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汤景明 孙拥康 王怡
摘 要: 分析了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的立地特点和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以“水”为中心,从选用抗旱树种、集水整地、苗木处理、造林方法、林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灭荒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关键词: 精准灭荒;抗旱造林;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3-0072-03
Technology of Drought Resistance for Afforestation in Targeted Barren Hills
Tang Jingming Sun Yongkang Wang Yi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of the afforestation in targeted barren hills were analyzed. Taking "water" as the center, the drought resistance technology for afforestation was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of drought-resistant tree species, water collection and site preparation, seedling treatment, afforestation methods, and forestl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afforestation in targeted barren hills;drought resistant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
2019年,湖北省出現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至9月15日,湖北平均雨量为近53年来同期最少,仅69.4 mm。其中黄冈、黄石、咸宁等鄂东南地区气象干旱最为严重,加上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进一步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导致气象干旱加重。鄂东南是精准灭荒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新造林遭受严重的旱灾,造林成活率较常年平均偏低13.5%~26.8%,严重影响了精准灭荒工程建设进程和质量。水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从新造林地土壤水分综合管理角度,探讨新造林防旱抗旱技术,旨在为提高精准灭荒工程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1 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的立地特点
经过2015~2017年的“绿满荆楚行动”后,全省荒山造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卫星图片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全省部分县市仍有一些荒山有待绿化。为巩固扩大绿满荆楚行动成果,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精准灭荒工程,从2018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这些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据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全省荒山面积13.87万hm2,主要分布在鄂东南的幕阜山区和鄂西北的秦巴山区。除了部分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外,这些荒山大都是地理位置偏远、立地条件差的难利用地,其立地特点表现为:①多为山脊和山坡地形,山高坡陡。②土层和腐殖质层薄,有的几乎无腐殖质层,严重的岩石裸露,土壤贫瘠。③石砾含量高,蓄水保墒和保肥性能差。④植被覆盖度低,或为五节芒等草丛组成的单优群落,乔木树种种源缺乏。
2 影响荒山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
影响荒山造林成活的因素既有诸如气候、立地、病虫害等客观因素,也有政策、管理、经济、科技等主观因素,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共同影响着荒山造林成活和造林质量。从近两年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实践来看,影响其造林成活的技术层面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立地条件。鄂西北地区造林地
土壤干旱脊薄,有的地段岩石裸露,不利于林地蓄水保墒和保肥。鄂东南地区造林地五节芒等杂草丛生,林地清理和整地难度大,新造林木易受五节芒等杂草竞争,影响成活和生长。②树种耐旱性。不同树种所适应的立地条件不一样, 因此, 如果选择耐旱性差的树种造林,造林不易成活。③苗木质量。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 优质的苗木木质化程度较高,生命力旺盛,抵抗病虫害能力强,造林后扎根早,易成活。④整地标准。精准灭荒造林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差,通过高标准整地,能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利于林地蓄水保墒,播下的种子能较快地发芽生根和出土成苗, 植苗造林的苗木根系较快愈合,生发更多新根, 利于苗木顺利成活。⑤造林方法。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法是提高造林成活率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地区、不同造林树种、不同的立地条件,造林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造林方式,宜播种造林的,就播种造林,宜植苗造林的,就植苗造林。同时,在种苗处理、栽植穴回填和栽植等整个造林环节中,要围绕保水、保墒、保肥做文章,确保苗木成活。⑥幼林抚育与管护。幼林地综合抚育管理措施能改善林地的环境条件, 满足新造林木对光、热、水、气、肥的要求, 同时增强抵御干旱、冰雪、林火和病虫害的能力,促进新造林木的成活和快速生长。
3 抗旱造林技术
树木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土壤瘠薄且易受旱灾的立地特点,造林技术必须突出以“水”为中心,把防旱抗旱落实到造林和抚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技术环节中,提高造林成活率。
3.1 选用抗旱树种
水分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必要因子之一,不同的树种对水分条件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方式。树木在水分缺乏的干旱胁迫条件下,会产生抗旱性。树木的抗旱性不仅指树木在干旱环境条件中生长、繁殖或生存的能力,还指在干旱解除后迅速恢复的能力[1]。当树木受干旱胁迫还未超过恢复成活的限度(死亡)时,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受害苗木进行救护。精准灭荒工程应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优先选择抗旱性树种造林,也就是说要尽量选择抗旱能力强、根系发达、耐瘠薄的树种。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大都是森林植物群落经过反复多次的干扰破坏后形成的极度退化地或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精准灭荒实质上就是在极度退化地上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根据森林演替规律,应该首先选择先锋树种,同时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造林学特性,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合理配置原则,做到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生态树种与经济树种相结合。例如,在鄂东南地区可选择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柏木、侧柏、刺槐、枫香、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苦槠、油茶、山核桃、枇杷、杨梅、花椒、紫穗槐等树种。
