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孙绍春,赵 岩,孙 猛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115009)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起源于中美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较好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1],是近几年北方设施栽培中发展十分迅速的南方果树之一,经济效益很好。然而,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特别是病虫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火龙果的生产。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田间观察,总结出一套设施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旨在为广大北方种植者提供借鉴。
火龙果主要病害有溃疡病、茎腐病、基腐病、炭疽病、软腐病、茎枯病、疮痂病和枯萎病等[2]。
1.1.1 发病条件
高温(30 ℃)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6—8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风、雨水传播。
1.1.2 症状
主要为害茎干和果实。从火龙果抽生嫩芽到开花结果病害均可发生,始于幼嫩的茎部。发病初期茎上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然后逐渐扩散至整个肉质茎。发病后期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可造成茎段腐烂。果实受侵染,发病初期果实的鳞片和果实表面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也逐渐变成橘黄色,随着果实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形成灰白色溃疡斑,可造成果实开裂。
1.2.1 发病条件
温暖湿润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4—11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1.2.2 症状
主要为害茎干和枝条,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也可为害花及果实。发病初期在三角柱状枝条一面出现黄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微凸,边界不明显,病斑逐渐向周边扩展,有时呈现特殊轮纹状。发病严重时,茎干或枝条病部多肉组织全部腐烂,仅存中心木质化组织。花苞受害初期出现略突起的红褐色斑点,湿度较大时在开花前出现湿腐症状,导致落花;果实受害会造成果腐。
1.3.1 发病条件
阴冷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11月至翌年3月发生严重。病原菌主要存在土壤里,通过伤口侵染。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1.3.2 症状
主要为害茎干,发生于茎干基部,扦插育苗时多发生。发病初期茎部组织变褐软化,病斑处凹陷,严重时组织溃烂,仅剩中央主要维管组织,呈干腐状。
1.4.1 发病条件
温暖潮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6—9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1.4.2 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和果实。发病初期产生红色病斑,造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扩大,连成一片,颜色由白或黄变成黑色细点,并形成晕圈状突起。果实前期不被感染,待转色时被侵染,呈现水浸状及凹陷斑。病斑最后呈淡褐色,连成片。
1.5.1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5—9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1.5.2 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多发生于中上部嫩节。发病初期枝条出现水渍状斑,呈半透明状,变褐并迅速扩大,如热水烫伤。后期组织充水,有分泌物流出,具腥臭味。
1.6.1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6—8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风、雨水传播。
1.6.2 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多发生在中下部茎节。发病初期植株棱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口或孔洞。
1.7.1 发病条件
温暖潮湿环境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3—5月、9—11月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风、雨水、昆虫传播。植株发病率50%以上。
