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可选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果实发育中期以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为主,在果实生长初期和后期谨慎使用波尔多液,以防止形成果锈或污染果面,影响果品外观质量。

煤污病的防控要注意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避免其排泄物污染叶片。果实生长中后期结合防治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等,每隔10~15 d喷1次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9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最后一遍药是防止果实药残的关键。对于采后不贮存随即上市的果实,在采收前30 d不再喷药。需贮存的果实,可以在9月下旬喷杀菌剂1次,防止贮藏病害。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最好使用如多抗霉素、阿维菌素等中低毒杀虫杀菌剂[3],防控果实表面形成的各种坏死斑,并压低果面的带菌率,减少贮藏期的烂果;及时摘除病虫果,并集中处理,以降低果园内的病虫基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