3.2 集水整地
树木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分则主要靠降水来补充[2]。降水受地形地势等因子的影响进行再分配后形成径流。根据不同树种和水分条件,因地制宜,通过人工合理的集水和蓄水整地措施,将有限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最大限度的汇集到栽植穴,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3]。视立地、树种等情况确定适宜的局部整地方式。整地前水平带状或穴状割除非目的灌草和缠绕藤本。清理林地时,注重保留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及目的树种幼树和具有自然下种能力的母树。造林前一年秋、冬季完成。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清除穴内残根、石块,将草皮打碎翻入穴内,表土回填。要尽量增加土壤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在较干旱地区或立地,为了有效地聚集降水,可采用水平沟、鱼鳞坑等集水整地方式进行整地。通过整地,能增加土壤的表面粗糙度,切断毛细管,减少深层土壤的水分向上补给,减少地面蒸发量,因而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同时,通过整地,能加快林地残留枯枝落叶的腐烂分解,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整地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速效养分的供应[4]。集水整地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苗木处理
为了保证苗木的形态、生理、活力指标,在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和造林各个环节,避免苗木暴露时间过长,严防苗木失水。对于易失水的大规格苗如樟树,起苗时应尽可能的保护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用草包将根系包扎成球状,防止根系土球散落。造林前,采用以下几措施对苗木进行处理:①修剪。对于常绿阔叶树种的苗木,或带叶栽植的落叶阔叶树种苗木,进行去梢、剪枝或去叶处理。②截干。在干旱多风地区,对刺槐等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宜进行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为地上部分5~15 cm。对于受伤的根系及发育不正常的偏根,进行适当修剪。栽植后培土成堆,高20 cm左右,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后浇定根水,再培土,效果更好。③包裹树干。早春干旱季节,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将地上苗干缠绕或包裹起来,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可适时去掉苗干保护材料。也可采用喷植物蒸腾抑制剂的办法,保护树干,提高成活率。④浸根。对于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将苗木根系用清水或流水浸泡24 h以上再进行栽植,使苗木吸足水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⑤蘸根。对于阔叶树种裸根苗和毛竹,在栽植前将苗木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桨进行处理。为提高造林效果,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生根粉和吸水剂。在抗旱造林实践中,使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增强苗木活力和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如ABT生根粉1号和2号可用于促进珍贵植物和难生根植物插条不定根的诱导和形成,每克可处理插条3 000~6 000株。ABT生根粉3号可用于苗木移栽时处理根系,促进根系发育,加速幼苗生长。每克可处理苗木3 000~6 000株。另外,还可以采用吸水剂蘸根:将吸水剂加水稀释到0.1%~1.0%,然后蘸根。或者先将吸水剂与土壤混合(0.1%~1.0%),用水调成稠泥,然后蘸根包裹根系。
3.4 造林方法
灌木及针叶树种,以及远离水源和交通不便的干瘠立地,最好用容器苗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前拆除在土中不易分解和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栽植时将容器苗轻放于穴内,确保苗木根团完整,在根团四周填土达到根团1/2时,进行压实一次,然后将土填至与穴面同一平面并覆上虚土,两次压实均不得压到根团。应用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时,要注意脱掉容器或撕掉容器底部,脱掉的塑料薄膜要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采用裸根苗造林。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根展开,填土时先用湿润的表层土埋苗根,当填到2/3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压实,再填土到穴满后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使树木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的代谢平衡,最后在植穴表面覆一层松土至苗木根径处。苗木栽植后应浇足定根水。
在干旱立地,可采用目前林业上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型吸水剂拌土造林,以增强土壤吸水能力,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栽植时将吸水剂与土壤拌匀,然后填入植树穴苗根周围。对于缺乏水源的砂石质荒山等特殊造林地,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固体水造林,栽植时在植树穴中放入固体水,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缓慢释水,供苗木根系长期吸收利用,提高造林成活率。
3.5 林地管理
(1)培土。对于因栽植深度不够造成根系吸收空间不足造成旱害的苗木,可在林木周围采取培土措施。对插干栽植的苗林,如经风吹后应检查苗根基部有无透风现象,如摇出孔洞或已透风,应及时将苗木扶正踩实。
(2)松土除草。对于土壤比较粘重而杂草灌木比较多的新造林地,通过松土除草清除灌木杂草,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一般要求铲除栽植穴周边50~100 cm范围内的杂草,松土深度一般为3~6 cm。沙质土壤且杂草灌木比较少的新造林地,可不进行松土除草。
(3)林地覆盖。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防止杂草丛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一是就地取材,把松土除草清理下的灌草铺于林木周围;二是用塑料薄膜覆盖于林木周围或整个行间;三是石块覆盖(山地的新造林地)。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搭盖荫棚、遮阳网等技术措施,减少蒸腾,降温保墒。
(4)集水保墒。山坡造林地通过抚育措施增加集水面。例如,在一般鱼鳞坑两侧开挖集水沟槽,形成翼式鱼鳞坑。在带状整地的林地上方,清除植被,夯实土壤,增强集水效果。
(5)灌溉补水。有灌溉条件的新造林地,可采取灌溉措施。旱情严重(一般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且价值较大的珍贵树种或重要经济树种应采取人工浇水措施。
参 考 文 献
[1]黎祜琛,邱治军.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4):17-22.
[2]李景文.森林生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徐生旺,谢文娟.汇集径流抗旱造林整地技术及效果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00(2):64-66.
[4]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夏剑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