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营林为主型林场造林地的主要清理方法与整地技术

时间:2024-05-24

赵艳玲 孙 静(国有建平县黑水机械化林场 辽宁 建平 122400)

整地是营林为主型林场的主要造林环节,是对伐后林木迹地实施管理的最关键性的一环。科学实施造林地的清理与实施整地,不仅能大幅度提升林地保持水土的效果、最大程度减缓林地土壤的侵蚀,同时也为以后林木生成长奠定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是一项事半功倍的技术性措施。

1 营林型林场造林地清理的主要方法

1.1实施全面割除清理法。对拟造林地上生长的各类杂木、杂草、灌木等进行全面的割除、砍伐,并进行全面移除的造林地清理方法。具体是将拟造林地上已经割除的灌木植物与草本植物及采伐后剩余的枯枝落叶进行集中,对尚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小径木材料外运处理再度利用。对无利用价值的杂草、灌木也可运出用作薪柴或进行其他处理。

1.2实施除草剂快速清理法。运用化学除草剂对拟造林地的杂草、灌木、杂木进行清理。实施化学除草剂处理技术具有节省工时、经济便利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拟造林地的水土保持,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但是,化学除草剂也有诸多不利方面,主要是运输困难,对于安全性来讲,需加以格外防范;在使用剂量、方法上,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化学除草后的除草剂残留来讲,不利于再造林木幼苗幼树的生长或杀灭了对林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有益生物。

1.3实施堆积集聚清理法。对拟造林地已经采伐后留置的枯枝落叶及其拟造林地上生长的杂草灌木,采取堆积集聚在造林地的某一地方,令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行腐烂和分解的清理方法。堆积集聚清理方法的好处是对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保留率较高,有利于土壤性质的改进改良。

2 营林型林场实施造林地整地的效应

2.1实施科学整地有利于改善林地土壤性状。实施拟造林地的科学整地,对原本生长于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森林植物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林地地表接受阳光的直射,提高了地温,不仅如此,整地后对于增大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的效应。林地的整地过程有效的改变了林地的微地形,譬如阳坡转阴坡,平地变坎坷,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贮水能力的提升,增加了整地区域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整地过程中回填土壤表层的肥沃土壤,对于改善林地的土壤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实施科学整地有利于林地水土保持。整地后的植树种草称为生物措施,而植树种草前的整地则称为工程措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将原本的坡面改造为缓坡林地、平地、洼地,有效防止了地表径流,极大地减缓了水土流失程度,增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保持造林地的水土不被侵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不同林地地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整地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实施造林整地过程中,对林地的植被破坏和疏松土壤恰恰与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背道而驰。

3 营林型林场实施造林地整地主要技术

3.1在规划区域内实施全面整地技术。在规划区域内的全面整地,是对造林地实施全面翻垦的整地技术。此类整地技术对于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其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在清除规划区域内的所有灌木、杂草后,可以实施林地的机械化作业,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林粮间作,有利于促进苗木成活,促进幼林生长,但花工多投资大,还极其容易导致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情况。因此实施全面整地应用范围应视林地情况而实施:在辽西地区营林型林场,以土壤质地疏松、植被稀疏的林地宜采用全面整地,通常情况下,控制坡度在8°以下为宜;如林地的自然坡度超过规定的指标,必须配置配套整地技术措施,即在全垦后整修具有控制水土功能的水平阶。

3.2在规划区域内实施局部整地技术。在对造林地实施局部整地过程中,又分为实施带状整地、块状整地两种技术。带状整地:对造林地进行长条状翻垦,两条翻垦带中间则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不加任何翻垦的整地技术。带状整地技术对于预防水土流失效果较好,同时有利于实施机械耕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辽西地区山地的林场,实施带状整地时要将主带的走向沿等高线保持水平进行设计。对于地势平坦的的林地则可以按南北走向进行设计,考虑当地主风侵害因素,也可与主风方向垂直的走向进行设计。块状整地:是对造林地进行方块式翻垦。块状整地的灵活性较大,适宜用于各种条件的造林地块,整地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省工省时,同时还可以大范围控制水土流失。实施块状整地时,坚持块状地的排列方向应与种植行保持相同的方向,山地林地则坚持沿等高线成行;平原地林地则坚持南北走向。块状整地在辽西地区的山地林地、平原林地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