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24

刘贺明++路培

摘要: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已编制的案例村庄新农村规划,分析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在新农村规划中保护原有村落空间形态、在村落整治中保留原有村落环境要素、在住宅建设中保持原有生活方式的措施。

关键词:村庄规划;公共设施;特色;居民点改造;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TU241.4;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9-0071-03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进行村庄整治的重要战略部署,立足于改善村容村貌,通过清理垃圾、杂物、残垣断壁、庭院,实现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出实施“干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工程。目前,这一工程已在全省各地有序展开。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加之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有所差异,所以,各个村庄的规划编制观念、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都不尽一致。

根据河北省建设厅印发的《河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河北省农村环境美化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衡水市村庄整治规划若干实践,对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进行探索,以期推进村庄整治规划工作进程。

1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改造存在问题

通过对衡水等经济欠发达、村镇密集地区村落现状的分析,主要矛盾与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村落面貌落后

衡水现辖57个建制镇,57个建制乡,共114个乡镇、4994个行政村。按村镇的分类,绝大部分是平原村,大多具有基本规整的道路系统和聚落形态。但是村庄建设无序,分布分散,公共设施不健全,外部空间脏乱差的现状很普遍。

1.2 建设资金匮乏

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村民个体的经济,亦或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都较为落后,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一步完全达到村庄改造和整治的要求。所以,宜采用分区、分段、分期的方式进行渐进式改造,逐步建立和谐优美的村容村貌。

1.3 群众参与意识薄弱

村民生态环保知识、节能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匮乏,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陈旧,导致农村问题百出。农民是农村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唤起村民民主意识和从公共利益出发经营农村产业与维护其公共设施的愿望和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其自立性,使其成为乡镇建设发展真正的主体,才是农村得到切实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工作只是引导群众群策群力,并在政策与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对于经济落后村落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规划、政策手段加以合理调控,从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促进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

2 调查方法

村庄规划要切实贯彻“一村一品”的策略,对村庄社会经济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村庄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规划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之上,能否鼓励农民参与规划决策过程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多方面了解村民的愿望诉求,使广大村民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尊重规划,为今后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1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的重点是对村庄道路的布局、硬化情况、道路断面形式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如垃圾填埋场、坑塘水面和水井泵站等)的布点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做好照片、文字、图纸记录,以便于绘制现状图,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2.2 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细致了解每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和真实愿望,在村庄规划之初对每户村民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愿望等部分,覆盖村庄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作为后续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2.3 入户访谈

每村选择5%的典型户进行入户访谈,以深入全面了解被访家庭的详细情况,包括每个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入户访谈还有助于对典型农宅进行现场测绘,以研究农户的改造方式。

2.4 干部访谈

村干部是村庄的管理者,包括村委会主任、书记、会计等。对村干部的访谈有利于短时间全面了解村庄的情况,尤其是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另外,村干部往往对村庄发展现状问题认识较为全面,或者对村庄发展有一定见解,应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作为规划的参考依据。

3 发展目标

通过政策、规划、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规划合理的村庄布局,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新型村民和新型乡村社会。

4 具体措施

4.1 村落形态规划

村庄的布点是后续规划工作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布点规划既可统筹城乡发展、集约使用土地,又可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因此,在这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和协调论证工作,为建设规划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框架。首先,农业生产及农林资源的管理是村庄的主要职能,村庄的布点应该以区域资源分布为基础,进行合理安排,并坚持长远性的整体统筹,以“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理念,将现行的整治规划作为长远规划中的一个近期规划来操作。其次,在总平面设计中,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切实地安排村民住宅建设需要,根据消防要求,整理出或新规划,落实村庄内部的消防通道及其他防灾性空间及设施的布置。再次,从农村的自然环境条件、人文背景出发,决定村庄内部建设布局,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正确处理好整治与新建的关系,抓好旧村改造,提高容积率,控制村庄工业项目的占地,集约使用土地,对有历史价值和特有人文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予以保护整修。村庄的空间设计与城市设计差别很大,村庄既是农民的生活空间又是其生产空间。所以在改造是必须尊重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坚持“少拆迁,重整治”的理念,避免大拆大建,积极引导自发整治、改造自有住房院落。

4.2 农宅规划

厕所改造和能源使用改善是农宅改造的重点。目前,绝大多数农户采用旱厕,应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工艺,将洗菜、洗脸水作为冲厕用水,使厕所大为改观。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和随意堆放,大力推进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化开发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太阳能淋浴虽已经比较普及,但因卫生间无取暖保温措施,冬季室内温度过低而无法使用。因此,在户型设计中考虑将卫生间布置在住宅内部,以方便使用。

4.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大致分为两类:公益性公共设施和盈利性公共设施。前者主要包括村委会、医疗站、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后者包括市场、小型超市等。前二者均应在规划中确定用地范围和配置数量,应尽可能将废弃房屋和院落二次利用。公共设施的配套应根据村庄与周边村及乡镇、县城的距离灵活掌握,并按村庄规模分类控制,对于保留的大型中心村远期应将周围村庄迁入,并适当提高设施配套水平。对于正在逐渐衰落的小型村庄,以基本够用为原则,尽量使用镇区设施。另外,建筑和设施应适应村民老龄化趋势。针对农村常住和务农的村民大都为中老年人的现状,在各种设施的规划中应着重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满足社会养老、老年人社交、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生活需求。

4.4 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指道路、集中能源、水电供应、秸秆杂物废弃物清理、垃圾处理、雨水和粪便排放,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管线的布置。道路系统往往是村民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外交通不畅、公共交通站点较远、主要道路无硬化、道路宽窄不一通行困难等。近期规划应在完善路网结构的同时,结合完成各种主要市政管线,如排水沟渠管网、地下电缆等的铺设。

通过炕灶直接燃烧秸秆和柴草获取能源的方式还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目前,农村的取暖能源多以商品煤为主,缺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部分村庄将大量秸秆作为垃圾抛弃,就地焚烧和随意堆放,既造成了污染又浪费了能源。因此,村庄规划应推广使用秸秆固化、气化等方式,提高对秸秆的利用率。

在垃圾处理方面,该地农村普遍采取在村中露天坑塘集中堆放、个别随处丢弃的做法。针对各村地理位置及周围交通的不同分类进行垃圾转运处理,对于交通条件较好的村,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原则,统一处理垃圾;对于较偏远的村庄,建议使用覆盖填埋方式,利用生物作用促进垃圾的降解。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生活污水很少,在推广三格式化粪池之后,可收集洗菜水、洗脸水、雨水等冲厕,由村镇统一定期清理厕所。在规模较小和交通不便的村庄,可选用渗滤净化和人工湿地等技术进行处理。

4.5 村民素质与村庄治理

村民是村庄整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基本的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保证。必须争取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提高村民的决策参与度,让村民感到村里的重大决策听取了自己的意见、符合自身利益,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5.1 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合理配置规模合适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根据村庄的产业定位,配置村民培训设施,组织动员各界力量构成了相对应的教育体系,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对农民的免费培训活动,教授农业技术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

4.5.2 基层民主培育 规划和调研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全村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让农民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诉求,进而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不仅有助于保证规划结果客观公正,有助于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1] 耿虹,罗毅.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6(12):33-39.

[2] 杨贵庆,庞磊,宋代军,等.我国农村住区空间样本类型区划谱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78-84.

[3] 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等.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J].农业工程学报,2011(7):312-3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