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刘晓良 李伟波
(济源市林业局 河南 济源 459000)
枣龟蜡蚧和枣大球蚧分布范围广,可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绿化树木。这两种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树枝、叶、果的汁液,并排泄糖蜜状粪便,引发黑霉病,导致受害树木长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又名日本龟蜡蚧、枣虱等,属同翅目蜡蚧科害虫。该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可危害枣、柿、梨、桃树、桂花、悬铃木、玉兰等多种果树和园林绿化树木。主要分布于树冠的中、下部,以若虫、雌成虫吸食枝、叶、果的汁液,造成点状失绿,影响枝条、叶片、果实的正常发育,引起早期落叶、幼果脱落,严重时枝条枯死。同时,雌成虫的排出物会诱发煤菌的蔓延,使枝、叶及果布满黑霉,诱发煤污病。
1.1形态特征。卵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呈紫红色,长约0.2mm。若虫初孵化时体扁平,椭圆形;体长约0.5mm,橙黄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成熟的若虫,雌性虫蜡壳椭圆形,雄性虫蜡壳周边有十几个蜡角,星芒状。蛹,只有雄虫在蚧壳下化蛹,被蛹椭圆形,长约1.2mm。雄虫棕褐色,体长约1.3mm,展翅约2.2mm;复眼黑色,触角鞭状,翅白色透明,具两大主脉。雌虫外被蜡壳,椭圆形,近似龟甲,背部中央隆起,体色紫红,触角1对,鞭状,与体同色,复眼黑色,刺吸式口器,体长2.2~4.0mm。
1.2生态习性。该虫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固着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年3~4月树液流动时,雌虫恢复取食。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约20d,6月下旬~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此外,地势条件不同也有差异,岗地孵化早,低洼地迟。若虫为害至7月末雌雄分化。雄幼虫8月中旬~9月中旬化蛹羽化。雄成虫羽化后,爬出蜡壳,白天活动,寻找雌成虫交尾,夜晚静伏叶片背面。雄虫具向光性。雌虫8月下旬由叶片向枝上转移,9月中旬,交尾后的雌成虫,由叶片向枝条转移,继续为害树木,进而虫体增大,蜡壳加厚,11月进入越冬期。
1.3防治方法。一是人工防治。冬季结合整枝,剪去虫枝,集中焚烧,同时,将树上的越冬雌虫刮除。二是生物防治。天敌主要有长盾金小蜂、姬小蜂、瓢虫等捕食性昆虫,保护和利用天敌,可降低虫口密度,减少该虫危害。三是化学防治。在落叶后到发芽前喷5%~10%柴油乳剂。在若虫孵化高峰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若虫爬出母壳盛期和末期喷药2次)主要使用的药剂有:50%西维因500倍液、亚胺硫磷400倍液、2.5%灭扫利6000倍液、25%水胺硫磷500倍液、40%氧乐果1500倍液,20%菊酯乳油2000倍液。
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枣球蜡蚧。在我国分布广泛,辽宁、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宁夏等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枣、梨、苹果、桃、刺槐、核桃等多种果树和园林绿化树木。枣大球蚧的若虫和雌成虫在枝干上刺吸汁液,排泄蜜露引发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死亡。
2.1形态特征。卵长椭圆,直径0.4~0.5mm,初淡黄渐变淡粉红,孵化前紫红色。附有白色蜡粉。初龄若虫淡黄白色,扁长椭圆形,前端宽钝,眼黑色,足发达;腹端中部凹陷,中央及两侧各有1刺突。雄蛹直径约1.5mm,淡青黄色。雌成虫半球形,棕褐色,直径8~13mm,具灰色斑,体背分泌出绒毛状蜡被。受精、产卵后呈半球形,全体硬化成黑褐色,红棕色的斑及绒毛状蜡被消失,呈光亮的黑褐色。雌虫喙针状,位于触角间。触角7节。足3对,细小。
2.2生态习性。该虫1年1代,多以2龄若虫于枝干皮缝、叶痕处群集越冬,以1~2年生枝上较多。雌成虫5月成熟,6月下旬是孵化盛期,分散转移到叶、果上固着为害;8月间陆续越冬,至10月上旬,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
2.3防治方法。一是人工防冶:夏季虫体膨大期至卵孵化前,人工刷抹虫体。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寄生蜂寄生率较高,被寄生者仍能产卵,卵量显著减少。三是化学防治:于5月中下旬,若虫孵化期喷80%敌敌畏15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1]陈贻金.枣树病虫及其防治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胡作栋.枣龟蜡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J].西北园艺,2013(12):10~11.
[3]李娟,许秋.枣大球蚧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J].陕西林业科技,2013(2):81~8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