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刘志华 张艳玲 李丹丹 扈 婧 韩伏彬
(1 衡水学院教务处 河北 衡水 053000;2 衡水学院数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3 衡水学院体育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在新时代重扬劳动教育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它将为我国进一步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全方位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与锻炼,引导学生树立全面而又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离开劳动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只有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德智体美育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1.2 新时代高校学生个人梦想实现的基本要求。每位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梦想,然而梦想的实现并不是盼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总书记曾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通过劳动和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和劳动成果,让自己生命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幸福是奋斗来的”的道理,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功和实现美好梦想的根本途径。
1.3 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形成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状况还不容乐观,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工人比例严重偏低,还不能满足我国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和艰苦锻炼,可以练就过硬本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磨炼个人坚强意志,提高自身行动力和执行力,产生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有助于打造一支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劳动者队伍,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描绘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再次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和造福全人类奉献智慧和力量。
2.1 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状况非常不乐观,没有设置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没有具体的考核和评价。虽然有高校开展一些课外劳动或者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穿插星星点点的劳动教育内容,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劳动教育本身的独特功能,学生学到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技能是零散的、不连贯的、不系统的,不能真正形成全面系统而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同时,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得不到足够重视,导致任课教师劳动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甚至对劳动产生厌恶和鄙视心理。
2.2 家庭劳动教育思想有缺失。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将对于孩子劳动的历练和教育却弃置一旁,甚至连孩子个人房间的卫生和衣物的整理都承包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劳动意识和自我生活能力下降。如果孩子们连“门前雪”“自己屋”都不情愿去扫,又何以“扫天下”,何能肩负建设国家和社会的重任。
2.3 社会劳动教育观念有偏差。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传统观念和功利思想,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一些言论,都会使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降低,其劳动热情和劳动情怀逐渐丧失,甚至矮化、丑化体力劳动者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劳动教育的弱化导致学生缺少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无法通过劳动享受其中的乐趣及其成果,很多学生随之也会逐渐不自觉的浪费能源和资源,不珍惜劳动成果。
2.4 自我劳动教育意识不强烈。当前社会的进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惰性的产生。另外,网络媒体的发展也把一些西方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头脑中,加之学生身边的劳动榜样较少,很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难以养成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其他的劳动应该由别人去做。
3.1 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制。德智体美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不能互相替代[1]。高校要建设一支专业的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置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劳育特有功能,使之成为德智体美育的有力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集体生活中去”。所以,高校必须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等各种校内实践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同时构建大学生劳动素养综合评价体系,调动大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意识,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3.2 重构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家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2]。所以,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掌握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知识,摒弃错误的劳动观念和做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感染孩子。同时,家长要设法为孩子创造家庭劳动和户外劳动机会,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3.3 借力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劳动教育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劳动价值和劳模精神,保障劳动者利益,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自豪。各级党团组织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协同学校、家庭和其他团体组织,积极创造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形式,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工会、妇联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各种业余培训和学习,提高全体职工和妇女同志的家庭劳动教育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劳动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劳动家风。各个企业和科研机构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劳动机会,通过单位劳动文化和劳模精神对学生进行熏陶。社会文艺团体要利用各种形式传播新时代敬业奉献和砥砺奋进的劳动模范,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4 提高自我劳动教育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劳动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劳动教育,热爱劳动,提高自身劳动意识,真正把劳动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人力资源重要的后备军,其劳动观念及其综合劳动素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家庭、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要协同学校做好劳动教育工作,站在全局高度构建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实起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所蕴含的特有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