1.7.2 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多发生于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幼嫩茎节不发病。发病初期茎表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株植株的生长。
1.8.1 发病条件
25~28 ℃土温有利于其发病,设施内7—10月(开花到结果期)发生严重。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1.8.2 症状
为害整个植株。发病初期植株中上部枝条失水、褪绿、干瘪,然后向下扩展,直至整个植株枯死。前期失水早晚可以恢复;后期不能恢复,植株根部腐朽易拔起。潮湿时,病株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火龙果主要虫害有蜗牛、蛞蝓、堆蜡粉蚧、蚜虫、黑刺粉虱、蚂蚁、果蝇和夜蛾等[2]。
2.1.1 为害特点
蜗牛和蛞蝓主要为害火龙果幼枝、花、果。幼枝常被咬成缺刻,影响枝条生长,果实常被咬成凹坑状,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其他病害,如软腐病,基腐病等。
2.1.2 发生规律
一般在4—5月和9—10月大量活动为害,且秋季为害重于春季。于土中越冬。喜阴暗、潮湿的环境,昼伏夜出。傍晚出动取食,晚上8 点至11 点达到高峰;午夜后取食量逐渐减少,清晨之前潜入土中或隐蔽处。
2.2.1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枝条。附着于光照不足或光照不到的蔓茎的茎棱边缘,以刺吸口器插入茎肉吸食营养,同时排泄糖液和蜡质。发生时常伴随严重的煤污病。
2.2.2 发生规律
一年可发生4~6 代,以幼蚧、成蚧藏匿在被害植株的主干、枝条裂缝等凹陷处越冬。次年天气转暖后恢复活动、取食。雌虫形成蜡质的卵囊,产卵繁殖,卵产在卵囊中。并多行孤雌生殖。第1 代若虫盛期于4月上旬,第2 代于5月中旬,第3 代于7月中旬,第4 代于9月上中旬,第5 代于10月上中旬,第6 代于11月中下旬。每年4—5月、10—11月虫口密度较大,为害较重。
2.3.1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花和果实。附着于火龙果膨大期的花蕾或果实的鳞片处,以刺吸口器插入茎肉吸食汁液为害。同时分泌糖液,招引蚂蚁为害,并伴随严重的煤污病。
2.3.2 发生规律
一年可发生多代,以春秋发生较为严重,伴随新梢和花芽萌发也多有发生。
3.1.1 起垄或高畦栽培
南北向做高15~20 cm、宽40 cm 的垄(单行种植),或高15~20 cm、宽70 cm 的畦(双行种植),可增加土壤受光面积,提高土温,减少根部病害发生。起垄或做畦前对温室内土壤进行消毒、深翻、整地,并施足底肥,一般666.7 m2施尿素50 kg、复合肥100 kg、磷肥100 kg、优质腐熟有机肥3 000~3 500 kg。
3.1.2 膜下微喷灌与科学施肥
南北向顺垄或畦铺设微喷带,微喷带铺设在火龙果植株的一侧(单行种植)或中间(双行种植),喷孔向上,用黑色地膜或防草布(推荐使用)将整个垄或畦覆盖(微喷带在膜下),边缘用土或地钉压实,可有效控制棚内湿度过高,提高土壤温度,防草并减轻病虫侵害。
火龙果每年施肥主要有3 个时期,即3—4月的花前肥,6—10月的花果肥和11—12月的越冬肥。前两次以追施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主,可每月1 次,株施复合肥20 g 左右;越冬肥一定要施足,666.7 m2一次性撒施腐熟有机肥2 500 kg,调节植株营养,提高抗病性。
3.1.3 合理修剪
及时疏除多年生枝、细弱枝、过密枝、交叉枝和病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炭疽病、溃疡病、堆蜡粉蚧等病虫害的发生。
3.1.4 温湿度适时调控
11月至翌年3月在保证温度(25 ℃以上)的前提下适当放风,促进棚内空气流动,降低湿度,保持湿度在65%~70%,可减少基腐病、茎腐病和软腐病的发生;6—9月,打开上下通风口,增加棚内通风,但不卸除棚膜,以防止雨水淋浇枝条;进入7月上遮阳网,防止阳光晒伤枝条,可以有效较少软腐病、炭疽病、溃疡病和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
3.1.5 定期清理果园
平时及时清理植株下的杂草、病枝和病果,消灭或减少侵染源。修剪后,要立即将修剪下的枝条清理掉,对发生炭疽病、软腐病和茎枯病的植株立即清理病斑并集中销毁;每年11月末再进行1 次彻底的清园,可减少越冬病虫源,降低第2年病虫的发生。
3.2.1 使用防虫网和遮阳网
在温室的上下通风口安装30 目以上的防虫网,可以阻止蚜虫、菜青虫等害虫通过放风口进入棚内。在温度较高的7—8月,可以安装50%的遮阳网,降温并防止阳光灼伤火龙果枝条。
3.2.2 使用黄蓝板
在虫害发生前悬挂黄蓝板,悬挂在火龙果架上15~20 cm 高处,每个架面上1 片,板面东西向,黄蓝板混合使用,配比是5∶1,当板面粘满害虫后,可以把害虫冲洗掉重复使用,可减少蚜虫、果蝇、蓟马和黑翅粉虱等为害。
3.2.3 使用性诱剂捕虫器
每666.7 m2悬挂性诱剂捕虫器二三套,距离地面1.5~1.6 m 高。晚上悬挂,白天收起,可有效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等。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制剂等控制病虫害。注意保护草蛉、瓢虫、食蚜瘿蚊等天敌,适当营造天敌的生活生存环境;使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防治虫害;使用农用链霉素防治溃疡病、疮痂病和软腐病等;使用农抗120 等防治炭疽病、茎枯病、茎腐病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