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水电工程对大鲵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及对策(上)

时间:2024-05-24

■邓智勇 肖调义( 湖南农业大学;2 湖南大鲵救护中心)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设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行政区域涉及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常德市石门县和怀化市辰溪县等3市6县(区),总面积14,285hm2。保护区范围均为水域,以河道常水位为界,涉及澧水、锦江、沱水三大流域,保护河流干流及支流共计745条,保护区功能区划河段共计815处,河流总长度约3,000km2。保护区主要管护范围为澧水流域,张家界境内76.5%的水域属保护区管辖范围。

澧水,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澧水是湖南四大水系中最小的一条,河长不及湘江长度的一半,流域面积仅及湘江的1/5,但由于中上游与长江三峡属同一暴雨区,降水量特多,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澧水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有152万千瓦,占湖南省的9.9%,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37.11万千瓦,占湖南省的12.7%。

水电被认为是“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对于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拥有诸多优势。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老百姓生产生活能源紧缺,全国各地大兴水电,甚至到90年代,国家深度贫困县桑植县人民政府还将水电项目作为政府的招商项目,进行重点引进和兴建。桑植县的贺龙水电站,当时的县政府甚至给国务院打报告争取了建设资金,同时也号召全县的干部职工捐款、出工才建起来。不可否认水电项目的建设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积极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水电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剧烈。

笔者作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项目核查和整改行动的具体参与和执行者,深入了解了保护区内水电项目建设及运营现状,谈一谈水电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的认识,同时就减少水电项目建设的不利影响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建议。

1 张家界市水电项目建设开发现状

表一 澧水流域待建电站统计表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省水利部门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着手对澧水流域水电综合开发进行了勘察、设计和规划工作。1991年1月18日澧水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通过了水利部初步审定,原则同意澧水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方面。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澧水流域分26级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230万kW,年发电量69亿kW。澧水干流上起澧水北源下至小渡口,共规划有16个梯级电站(见图一),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有贺龙、八斗溪、渔潭、花岩、木龙滩、红壁岩、茶庵、慈利(城关)、茶林河、三江口、青山、滟洲12个水电站,待建的有凉水口(北源)、黄家铺、宜冲桥、岩泊渡等8个电站(见图二)。根据湖南省水利厅农电局2017年湖南水电统计年报,张家界市范围截至2017年已建成141个电站(包含梯级电站),在建2个(和爱、红海),拟建1个(岩泊渡),全市共计144个电站。

2 涉大鲵保护水电项目

2.1 大鲵保护区水电项目摸底调查

2017年到2018年,保护区联合水利、环保等部门对张家界全市144个电站进行了逐一现场核查,确认144个电站中有88个涉及保护区,总装机82.61万kW。从分布区域来看,位于核心区29个、缓冲区32个、实验区27个。从所在区县来看,位于永定区23个,总装机6.06万kW;武陵源区1个,总装机0.25万kW;慈利县32个,总装机25.21万kW;桑植县30个,总装机14.09万kW(见表二)。

88个电站中保护区成立前就投建的电站有63个,2010年以后建设的有4个。国有企业41个,集体企业11个,私人企业36个。坝高20m以上的水电站37个,引水式发电的电站26个,造成下游减脱水距离最长的为7km。所有88个水电站都没有采取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等生态措施。

表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8个电站详细情况统计表(一)

2.2 大鲵保护区水电项目整改情况

201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明确要求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水电项目逐步退出。2017年7月31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了大鲵保护区内的水电问题,大鲵的天然出苗点较保护区成立之初大幅减少。2018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水电〔2018〕312号),明确在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全面关停小水电项目。湖南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出台《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水电项目整改方案》(张办发电〔2019〕7号),明确涉及大鲵保护区的88座水电站,关停退出86座。截至目前,88座水电站生态基流、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整改到位;除江垭、鱼潭水电站2座明确保留的以外,其余86座水电站已全部停止发电;需拆除大坝46座已全部拆除完毕,需拆除发电设备86座已全部拆除完毕,需拆除厂房57座(经专家论证保留29座)已全部拆除完毕。其中涉及饮用、灌溉、防洪等重大民生功能的35座坝(有5座电站共坝),经专家论证,落实相应生态基流措施后后予以保留。

表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8个电站详细情况统计表(二)

3 水电项目对水生生物影响调查

3.1 浮游动物

保护区范围内共采集到浮游动物52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占总数的17.3%;轮虫24种,占总数的46.16%;枝角类12种,占总数的23.08%;桡足类77种,占总数的13.46%。优势种以原生动物中的草履虫、普通表壳虫、变形虫;轮虫中的角突臂尾轮虫前节晶囊轮虫;枝角类中的方形尖额溞、卵形盘肠溞等。保护区范围内水系浮游动物区系复杂,物种比较丰富,但资源量很低,特别是河流更为贫乏,水库中的浮游动物生物量远较河流多,与澧水下游及洞庭湖比较,不及其1/2。调查分析发现,河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3.78ind./L和59.82×10-3mg/L,澧水水干流贺龙电站水库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73.7ind./L和141.9×10-3mg/L项目所在区域范围内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占总密度和总生物量的90%以上。

3.2 大型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

大型甲壳动物包括虾类、螯虾和蟹类。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结果发现,大型甲壳动物25种,隶属4科7属;软体动物45种,分属2纲12科27属。大型甲壳动物是野生大鲵的常见饵料。

软体动物以中国圆田螺、球河螺、槲豆螺、尖萝卜螺、尖口扁螺、淡水壳菜、圆背角无齿蚌、湖球蚬,大型甲壳动物以锯齿米虾、日本沼虾、圆顶华溪蟹、江口亚种及湘西华溪蟹最为丰富常见;其次如卵河螺、湖北小豆螺、东北秋吉螺、格氏短沟蜷、狭口萝卜螺,大型甲壳动物中的瘦额沼虾、若小石蟹、锯齿华溪蟹瘦肢亚种及湘西华溪蟹隆凸亚种较多而普遍;其余种类则数量不大。

表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8个电站详细情况统计表(三)

3.3 鱼类

根据《湖南鱼类志》、《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和相关文献记载,澧水流域分布有鱼类96种,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鱼类76种,隶属于5目16科。其中鲤科鱼类47种,占61.8%;鮠科和鮨科鱼类均为6种,各占7.9%;鳅科鱼类3种,占3.9%;其它12科鱼类合计14种,占18.4%。

考察期间共收集到鱼类标本1,826尾,共74种,隶属于4目14科43属。其中鲤科鱼类为主,含25属41种,占总种数的55.4%;鮨科1属4种,占总种数勺5.4%;鮠科4属9种,占总种数的12.2%;科4属7种,占总种数的9.4%;鲇科、钝头鮠科和鰕鯱鱼科分别为1属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7%;合鳃科、鮡科、胡子鲇科、塘鳢科、刺鳅科、平鳍鳅科和鳢科分别1属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4%。保护区范围内水系90%以上为澧水水系,极少部分为沅水的细小支流。因此,保护区水系内鱼类基本上为澧水中上游种类澧水水系位于武陵山脉东南侧,流域面积18,496km2,占武陵山区面积的12.2%,鱼类区系主要成分属长江中游鱼类区系,由于其独特的生境,也有部分特有种。(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